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目的]评价5氟尿嘧啶(5Fu)长疗程静滴并辅以醛氢叶酸(CF)及顺铂(DDP)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毒性反应.[方法]CF100mg/m2dl~14静脉滴注1h;5Fu350mg/m2dl~14静脉滴注6h~8h;DPP50mgd6,7静脉滴注(水化).28天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结果]肝转移灶1~2个,<2.5cm者12例,CR3例,PR4例;转移灶>3.0cm或多发转移灶者9例,PR3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7例,CR2例,PR2例;肺转移者2例,NC1例,PD1例;脑转移者2例,无效.32例中14例有效,有效率(CR+PR)为43.7%.毒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0.7%,Ⅲ度以上仅6.3%,血红蛋白下降及血小板减少分别为28.1%和18.7%,100%发生静脉炎,较重者占34.4%,停药后局部涂以扶他林软膏逐渐恢复.对治疗满3年的29例病人随访3年,随访率100%,1年生存率81.3%,2年生存率68.8%,3年生存率53.1%.[结论]5Fu长疗程静脉滴注,辅以醛氢叶酸及顺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62.
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合并尿微量白蛋白(MAU)阳性者78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组(观察组)39例,贝那普利组(对照组)39例。观察治疗4周后两组MAU、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E)、AngⅡ变化。结果:观察组MAU、血β2-MG、尿β2-MG、尿NAGE、AngⅡ较对照组减少更为明显,分别为(89.23±44.51)mg/dvs(111.14±44.37)mg/d,(2.76±1.34)mg/dvs(3.48±1.07)mg/d,(152.33±6.50)mg/dvs(190.24±4.03)mg/d,(20.79±4.90)U/Lvs(23.72±4.52)U/L,(47.11±19.86)vs(55.71±4.94)ng/L,肾功能(肌酐)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患者血脂有明显效果。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263.
264.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SNAPPE-Ⅱ)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SNAPPE-Ⅱ和NCIS评分对118例RDS新生儿进行评估,描绘两种评分方法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讨两种评分的相关性及预测新生儿RDS死亡风险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的SNAPPE-Ⅱ为(28.06±8.77)分,高于生存组的(14.28±10.95)分,NCIS评分为(84.84±3.77)分,低于生存组的(90.38±4.70)分,组间两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332和7.098,P =0.000);两种评分呈负相关(r =-0.522,P =0.000);采用ROC曲线分析SNAPPE-Ⅱ及NCIS评分预测RDS患儿死亡风险的价值,SNAPPE-Ⅱ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0.796,0.912)P =0.000],SNAPPE-Ⅱ22.5分为预测RDS死亡的最佳界值;调整后NCI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0.754,0.903)P =0.000],NCIS评分89.0分为预测RDS死亡的最佳界值。结论  SNAPPE-Ⅱ和NCIS评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风险均有预测作用,SNAPPE-Ⅱ评分越高,NCIS评分越低,RDS患儿死亡的风险越大,其中SNAPPE-Ⅱ预测死亡风险的能力更强,对RDS患儿死亡风险评估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265.
背景与目的:目前,腹部无辅助切口机器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NOSES R-taTME)治疗“困难骨盆”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经验尚缺乏。因此,本研究对3例行该术式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评估短期结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2年5月3例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NOSES R-taTME治疗“困难骨盆”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及短期预后。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59岁;BMI为24~34 kg/m2;坐骨结节间距离为8.0~9.5 cm;肿瘤距肛缘距离为4~5 cm;直肠系膜脂肪面积为23.1~30.7 cm2。3例中有1例行新辅助化疗;2例肿瘤位于直肠前壁。机器人对接时间为9~20 min,经肛门操作时间为40~70 min,总手术时间为200~290 min,估计出血量为50~100 mL,淋巴结检出总数为15~20枚。3例均为R0切除,切除直肠系膜分级均为完整。术后病理I期2例,Ⅲ期1例。术后住院时间为7~11 d。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无术后30 d内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