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通过对宁波市某中学一起结核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在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对胸透有异常阴影者进行X线摄片和痰涂片检查。结果共查出肺结核患者9例,其中涂阳患者1例,活动性肺结核罹患率为0.56%;对密切接触的494名师生进行PPD试验,强阳性率8.34%;其中首例患者所在的班级强阳率50.87%。结论学校是肺结核发病的高危场所,预防与控制学校结核病的暴发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22.
宁波市自1994年开始实施"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采用督导短程化学疗法(DOTS)为主的现代结核病控制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近年来(1998~2001)宁波市肺结核病疫情的分析,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以期及时发现新的问题,提高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水平,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为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宁波市12~65岁的城市/农村常住居民3585人,入户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采用χ2检验。结果结核病核心知识8条全部知晓率为0.8%,3条主要信息全部知晓率为5.4%;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35.1%。男性(36.0%)高于女性(34.2%),城市(43.0%)高于农村(25.4%)。20~39岁年龄组(41.0%)、医务人员(71.6%)、经济水平居中的地区(43.4%)总知晓率较高。核心信息总知晓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取结核病知识渠道前3位依次是听别人说(54.1%)、电视(45.1%)和报纸/杂志/书籍(43.3%)。结论宁波市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处于较低水平,宣传应更加深入,同时可利用人际传播信息方式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24.
车洋  杨天池  林相  薄丁旖 《疾病监测》2020,35(3):237-241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吡嗪酰胺耐药特征及其与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相关性。方法以2015-2017年浙江省宁波地区结核病耐药监测收集的110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比例法对其进行5种二线抗结核药物(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卷曲霉素)的耐药检测。同时应用BACTEC MGIT 960系统检测所有MDR-MTB的吡嗪酰胺耐药性,采用PCR DNA直接测序法检测MDR-MTB的pncA基因突变特征。结果110株MDRMTB中吡嗪酰胺耐药率为59.09%(65/110),pncA基因突变率为50.91%(56/110)。吡嗪酰胺耐药株中的基因突变率83.08%(54/65)与吡嗪酰胺敏感株中的基因突变率4.44%(2/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87,P<0.001)。pncA基因突变类型为42种,以点突变类型为主92.86%(39/42)。耐链霉素、耐乙胺丁醇、耐氧氟沙星、耐左氧氟沙星及准广泛耐药(PreXDR)与MDR-MTB耐吡嗪酰胺相关。结论本地区MDR-MTB耐吡嗪酰胺形势较为严峻,MDR-MTB耐吡嗪酰胺与二线抗结核药物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及Pre-XDR的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25.
浙江省宁波市结核病控制项目中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分析宁波市结核病控制项目(2002—2006年)中期执行的效果。方法 对2002—2004年项目执行情况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全市加强了结核病综合防治措施,传染源发现和治疗效果逐年提高,3年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11330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7909例,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由21.39/10万上升到29.25/10万,新发涂阳治愈率达到90.9%。结论 宁波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满意效果,但各县(市、区)控制水平发展不平衡,应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加大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覆盖面,提高宁波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对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导管(PICC)患者引进加强型护理模式,探讨其对相关性导管感染的控制,为临床输液护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医院于2010年3月一2012年9月收治124例需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而研究组给予加强型护理模式,待治疗后第8周末,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结果 研究组发生感染3例,感染率为4.84%,对照组发生感染12例,感染率为19.3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置管距感染发生的时间为(52.83±7.59)d,而对照组为(41.73±13.68)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抽取导管血进行病原菌培养共检出病原菌8株,对照组共检出病原菌30株,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患者引进加强型护理模式,对感染的发生率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7.
2002-2007年浙江省宁波市肺结核常规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相  于梅  赵敏捷  杨薇娜  余易  车洋 《疾病监测》2009,24(7):504-506
目的了解2002-2007年浙江省宁波市肺结核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队列研究的方法对宁波市结核病年报和季报进行分析。结果6年累计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0 817例,涂阳患者9756例,登记率分别上升了52.78%和18.01%。涂阳新患者8438例,年龄构成趋向年轻化。6年间肺结核病例平均登记期间(P/I)值1.01年没有变化,发现和防治综合效应提高了1.13倍。结论宁波市结核病控制项目DOTS策略效果明显,但亟需寻找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管理办法和获取当地耐药基线资料。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宁波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落实情况。方法对《宁波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2005年中期评估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全市结核病控制策略以县为单位覆盖率100%,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新发现率达到88.85%,治愈率达到91.03%,达到了WHO和卫生部要求到2005年的目标。结论宁波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在于领导重视,经费承诺到位,项目实行的各项技术政策,促进了宁波市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9.
陈同  杨天池  林相  王思嘉  平国华  车洋  林律  于梅 《疾病监测》2019,34(10):924-927
目的初步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为完善耐药肺结核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对2017年3 — 12月宁波市各级结核病定点医院登记的1 434例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 推荐的比例法对培养阳性菌株开展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1 434例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中378例培养阳性,其中60例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318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中86例为耐药患者,总耐药率为27.04%,异烟肼耐药率最高,为17.92%(57/86);利福平耐药率最低,为5.35%(17/86)。 有空洞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率高于无空洞患者(χ2=5.319,P<0.05)。结论宁波市初治涂阴肺结核疫情较为严峻,需进一步扩大筛查范围,及时发现和诊断耐药肺结核患者,提高患者治疗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0.
车洋  于梅  平国华  林相  李宗宝 《疾病监测》2012,(6):446-448,453
目的 初步了解宁波市流动人口结核病耐药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将宁波市2007-2010年结核病耐药监测资料中的流动人口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分离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及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及乙胺丁醇敏感性测试,分析流动人口耐药结核病耐药状况及相关因素。 结果 研究共纳入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562例,其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501例(占89.1%),非结核分枝杆菌61例(占10.8%);总的耐药率为31.9%(160/501),耐多药率为6.9%(35/501);新发患者的耐药率为28.0%(124/442),耐多药率为4.8%(21/442);复治患者的耐药率为61.0%(36/59),耐多药率为23.7%(14/59)。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化疗史是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的相关因素。 结论 宁波地区流动人口结核病耐药率较高,需根据流动人口特点加强结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