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目的 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为胃癌及Hp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Taqman探针法对427例非贲门胃癌患者和38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抗Hp抗体滴度,用以确定感染情况.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法计算OR值及其95% CI,用以评估2个SNP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隐性和附加等5种遗传模式下与Hp感染以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采用Haploview 4.2软件构建单体型,分析单体型与Hp感染及非贲门胃癌感染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隐性和附加等5种遗传模式下与Hp感染无关联,两位点之间未构成单体型块.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隐性和附加等5种遗传模式下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无关联,两位点之间未构成单体型块.结论 YAP基因SNP位点rs11225163和rs1820453在Hp感染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医院药学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大量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也为配置人员带来了很多职业危害,而配置人员的防护意识不够及防护措施的不完善也加剧了这一进程。因此,加强宣教、完善管理制度和防护措施对降低危害、保障配置人员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3.
北京城区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北京城区的某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的牙周状况,探讨2型糖尿病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 2005年5月至8月对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等4个社区内一队列人群的体检结果进行筛查,筛选出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7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和50名无系统性疾病者进行牙周临床检查,记录全口牙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缺失牙数,比较3组间的牙周指标,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与牙周炎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的缺牙数[(10±8)个]、菌斑指数(2.2±0.5)、探诊深度[(3.6±0.8)mm]、附着丧失[(4.9±1.9)mm]及重度牙周炎患病率(76.3%)均高于高血压组和无系统性疾病组(均P<0.05);未调整其他因素时,糖尿病患者发生中重度牙周炎的风险是无糖尿病者的5.8~38.9倍;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菌斑控制等因素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仍与发生中重度牙周炎独立关联,控制好者OR=6.99,控制差者OR=31.21.结论 北京城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况较无糖尿病者差,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可能与发生中重度牙周炎的风险增高独立关联.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比较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和非MS的健康对照者唾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了解牙周炎与MS患者体内低度炎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共纳入MS患者57例(MS组),非MS的全身健康者26人(健康组).留取受检者静息全唾液,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TNF-α的质量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1β的质量浓度.比较MS组和健康组唾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细胞因子与牙周临床指标和MS组分数的相关关系.结果 MS组唾液中TNF-α水平[(69.30±21.01)ng/L]显著高于健康组[(57.85±15.69)ng/L],P<0.05;唾液中IL-1β的水平[(616.42±360.05)ng/L]高于健康组[(506.06±245.76)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唾液中的TNF-α水平与探诊后出血呈正相关(r=0.220,P<0.05).唾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在MS组中随发生MS的组分数增加而增高、随牙周炎程度加重而增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周感染可能是MS患者体内低度炎症的来源之一,唾液TNF-α、IL-1β水平可能不同程度地受全身状况和口腔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目的:通过与常规X线比较,探讨X线断层融合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进程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分别于术后3月、6月和12月均行断层融合成像和普通X线成像。评价两种方法所获得的股骨颈图像质量和对骨折愈合的诊断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断层融合成像和普通X线的优秀图像率分别为91.67%和58.33%(P=0.0001)。结论:X线断层融合技术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是X线平片及CT、MRI检查的重要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96.
外科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外科胆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六年间接受胆道手术的患者在术中所取胆汁进行培养的致病菌及药敏结果。结果从200例培养阳性的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29株,包含了43个菌种。革兰阴性杆菌75.1%,革兰阳性球菌24.0%,混合感染为13.0%。其中大肠埃希菌35.4%(81/229)居首位,其次为肠球菌属14.4%。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达44.4%(36/81),克雷伯菌属ESBLS阳性率16.6%(4/24)。细菌对抗生素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敏感性也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仍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胆道感染病原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肠球菌属居第二,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较高,胆道感染细菌多重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97.
纤维蛋白原基因G(-455)A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纤维蛋白原基因G( 45 5 )A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PCR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对北京地区 2 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基因G( 45 5 )A多态性位点的检测和分析 ,并与 2 79例北京地区的非脑卒中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基因G( 45 5 )A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纤维蛋白原基因G( 45 5 )A多态性可能不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8.
α-内收蛋白Gly460Trp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学研究发现,α-内收蛋白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有关。由于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对α-内收蛋白基因Gly460Trp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了病例一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肿瘤坏因子(TNF)B基因TNFBThr26Asn多态性与中国人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 方法:利用PCR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对北京地区10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患者及101例对照进行肿瘤坏死因子基因TNFBThr26Asn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 结果:缺血性脑座中患者TNFB Thr26Asn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TNFB基因Thr26Asn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贵传铖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0.
截短侧耳素(Pleuromutilins)是从担子菌纲侧耳属Pleurotus mutilus和Pleurotus passeckerianus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和支原体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截短侧耳素类药物用途广泛,泰妙菌素(Tiamulin)和沃尼妙林(Valnemulin)作为兽用药用于防治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猪痢疾、支原体肺炎等疾病;人用批准的瑞他莫林(Retapamulin)和来法莫林(Lefamulin)主要用于治疗球菌感染和获得性细菌性肺炎。近年来,截短侧耳素类药物耐药监测表明,在病原微生物的rplC、rplD、23sRNA、Cfr和vga基因中报道了多种新的突变位点,导致侧耳素类药物敏感性降低。本文对已上市的截短侧耳素类药物进行回顾,并对近十年该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截短侧耳素类药物的创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