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6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108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长期以来,已注意到肝病时存在着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近年来进一步发现,这些变化与肝病时多种病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血小板减少肝病中血小板减少十分常见.在肝硬化中  相似文献   
102.
人工肝研究进展王宇明,吴易东各种原因所致暴发性肝衰竭(FHF)的救治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由于此类患者的大部分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功能衰竭,依靠多种药物疗法均未获得突破性进展。为此,国外学者一直致力于非内科药物疗法即人工肝及肝移植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3.
肝衰竭预后判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虽然世界各国肝衰竭组成上有一定差异,但主要病因不外乎病毒性(主要是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药物性及酒精性。与欧美日国家相比,我国除了乙型肝炎所致肝衰竭较多外,其他病因则向其靠拢,呈上升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同意将肝衰竭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类,从而使有关肝衰竭的概念和标准趋于统一[1,2]。  相似文献   
104.
肝性胸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永刚  王宇明 《肝脏》2003,8(2):51-53
肝性胸水在晚期肝病患者发生率较高 ,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仍反复出现 ,且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措施。肝性胸水的发生率报道不一 ,在晚期肝病为 0 .4%~ 3 0 %之间 ,有报道肝硬化患者发生率为 4%~ 10 %。肝性胸水以右侧居多 ,双侧次之 ,左侧最少。国外Strauss等[1] 统计显示 ,右侧为 85 % ,双侧为 13 % ,左侧为 2 %。肝性胸水多为澄清的漏出液 ,偶见血性胸水。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是多因素的结果。一、发病机制(一 )门静脉高压与低蛋白血症 肝硬化和暴发性肝衰竭(FHF)均可形成门静脉高压 ,此时奇静脉和半奇静脉压力升高 ,可因…  相似文献   
105.
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访观察重组干扰素α-2b3×106U,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3个月,治疗4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以未用于扰素的44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作为对照,两组病例病型、年龄、性别、病程及ALT等方面皆有可比性。治疗前所有病例HBsAg、HBeAg、HBV-DNA均阳性。结果发现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组在治疗完成时、随访治疗后6个月、1年、2年、3年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50.0%、51,2%、55.3%、40.9%和42.9%;抗HBe阳转率分别为250%、34.1%、42.1%、36.4%和42.9%;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5.5%、51.2%、42.1%、40.9%和4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慢性活动性肝炎,治疗前ALT超过100IU/L,病程短于3年,女性病人,治疗开始后有发热者的疗效较好。副反应主要有发热、肌肉关节痛。结果提示重组干扰素α-2b是一种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06.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诊断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相似文献   
107.
维生素E对肝脏星状细胞Ⅰ型胶原、TGFβ1和TIM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维生素E对肝脏星状细胞 (HSC)Ⅰ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2 (TIMP2 )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HSC ,经 1mg/L维生素E作用后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Ⅰ型胶原表达 ;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GFβ1和TIMP2 mRNA表达。结果 实验组中维生素E能使HSC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 ,但对TGFβ1及TIMP2 mRNA表达无影响。结论 维生素E抗肝纤维化作用可以通过抑制Ⅰ型胶原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及应用拉米夫定(LAM)抗病毒治疗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经LAM治疗的810例慢性巫型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指标和随访资料,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近期临床指标和远期生存的影响。结果除年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白细胞和肌酐外,血清HBVDNA和钠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其风险比(RR)分别为2.347和0.023。早期和晚期抗病毒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54d和36d,3个月的中位生存率分别为41.6%和18.3%(X^2=153.230,P〈0.001)。结论血清HBVDNA和钠水平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尽早抗病毒治疗和纠正低钠血症可能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109.
临床上有些患者虽表现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特点,但尚未达到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PSC)的诊断标准,这类疾病被命名为自身免疫重叠综合征(autoimmuneoverla  相似文献   
110.
非生物人工肝对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支持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53例早、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常规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25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谷丙转氨酶(ALT)下降,PTA上升(P〈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率为9.1%,有效率47.8%,总有效率为56.9%,不良反应轻。治疗后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存活率分别为53.1%、10.4%,早期患者存活9例。结论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不良反应轻,对肝功能有肯定的支持作用,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支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