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问题,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立场文件。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疫苗在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归纳了各相关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这些疫苗表明了WHO目前的立场。这些文件经外部专家和WHO工作人员审阅,并由WHO免疫策略咨询专家组(Strategic Advisory Group of Experts on Immunization,SAGE)审核和认可。  相似文献   
52.
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过程中,脊灰疫苗发挥了重要作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推广使用OPV,常规免疫接种率逐步提高到〉90%。从1990年开始,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OPV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y,SIA);1993~2000年,开展消灭脊灰的国家免疫日活动,中国所在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西太平洋区于2000年实现无脊灰的目标,继续在适龄儿童中加强OPV常规免疫和开展SIA。根据WHO制定的((2013—2018年消灭脊灰终结战略计划》,2015年所有国家要引进至少1剂灭活脊灰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2016年中期使用二价OPV(I+Ⅲ型),2018年停用OPV。为确保OPV成功转换IPV,中国应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加快国产IPV研发生产进程,组织开展OPV和IPV转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3.
在疫苗前时代,感染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PV),WPV]在全球较为普遍,温带地区在夏季和秋季出现季节性高峰及流行。1955年灭活脊灰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V Vaccine,IPV)和20世纪60年代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获得上市许可后,脊灰病例数在美国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选取适合的2种着色金属氧化物对氧化锆粉体(3Y-TZP)进行着色,系统的研究2种着色金属氧化物对氧化锆最终的颜色性能影响。方法:在氧化锆粉体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Fe2O3、CeO2粉体,将粉体装入模具,200MPa冷等静压成型,常压烧结后制得终烧体。从终烧体上切取瓷片,每组5个,使用VITAEasyshade比色仪进行颜色测定,得到瓷片的颜色色度值。结果:添加CeO2后材料的明度为85左右,a*值稍有降低,颜色色调向黄绿色相偏移。添加Fe2O3能显著降低氧化锆陶瓷(3Y-TZP)明度,使材料色调向黄红色相偏移。结论:着色金属氧化物能够赋予氧化锆陶瓷所需的色度值,对氧化锆陶瓷的其他性能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渗透用玻璃料中氧化铈的添加量对牙科CAD/CAM氧化铝玻璃复合体颜色的影响。方法:渗透玻璃基础配方分数为La2O340%、Al2O315%-16%、SiO217.5%-18%、B2O317.5%-19%、CaO2.5%,通过变动氧化铈的含量1%-4%,制备了7种不同颜色渗透用玻璃粉,在1250℃下渗透2h制成氧化铝玻璃复合体试片,采用美能达CR-321接触式色彩色差计对试片及VitaIn-Ceram比色板进行色度学分析。结果:经玻璃渗透后,氧化铝玻璃复合体的b*值与比色板的b*值范围吻合较好。随着氧化铈含量的增加,氧化铝玻璃复合体的a*值、b*值增大,色品由黄绿向黄红方向偏移。同时氧化铝玻璃复合体的饱和度在逐渐增加,明度有所降低,但均高于In-Ceram技工比色板的明度。结论:氧化铈可以有效的赋予氧化铝玻璃复合体黄色品,但降低材料的明度和增加a*值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下颌阻生齿拔除后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拔牙后干槽症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双盲试验的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观察拔牙后即刻应用bFGF组与应用安慰剂组干槽症的发病率比较。结果:应用bFGF组拔牙后干槽症的发病率1.61%,明显少于对照组发病率13.11%(P<0.05,χ2=5.998)。结论:下颌阻生齿拔牙后局部应用bFGF对干槽症的发病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适合中国的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输入传播风险的评估工具,为开展WPV输入传播的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成立专家组,采用头脑风暴法,通过3轮专家会商,确定WPV输入传播风险评估工具的各项指标、权重及分级判定标准,建立风险评估工具。结果通过三轮专家会商后,最终确定风险评估工具包括3个一级评估指标、14个二级评估指标和各指标的分级判定标准。一级评估指标包括人群免疫、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和输入风险三方面。每个一级评估指标由多个二级评估指标反映。汇总每个一级评估指标的评分分别进行风险判定,最后依据"整体风险判定表格"进行风险评估。结论建立了WPV输入传播风险评估工具,为开展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近单相β-磷酸三钙(β-TCP)颗粒与α-半水硫酸钙(α-CSH)制备复合植骨材料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松质骨通过2次煅烧和磷酸氢二胺[(NH4)2HPO4]溶液处理制备近单相β-TCP颗粒;二水硫酸钙在额定温度和压力下,采用水热方法制备α-CSH。将近单相β-TCP颗粒与α-CSH混合制备β-TCP/α-CSH复合植骨材料。进行差热-热重(DTA)、X射线衍射(XRD)、骨扫描电子显微镜、孔隙率和固化强度检测。结果采用两步煅烧法可成功制备近单相β-TCP颗粒,其孔隙率为57.63%,表现为大孔/微孔的双峰曲线;额定温度和压力可制备高纯度α-CSH。将β-TCP颗粒和α-CSH混合获得复合植骨材料,其固化后平均抗压强度在1 d时达到7.86 MPa,较β-TCP抗压强度升高约1倍。结论采用上述方法成功制备具有自固化性能的β-TCP/α-CSH新型复合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59.
背景:牙科氧化锆修复体为双层瓷结构,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出现饰面瓷部分折裂剥脱的情况,且临床上有时需要反复的形态和颜色调整,常常需要经过多次烧结或热处理,而多次烧结是否会影响到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结合强度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多次烧结后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界面及饰面瓷的结构变化对双层瓷结构强度的影响。方法:根据ISO6872牙科陶瓷标准制备KAVO氧化锆/VitaVM9饰面瓷的双层瓷复合结构的三点弯曲样品,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厚度比为1:1。测定经2,4,6,8次烧结后双层瓷的结构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多次烧结后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基质的微观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饰面瓷基质结构的变化,采用热分析仪测定饰面瓷的热膨胀系数变化。结果与结论:氧化锆表面进行多达8次饰面瓷烧结后,氧化锆与饰面瓷的界面结合紧密,但可见界面处及饰面瓷内部白榴石晶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晶粒逐渐长大,饰面瓷内的气孔逐渐增多、变大,并向表层移动,热膨胀系数呈现先增大后略降低的改变。多次的牙本质瓷烧结并未影响KAVO氧化锆/VITA-VM9饰面瓷结构的结合强度。说明烧结次数对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内部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大,对双层瓷结构的三点弯曲强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60.
背景:牙科氧化锆修复体为双层瓷结构,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出现饰面瓷部分折裂剥脱的情况,且临床上有时需要反复的形态和颜色调整,常常需要经过多次烧结或热处理,而多次烧结是否会影响到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结合强度尚缺少研究报告。 目的:研究多次烧结后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界面及饰面瓷的结构变化是否对双层瓷结构强度产生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实验于2008-06/2009-07在武警总医院口腔科和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工艺室完成样品制备,并在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 材料:根据ISO6872牙科陶瓷标准制备KAVO氧化锆/Vita VM9饰面瓷的双层瓷复合结构的三点弯曲样品,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厚度比为1∶1。 方法:测定2、4、6、8次烧结后的双层瓷结构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多次烧结后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基质的微观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饰面瓷基质结构的变化,采用热分析仪测定饰面瓷的热膨胀系数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多次烧结后氧化锆/Vita VM9双层瓷结构强度,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内部的结构改变。 结果:在氧化锆表面进行多达8次饰面瓷烧结后,氧化锆与饰面瓷的界面结合紧密,但可见界面处及饰面瓷内部的白榴石晶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晶粒逐渐长大,饰面瓷内的气孔逐渐增多、变大,并向表层移动,热膨胀系数呈现先增大后略降低的改变。多次的牙本质瓷烧结并没有影响KAVO氧化锆/VITA-VM9饰面瓷结构的结合强度。 结论:烧结次数对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内部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大,但双层瓷结构的三点弯曲强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