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在Ⅱ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效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转铁蛋白(TF),选择2005年来我院就诊的尿蛋白定性阴性、有5年以上Ⅱ型糖尿病史的153例门诊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另选择45例健康查体者做正常对照.结果 Ⅱ型糖尿病组Hs-CRP、MALB、β2-M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11.954,18.94,13.03;各项P<0.01),TF较MALB更敏感(χ2=3.554,P<0.05).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微量白蛋白对于诊断Ⅱ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2.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胃癌根治术标本52例共计淋巴结1 176枚,平均每例22.6枚(9~60枚),将淋巴结术中评定为阳性、可疑、阴性3类,阳性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可疑、阴性淋巴结切成两半分别保存,可疑且常规病理为阴性的462枚淋巴结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查,研究不同部位各组淋巴结的转移规律,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52例胃周淋巴结转移大量存在,有48.3%(223/462)阴性淋巴结存在微转移,肿瘤部位不同(胃窦、胃体部、胃上部)淋巴结转移的顺序和规律不同,跳跃性转移常见.所有淋巴结中No 6 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平均为75.7%,其次为No 3 组为72.9%.No 7、8、9 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5.3%、50.0%和35.9% .与No 8、9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因素有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浸润程度(P<0.05) .结论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浸润程度不同的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不同,合理选择手术方式进行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6年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胃瘫发病时间为术后5~10天,12例患者均行非手术治疗,治疗21天以后胃肠功能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各种腹部手术都可以发生胃瘫,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并不困难,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注重心理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导师王垂杰教授从事脾胃病的中医研究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王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 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王师将其主要病因归纳分为:  相似文献   
85.
目的: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为研究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0只,供、受体各50只,进行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预试验10次,术后72h存活率40%。正式实验40次,术后72h存活率85%。全部手术时间平均160min,供体手术时间平均70min,受体手术时间平均90min。结论:良好的血管吻合方法以及输血、补液、保温等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前庭系统性眩晕病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查,观察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波形分化情况和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期潜伏期(IPL)、两耳测间差(ILD)以及Ⅰ/Ⅴ波幅比例。结果:86例中有51例(59%)异常,依其表现分为两型:①内耳型24例:表现为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ILD相应增大;②脑干型27例:表现为Ⅰ波正常,Ⅲ、Ⅴ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Ⅲ波或Ⅴ波PL、Ⅰ-Ⅲ及Ⅲ-ⅤIPL延长,ILD相应增大。结论:BAEP应是一种鉴别前庭系统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比较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中国人群胆囊疾患和结直肠癌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艺可  张风兰  冯涛  李晋  王云海 《癌症》2009,28(7):749-755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报道胆囊切除后更易发生结直肠癌,但关于胆囊疾患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尚无定论。本研究对中国人群中胆囊疾患包括胆囊结石和胆囊切除与结直肠癌的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旨在了解中国人群中胆囊疾患与结直肠癌的关联性并定量计算关联性的大小。方法:基于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规范(MOOSE声明)进行研究及撰写。计算机检索有关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已有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文献原始数据,采用Revman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最终纳入26篇文献,经Meta分析发现胆囊疾患、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均与结直肠癌相关;比值比分别为3.00(2.30~3.91)、2.85(2.13~3.81)、2.68(1.93~3.72)。对患者性别和发病部位的亚组进行分析,除了男性亚组分析中胆囊疾患与结直肠癌无明显关系以外,其余亚组分析显示二者关系仍然显著。结论:中国人群胆囊疾患可能与结直肠癌相关。  相似文献   
88.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76例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水平(试剂盒为法国Immunotech公司,操作按说明书进行),结果见表1。表1风湿病患者血浆sIL-6R水平(x-±s,ng/ml)与4种自身抗体(滴度)检查结果病例例数ANA抗DNA抗ENA RF sIL-6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了解脑血栓患者PAI-1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5例脑血栓伴高血压患者(混合组)、33例单纯脑血栓患者(血栓组)、3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0例对照者(对照组)治疗前后以及30例健康人(健康组)血浆PAI-1水平.结果 PAI-1治疗前后分别为:混合组(185.6±31.6) ng/mL和(87.2±26.7)ng/mL,脑血栓组(163.5±30.8)ng/mL和(80.4±23.6)ng/mL,高血压组(96.2±26.3)ng/mL 和(54.8±22.5)ng/mL,对照组(45.5±15.4)ng/mL 和(40.2±12.8)ng/mL,健康组(25.2±8.3)ng/mL.前二组治疗前后血浆PAI-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三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PAI-1水平反映患者的凝血纤溶改变情况,与内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是观察脑血栓患者病情和疗效的有效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90.
胃癌血清蛋白质谱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胃癌患者手术前后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谱的差异,筛选出诊断胃癌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和CM10蛋白质芯片,对22例胃癌患者和18名正常人的血清蛋白质谱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胃癌术前血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谱分析,发现由5个蛋白质峰组成的生物标记物可将胃癌术前患者与正常人准确分组。结论建立胃癌的血清蛋白质谱,为胃癌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建立了以8961.2404M/Z、3947.264M/Z、5919.7541M/Z、4103.348M/Z、8711.0363M/Z5个蛋白质峰组成的生物标记物检测胃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