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茴三硫固体分散体的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茴三硫固体分散体,用于提高其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以水溶性聚合物Plasdone S630为载体,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茴三硫固体分散体。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并评价其溶出度及犬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药物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溶出速率明显高于参比制剂与物理混合物,在40℃,湿度75%加速6个月,溶出曲线和固体分散体中茴三硫存在状态未发生变化。犬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茴三硫固体分散体的Cmax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是参比制剂的1.66倍和1.57倍。结论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的茴三硫固体分散体为热力学稳定体系,能明显提高茴三硫的体外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方法 及可行性. 方法 选择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 24例,采用温控消融导管经主动脉途径对主动脉瓣上或瓣下(左纤维三角)进行常规标测与消融. 结果 消融成功21例,成功率87.5%,其中2例常规标测未能标测到理想靶点,在EnSite3000-NavX指导下经冠状静脉窦途径采用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成功.21例有效靶点心室电位领先室性期前收缩体表心电图QRS波群起始点(38.04±7.95) ms,放电时间 (214.88±73.68) s.消融失败3例,其中2例在冠状动脉左主干标测到最早心室电位,放弃消融,1例在左冠状动脉窦前下方(距左冠状动脉窦约0.5cm)消融无效.随访(12.9±10.4)个月,复发2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多数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经主动脉途径采用温控消融导管进行常规标测与消融安全有效,少数患者需经冠状静脉途径采用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标测与消融.  相似文献   
63.
前面8期我们已经连续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fibrillator,CRT-D)植入过程中左心室导线的植入体会。方法:对51例CRT或CRT-D植入患者左心室导线的植入方法进行分析,对导引鞘深插技术的影响因素、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初步探讨。结果:51例中经心内膜成功植入左心室导线48例(94.12%),采用常规方法(导引鞘引导下直接或单导丝引导下)植入37例(77.08%),导引鞘深插技术植入9例(18.75%),双导丝引导及保留导丝技术植入各1例;失败3例(5.88%),因冠状静脉窦开口异常、靶静脉分支呈锐角及靶血管纤细伴局部狭窄植入失败各1例。结论:在左心室导线植入过程中,充分利用导引鞘深插、双导丝等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等相关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责任血管及压迫特点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2年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发现责任血管类型分为动脉压迫(155例)、静脉压迫(24例)和混合压迫(33例),根据术中发现责任血管压迫特点分为接触压迫型(123例)和粘连包裹型(89例)。结果 手术总有效率为95.8%,动脉压迫、静脉压迫和混合压迫有效率分别为98.1%、95.8%和84.8%,接触压迫型和粘连包裹型有效率分别为98.4%和92.1%。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动静脉混合压迫以及术中粘连包裹可能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认知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加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训练,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质量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HDS评分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认知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显著,优于针灸加药物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调节血脂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70名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入院就诊,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血脂TC、LDL-C及TG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但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改善幅度明显更低,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随访中均未有患者表示治疗后出现肌痛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单独治疗,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用药对于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更具有效性,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有保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苯并芘(Bap)腹腔注射联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下微泵释放法建立实验性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4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剂量4周组、低剂量6周组、高剂量6周组。各实验组小鼠经处理后,取腹主动脉瘤、观察其大体形态;切片行HE染色、Masson染色,进行统计学及组织学的评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腹主动脉MMP-12表达水平。结果 高剂量6周组小鼠腹主动脉瘤形成率(83.3%)较其他3组(50.0%、41.7%、0)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6周组平均血管周长与其他3组比较也显著增大(1607±225μm vs 1408±246μm、1394±230μm、935±109μm,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提示高剂量6周组小鼠腹主动脉壁MMP-12表达(0.62±0.11)较其他3组(0.51±0.10、0.48±0.09、0.11±0.04)显著增多(P<0.05)。结论 高剂量血管紧张素:[0.90mg/(kg·d)]皮下微泵释放6周联合苯并芘(Bap)腹腔注射能够高效地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