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75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 毫秒
51.
黎柏峰  王劲  祁江  谭祥云  李林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36-137,140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常用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对其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进行了手术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共65例作为治疗组,随机选择同一时段86例胃、结直肠癌患者做为对照组,比较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的CT、消化道造影、内镜+活检资料的临床价值。将该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按照手术后是否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分为两组,治疗组:手术+甲磺酸伊马替尼,对照组:手术。分析二者在疗效上的差异。结果:CT、消化道造影、内镜+活检等临床资料显示出能够帮助诊断的显著性的差异。是否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在复发、转移、生存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资料不能确诊胃肠道间质瘤,但能够提供相当准确的临床诊断;GIST术后复发率很高,甲磺酸伊马替尼对防止转移、复发、延长生存时间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2.
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和13例正常卵巢进行常规MRI扫描和横断面DWI(b=600s/mm2),分别比较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的实性部分及囊性部分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xponent apparent diffusion,E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实性部分DWI呈明显高信号,其ADC值[(1.50±0.41)×10-3mm2/s]显著低于正常卵巢实性部分的ADC值([2.24±0.33)×10-3mm2/s](P0.01),前者eADC值([254.33±97.23)×10-3mm2/s]显著高于后者eADC值[(121.15±30.69)×10-3mm2/s];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囊性部分DWI表现为稍高、等、稍低信号,其ADC值[(4.18±2.98)×10-3mm2/s]及eADC值[(58.95±33.45)×10-3mm2/s]与正常卵巢囊性部分的ADC值[(2.92±1.42)×10-3mm2/s]及eADC值([119.18±140.54)×10-3mm2/s]没有明显差别。结论DWI的定量分析对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3.
马拉色菌是一种寄生在人和动物正常皮肤表面的双相型条件致病真菌,存在孢子相(酵母型)和菌丝相(霉菌型)2种表型。目前在培养分离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该菌属至少被鉴定出14个菌种: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球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3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继发骨化性肌炎的临床治疗与观察。方法采用中医治疗。结果患者原有疼痛症状均消失或减轻,关节功能较前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切开复位采用创伤较大的后侧入路,手术操作粗暴,对正常组织刺离太多,由于止血不充分而术后关节内积血,外固定时间太长等等都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的重要因素,应注意避免,手法整复切记反复暴力整复。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组(R组),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组(N组)和瑞芬太尼常压对照组(C组).通过调节瑞芬太尼及硝普钠的输注速度来进行控制性降压,R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从0.1~0.2 μg·kg-1·min-1开始逐渐加大,每分钟增加0.05 μg·kg-1·min-1;N组静脉输注硝普钠初始速率1 μg·kg-1·min-1,每分钟增加0.5 μg·kg-1·min-1,直到降低到平均动脉压基础值的70%但不低于55 mmHg;C组不行控制性降压.记录麻醉诱导前(T0)、降压前即刻(T1)、降压达目标血压后10 min(T2)、30 min(T3)和停止降压后20 min(T4)的MAP、HR、CVP及血浆中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含量;评估术野质量、出血量.结果 R组和N组均能控制血压于目标水平;R组T2-4的HR较N组、C组同时点及本组T0、T1均显著减慢(P均<0.05);R组、C组各时点PRA、A-Ⅱ、ALD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组T2~4时点PRA、A-Ⅱ含量较R组、C组同时点及本组T0、T1均显著增高(P均<0.05);R组出血量、术野质量评分较N组、C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产生较好的效果,可控性佳,降压恢复平稳,改善了手术术野,明显减少出血量,降压过程RAAS未被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新辅助联合治疗(术前放化疗)、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将49例T3、T4期的低位直肠癌给予放疗总剂量44~50Gy,每次2Gy,每周5次,共5周 同时常规给予5-FU+MMC持续静脉滴注,放疗结束后休息6周进行手术。手术均按TME操作规范进行。结果全部病例均按计划完成新辅助联合治疗,放化疗的副反应发生率为26.5%(3/49),3例肿瘤完全消失,未行手术。46例施行了根治性切除术,40例为保肛手术,6例为腹会阴切除术,故全组保肛率为87.8%(43/49)。已切除的标本病理结果显示8例肿瘤消失(T0),总肿瘤消失为11例。辅助治疗后TNM分期:T0N0M011例,T2N0M022例,T3N0M04例,T2N1M07例,T3N1M04例,T4N1M11例,共40例(81.6%)达到降期。全组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4(6~38)个月。1例(2.0%)局部复发,1例(2.0%)肝转移,无死亡,3例未行手术的患者随访8~26个月至今,仍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新辅助联合治疗与TME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和保肛率,降低局部复发率,达到肿瘤降期的目的,进一步降低了术后复发的风险,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7.
患者为男性,23岁,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肝昏迷于2010年11月在外院行原位肝移植,术后第3天,丙氨酸转氨酶为337 U/L,天冬氨酸转氨酶为103 U/L,白蛋白为43.1 g/L,胆红素总量为101 μmol/L,直接胆红素为82μmol/L.行320排CT扫描检查,提示腹腔干起始部狭窄,达85%,肝右动脉起始部狭窄,达80%.腹腔动脉造影结果同上,肝动脉吻合口无明显狭窄.  相似文献   
58.
了解北京市医院内镜的消毒现状,对4所医院的常用内镜进行了消毒现状的调查与采样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消毒灭菌方法调查采用查询方式,了解内镜的日常清洗消毒灭菌方法及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引起胆管损伤的原因和损伤后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病例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损伤部位主要在胆总管和肝总管,5例行胆管修复手术,1例行B超引导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早期修复是可行的,胆管损伤的修复需要有经验的肝胆外科医生进行.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贲门癌行全胃切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贲门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全胃切除组46例(观察组)及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组4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术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1、3、5年的随访.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年、第5年,观察组的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贲门癌患者行全胃手术切除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不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