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克隆并融合表达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TpN1 7和TpN4 4 .5的一个表位并应用于临床检测梅毒感染。 方法 :从梅毒基因组扩增出TpN1 7的全长基因 ,在其 5′端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加入TpN 4 4 .5的一个表位DNA片断 ,插入pGEX4T 2表达载体中 ,以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融合蛋白。将重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制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盒 ,对正常人群、梅毒患者血清进行检测。 结果 :纯化后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为 4 5 0 0 0的特异性抗原。ELISA检测结果表明 :梅毒患者血清结果均阳性 ,正常人群血清均阴性。 结论 :本研究获得的TpN1 7和TpN4 4 .5融合抗原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为临床检测梅毒感染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2.
小儿心脏病的介入性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66年Rashkind和Miller进行了首例小儿心脏病介人性治疗一球囊房间隔造疾术,随后30a的发展使介人疗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介人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传统的手术治疗。房间隔造展经导管房间隔造疾是第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心脏介人性治疗手段。它作为一姑息疗法,为患完全性大血管转位的新生儿和婴儿以后的手术矫治争取了时机。此外,右房室瓣闭锁、伴完整空间隔的肺动脉闭锁、左房室瓣闭锁、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等心血管畸形.房间隔造疾可增加心房水平的血液交通,改善临床症状。Ra。hkind球囊扩张和刀片切开是常用的两种方…  相似文献   
33.
单纯性肥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性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肥胖症伴高血流动力学状态,心肌质量显著增加,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不全。肥胖的其他病理生理改变,如凝血机制异常,β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下调,均与心功能受损有明显相关性。本文就单纯性肥胖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4.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霞 《陕西医学杂志》1996,25(12):732-734
<正> 不同领域对先天畸形的发生提出了多种解释,但确切发病机理仍不明确。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亦是如此。本文概述了先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状况。 1 先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近期的报道仍认为,先心病80%~90%的发病是多因素的,是由遗传决定的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10%~20%的先心病患儿有明确的致病因素。 1.1 遗传因素 先心病患儿的同胞患此病的可能性为2%~4%,有两个先心病同胞的小儿患病可能性增至6%~12%。而一般小儿患此病的可能性仅为0.6%。单亲患病的小儿危险性亦增加,并与父母的性别有关。先心  相似文献   
35.
自50年代发现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的血清中存在抗心肌抗体,现在可以检测到多种抗心肌蛋白的抗体,但缺乏定量分析,故难以指导临床,反应细胞免疫状态的血清新蝶呤及β2-微球蛋白浓度与IDCM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体外实验研究支持IDCM心肌细胞损伤,心功能减退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目前,尚无充分根据确定IDCM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IDCM仍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基于系统理论思想从网络视角探索白脉软膏治疗白脉病的作用机制及其功效组配伍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获得白脉软膏的化学成分及对应的候选靶标谱,根据白脉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疼痛、慢性疼痛和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神经痛4种疾病/症状为关注点,在人类表型本体(HPO),DisGeNET等数据库收集白脉病相关的疾病基因集,构建“白脉软膏活性成分靶标-白脉病相关基因集”相互作用网络,在此基础上筛选其核心网络节点并进行富集分析,探讨白脉软膏组方中活血通络组(姜黄、麝香、碱花),行气止痛组(肉豆蔻、甘松、藏菖蒲),温经散寒通络组(干姜、花椒、藏茴香)和健脾温肾强骨组(阳起石、甘草)4个功效组配伍治疗白脉病的作用机制。结果 白脉软膏所含4个功效组富集的通路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功能、炎症-免疫系统调节和机体能量代谢3个模块,各模块间通过共有靶标基因关联又各有侧重。其中,活血通络组和行气止痛组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可概括为活血补气和醒神开窍;行气止痛组和健脾温肾强骨组主要用于推动机体气机运行,促进血液化生,增强机体免疫,维持炎症-免疫系统的调节;健脾温肾强骨组和温经散寒通络组主要通过补脾益气及温热药性来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全方分析侧重挖掘白脉软膏从多维度、多层次干预白脉病的作用机制,各功效组强调其在神经系统功能、炎症-免疫调节、机体能量代谢中各有侧重的作用特点,2种网络分析模式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结论 白脉软膏主要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维持机体炎症-免疫系统平衡及干预机体能量代谢的整合效应来发挥其对白脉病的治疗作用,相关研究可为白脉软膏作用机制的深入阐释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7.
综述国内外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恐惧的评估工具的主要内容、信效度、应用情况及局限性,旨在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恐惧的评估工具的开发提供借鉴,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恐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目的:从网络视角出发,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FBRP)的抗肝癌潜能及其组方功效配伍的特点,为其临床重定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样本,进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筛选到肝癌发生相关差异基因。在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V2.0中分别检索并筛选获得化学成分谱以及相关化学成分所对应的候选靶标谱,提取上述肝癌发生相关差异基因和FBRP各功效组候选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构建"肝癌发生相关差异基因-FBRP功效物质群候选靶标"互作网络,筛选其核心网络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探讨FBRP组方中消癥散结组(鳖甲、莪术),补血活血组(赤芍、当归、三七),益气健脾组(党参、黄芪),育阴养肝组(紫河车、冬虫夏草)和清热解毒组(板蓝根、连翘)5个功效组干预肝癌失衡网络的潜在调控机制。结果:FBRP所含5个功效组既有共同的核心靶标群及通路群又各有侧重。前者主要涉及神经系统调节、维持"免疫-炎症系统"平衡、多种物质能量代谢途径调节和癌症相关通路调节等环节;后者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①消癥散结组和益气健脾组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可概括为行气解郁和补气血、益神明;补血活血组也参与了行气解郁的调节,益肾养肝组也参与了补气血、益神明的调节。②消癥散结组和育阴养肝组的调节作用可概括为精、气、血三补,补血活血组侧重于对免疫-循环系统的改善作用,清热解毒组则通过作用于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维持机体"免疫-炎症系统"的平衡。③益气健脾组表现为对药物、脂质、糖、激素、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等多种物质代谢过程的调节;育阴养肝组主要参与脂质、糖、蛋白质和激素等物质代谢过程;清热解毒组则主要对核苷酸和激素的代谢过程产生影响。④相对于在以上环节协同发挥的扶正作用,在缓解癌症病理改变方面,5个功效组对细胞周期等功能的调节作用可概括为祛邪作用。⑤全方侧重于体现FBRP整体的抗肝癌潜能,各功效组则强调各功效组在"免疫-炎症系统"平衡、多种代谢途径调节,尤其是神经系统调节中各有侧重的作用特点,2种网络分析模式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结论:FBRP具有抗肝癌潜能,通过揭示其功效的生物学内涵及组方配伍的合理性,明确了该复方矫正肝脏"炎-癌"失衡网络的调控机制,可为FBRP增加防治肝癌的临床适应症提供可能性和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康丹  吴蓉  毛霞 《现代临床医学》2016,42(5):375-376
在心脏诊疗术中观察音乐疗法对患者生理和焦虑心理的影响。选取在我科接受择期心脏诊疗术的患者58例,按照择期手术时间顺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术中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干预组术中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SBP、DBP和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音乐疗法在心脏诊疗术中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术中焦虑情绪,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40.
乳腺肿块或结节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乳腺肿块或结节的CT征象,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52例(58个病灶)乳房肿块病人均行CT扫描,其中病理诊断乳腺癌39例,肉瘤2例,纤维腺瘤7个,囊肿8个,乳腺炎2例。结果 根据病灶形态、边缘、密度,尤其以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强化的幅值和方式 ,常能作出良、恶性诊断,并有助于隐性癌和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结论 CT检查,尤其以增强扫描地乳腺肿或结节的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