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目的 分析CT+核磁共振DWI对慢性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7月楚雄州人民医院8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均接受CT、核磁共振DWI检查。比较CT、核磁共振DWI对慢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的检出情况。分析慢性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的CT及核磁共振DWI表现。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核磁共振DWI对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胆脂瘤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析CT、核磁共振DWI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间的一致性。结果 CT检查灵敏度为51.7%、特异度为83.1%、准确度为72.7%,CT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间的一致性检验Kappa=0.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一致性低。核磁共振DWI检查灵敏度62.1%、特异度89.8%、准确度为80.7%,核磁共振DWI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间的一致性检验Kappa=0.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中等。结论 核磁共振DWI对慢性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的诊断价值高于CT,但CT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定位,二者是互补技术,二者的结合应用有助于对胆脂瘤和听骨链状态的术前评估,对术式及入路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慢性疼痛随机对照试验(RCT)英文文献中阳性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针刺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3月26日.对21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后,...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针刺对主观认知下降(SCD)患者认知功能和脑局部一致性的影响.方法:纳入16例SCD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每组8例.针刺治疗组在相关腧穴进行针刺操作,每周2次,共12周.空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总体认知功能,采用静息态...  相似文献   
34.
剖宫产术后20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新  王丽琼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742-743
我院200例孕妇行剖宫产手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初产妇154例,经产妇46例.23~38岁,剖宫产原因,头盆不称98例,胎位异常26例,高龄初产4例,胎儿宫内窘迫54例,妊娠高血压10例,过期妊娠3例,疤痕子宫5例.  相似文献   
35.
标准预防的观点认为,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其是否有明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与黏膜,均需进行隔离.甲型H1N1流感自2009年3~2009年4月在墨西哥等地暴发以来,以较快的速度传入我国,并在我国迅速蔓延,在我县境内没有确诊病例之时,本院收治1例邻县送来的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后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咽试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本院对所治患者在医院的诊疗活动中均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洗手、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诊疗活动中标准防护后没有发生院内感染,取得良好效果,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规范了工作流程,堵住了诸多漏洞,避免了医患纠纷,理顺了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为下一步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鼻头肥大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鼻翼软骨外、内侧脚的前缘以及鼻小柱基底部的联合切口去除肥厚的鼻尖皮下组织以及部分鼻翼软骨,重塑鼻尖内部的软骨,以及去除部分肥大的鼻翼外脚基底部组织。结果:本组51例术后均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切口瘢痕隐蔽不显。随访6个月~2年,均感效果满意。结论:该法治疗鼻头肥大具有疗效确切、恢复快优点,同时由于这一手术方案的切口瘢痕隐蔽,术后矫正效果好,所以深受爱美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总结用超声骨刀进行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时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回顾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中心采用超声骨刀进行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的48例患者资料,总结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 48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精心的术前准备、周密细致的术中护理配合及对患者正确的术后健康教育,是确保用超声骨刀进行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心室超速起搏对动脉压力的影响,以明确其在主动脉腔内隔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左侧旁路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以180~220次/min的频率行心室超速起搏,使外周平均动脉压下降至60 mmHg(1 mmHg=0.133 kPa),通过有创动脉压力持续同步监测血压并记录压力图形的变化,观察心室超速起搏前后血压下降的速度和幅度及血压降至目标血压所需时间,停止起搏后血压恢复至基础血压的速度扣幅度及所需时间;观察患者在超速起搏术中及术后3个月有无心、脑、肾等器官的不良事件.结果 入选的30例患者顺利完成心室程序刺激.心室超速起搏(3.1±1.6)心搏后外周动脉平均动脉压从91.3 mmHg下降至37.8 mmHg,目标平均动脉压达标需(858.7±361.7)ms.停止起搏后(1.9±0.6)心搏后平均动脉压恢复至基础水平,约需(1 042.2±174.0)ms.术中、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无心、脑、肾等脏器的不良事件.结论 心室超速起搏可以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平均动脉压,可作为主动脉覆膜支架释放时较佳的血压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40.
解脲脲原体血清型3在小鼠生殖道中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解脲脲原体血清型3(UU3)在小鼠生殖道中的致病性.方法 将156只昆明小鼠按完全随机设计法分为A、B、c组(每组各48只)及对照组(12只)共4组.将3种不同浓度的UU3接种至各实验组小鼠阴道内,各组的浓度分别为:A组1×107 copy/g,B组1×106copy/g,c组1×105 copy/g;对照组仅接种UU液体培养基.于接种后第1、3、7、14、21、35天每次随机处死A、B、c组各8只及对照组2只小鼠,取宫颈管分泌物,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各组UU3的浓度及阳性率;取宫颈、子宫内膜及输卵管组织,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并计算致病率.结果(1)A、B、C 3组UU3总阳性率分别为63%(30/48)、50%(24/48)和17%(8/4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后1、3、7、14、21、35 d小鼠的UU3阳性率,A组分别为8/8、7/8、6/8、5/8,4/8和0,B组分别为7/8、5/8、5/8、4/8、3/8和0,C组分别为3/8、2/8、2/8、1/8、0和0;对照组各时间点均为0.接种后1 d的UU3阳性率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UU3检测阳性者中,A、B、C组的UU3浓度在接种后1、3、7、14、21 d分别为1.70×107、3.75×106和1.45×105copy/g,8.26×10+6、2.56×106和1.07×105copy/g,4.04×106、1.37×106和5.43×104copy/g,2.86×106、6.72×105和4.68×103copy/g,2.41×105、1.12×105和0 copy/g.除接种后21 d外,接种后各时间点A、B、C 3组的UU3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内接种不同时间点的UU3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接种不同时间点的UU3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接种后7~35 d,A、B、C 3组的总致病率分别为56%(18/32)、44%(14/32)和6%(2/3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后7、14、21、35 d小鼠的致病率,A组分别为5/8、5/8、4/8和4/8,B组分别为4/8、4/8、3/8和3/8,C组分别为1/8、0、1/8和0;对照组各时间点均为0.除接种后14 d外,各时间点A、B、C 3组间致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鼠生殖道局部接种不同浓度的UU3,其致病性不同.当UU3浓度≥1×106copy/g时,其致病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