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通过测量踝肱指数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血液净化中心17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进行问卷、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踝肱指数测量。以任何一侧踝肱指数〈0.90作为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断标准,分析其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率为12.8%(23/179),男女患病率无差异。年龄大于65岁患者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为18.9%,低于65岁患者为8.6%。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为18.7%,非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为7.7%。有脑血管疾病患者比无脑血管疾病患者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高(33.3%:11.3%,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为1.036-1.276,P=0.009)、慢性肾脏病病程(优势比1.003~1.018,P=0.007)、脑血管疾病(优势比2-202.19,P=0.011)为外周动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高,年龄、慢性肾脏病病程及脑血管疾病史为此人群外周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的病理改变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29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其连接部病理解剖、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所有切除的连接部病变组织均行病理检查.结果29例中,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14例,连接部扭曲、折叠、成角6例,异位血管压迫4例,纤维束带粘连1例,吻合口扭转再手术1例,吻合口瘢痕合并输尿管上段节段性狭窄1例,肾结石导致一过性肾积水1例,输尿管肾盂连接部纤维上皮样息肉1例.26例行标准的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式),1例连接部被纤维束带粘连者行束带松解术,1例肾结石继发肾积水者结石自行排出,积水消失.1例输尿管肾盂连接部纤维上皮样息肉者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肾盂输尿管吻合术.27例治愈(93.1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7.93%(11/29),包括泌尿系感染、尿瘘、吻合口水肿、血尿、高血压、输尿管狭窄等.影响疗效的并发症为尿瘘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二次手术未能同时处理输尿管上段狭窄等.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黏膜慢性炎、固有膜水肿、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肌层排列紊乱、肌纤维增生等.结论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病理改变包括连接部狭窄、扭曲、折叠、成角、异位血管压迫、纤维束带粘连等先天性因素,以及吻合口瘢痕、吻合口扭转、肾结石、输尿管纤维上皮样息肉等继发性因素,应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术后吻合口尿瘘、真菌感染、未能同时处理合并输尿管狭窄异常等,将影响最终疗效.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对腰骶段多裂肌进行应用解剖研究,为临床减少腰椎后路手术对脊柱功能影响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5具尸体多裂肌的起、止点、肌束的构成、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多裂肌短腱与止点及其与棘突和棘间韧带的关系进行解剖测量。结果多裂肌浅层起于骶髂长韧带,有一部分起于髂后上棘内侧,深层起于骶骨椎板、骶髂短韧带。L1~5多裂肌短腱的长度分别为:(15.10±2.43)、(15.68±2.79)、(14.82±2.77)、(14.16±3.62)和(11.58±2.46)mm。L1~5多裂肌短腱的宽度分别为:(4.72±0.99)、(5.42±1.14)、(5.86±0.99)、(5.90±1.06)和(4.68±0.62)mm。结论多裂肌主要参与脊柱背伸运动,维持脊柱腰段前凸的存在,是脊柱动力性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瑞苏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PAPP-A)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变化。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7例,其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6例统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稳定性心绞痛71例,随机分为瑞苏伐他汀组(6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57例)。分别测量治疗前以及治疗30天和6个月血清中PAPP-A、hs-CRP和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比较,ACS患者PAPP-A和hs-CRP明显升高(P<0.05)。瑞苏伐他汀组患者PAPP-A水平在治疗30天及6个月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在治疗30天PAPP-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6个月时则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hs-CRP水平在治疗30天较治疗前没有明显变化,但治疗6个月时则明显下降(P<0.05)。PAPP-A与hs-CRP的表达没有相关性。结论 PAPP-A和hs-CRP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瑞苏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中PAPP-A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给予瑞苏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方法 收集2008年1-4月门诊及病房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73例,随机给予瑞苏伐他汀(10 mg/d)或阿托伐他汀(20 mg/d),分别测定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后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及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EDF). 结果 用药后3个月后,瑞苏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EDF水平增加[(5.2±2.4)%至(7.9±3.1)%和(5.0±2.8)%至(7.6±3.6)%,P=0.008和0.024],NO水平增加[(46.6±14.5)μmmol/L至(73.3±18.5)μmmol/L和(51.7±14.0)μmmol/L至(79.8±16.0)μmmol/L,均为P<0.001],ET-1水平下降[(108.2±29.6)pg/L至(77.5±26.4)pg/L和(117.1±34.5)pg/L至(80.7±28.2)pg/L,P=0.005和0.003],hs-CRP水平下降[3.17(1.33~6.32)mg/L至1.39(0.81~2.58)mg/L和3.43(1.51~7.02)mg/L至1.63(0.69~3.11)mg/L,P=0.006和0.001];但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舒张功能与hs-CRP呈负相关. 结论 瑞苏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hs-CRP,减轻血管内局部炎症反应,改善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发病情况,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住院患者中多重耐药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4.1%,其多重耐药感染发生率3.0%,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为91.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在多重耐药中占33.2%、13.6%、10.5%、10.1%、9.3%、6.4%。结论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重视病原菌监测,对控制多重耐药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88.
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26只眼)不同类型的青光眼伴白内障采用三联手术,术后随访7 ~13个月.结果 术后眼压为9.0~22.5 mmHg(1 mmHg =0.133 kPa).其中≤16 mmHg者19只眼(73.1%).矫正视力为0.02 ~0.8,其中≥0.5者18只眼(69.2%).17只眼(65.4%)形成弥漫扁平的滤过泡.结论 三联手术具有控制眼压和提高视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中采用一种新型劈核方法-分核器机械劈核代替常规超声劈核,以此降低术中超声能量使用、缩短超声时间和减少灌注液的使用,从而达到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目的。方法采用分核器机械劈核(实验组)与常规超声劈核(对照组)进行对比。各组选择病例100例(Ⅱ级核50例,Ⅲ级核50例),记录手术中使用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进行比较,观察术后第2天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形态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1)实验组超声时间平均每例降低9.04 s,有显著差异( P =0.009);(2)实验组超声能量平均每例降低1.74,有显著差异( P =0.001);(3)实验组术后第2天角膜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分核器机械劈核代替目前的超声劈核技术,操作更简单,可以明显减少超声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微创目的。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X线平片钙化积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36例,行多层螺旋CT、X线平片(包括骨盆正位、侧腹位、双手正位),以多层螺旋CT作为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的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不同X线平片钙化积分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100的预测价值。结果比较CACs〈100组与CACs≥100组,2组在年龄、透析前舒张压、心血管不良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骨盆正位X线平片钙化积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它部位X线平片钙化积分对CACs≥100的预测能力无统计学意义,当骨盆正位X线平片钙化积分〉0、〉1、〉2、〉3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65%和53.85%、73.91%和61.54%、56.52%和92.31%、47.83%和92.31%。结论 X线平片钙化积分可以预测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可以选择骨盆正位X线平片进行初步筛查,骨盆正位X线平片钙化积分〉2时应高度怀疑MHD患者存在100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