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80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自杀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15~34岁人群首例死亡原因[1].研究显示,自杀态度是影响自杀行为的重要因素,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预测因素之一[2].对自杀持理解、认同态度的个体往往具有较高的自杀意念风险[3,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因素中可以干预的一些因素,为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奠定基础。[方法]对2004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住院的358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人,按1∶1选取对照,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是BMI>24、高血压史、病前血压波动、高脂血症史、高胆固醇血症史、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高尿酸血症、饮食口味重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血压波动、高血脂症史进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OR值分别为27.92和10.23)。[结论]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重点是控制血压及血脂,其次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Kappa统计和相关分析方法估计194对恶性肿瘤患者与其亲属(代理者)提供关于病例过去暴露信息的一致度,以探讨亲属提供信息的真实性。结果表明:亲属提供的关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饮茶,家族患癌史等信息的真实性好。对某些个人嗜好如喜欢甜食、喜酸辣等,毒物接触史以及慢性病史,真实性尚可。而对精神刺激史、食物摄入的估计以及一些急性污染病史,真实性差。配偶作为代理者提供的信息较子女提供的信息真实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广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性感觉寻求与高危性行为的关联。  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4月,通过智同公益服务中心友同门诊招募年龄18岁及以上的MSM。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高危性行为和性感觉寻求等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性伴、一夜情和无保护肛交与性感觉寻求的关联。  结果  500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7.77±5.96)岁。调整了一般人口学特征与性行为特征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性感觉寻求得分的MSM发生多性伴(OR=2.05,95%CI:1.40~2.30,P < 0.001),一夜情(OR=2.11,95%CI:1.44~3.09,P < 0.001)和无保护肛交(OR=1.70,95%CI:1.16~2.50,P=0.007)的风险高于低性感觉寻求者。  结论  广州市MSM高性感觉寻求者更可能发生高危性行为,在制定行为干预措施时应该考虑性感觉寻求的影响,以提高艾滋病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人们主要是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改变行为预防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男男性行为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国内外对抑郁症状相关因素的研究主要关注男男性行为者性取向、HIV感染、性行为特征,非自愿性行为/童年期性虐待、社会支持等方面.不同研究报道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变异范围较大,可能与抑郁症状评定工具、研究对象的情况及抽样方法有关.本文对男男性行为者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男男性行为者抑郁症状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预防医学专业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定位、社会需求和教学规律,形成预防医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包括卫生监督特色课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特色课程、职业病防治特色课程、营养与保健特色课程、医学统计特色课程、健康教育特色课程6组特色课程.预防医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实际应用特点,特别契合当前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现实需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1.学会成立的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人民群众迫在眉睫的健康问题,党和政府提出了包括"预防为主"在内的四大卫生工作方针,作为预防医学主干学科和基础学科的流行病学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此背景下,1980年7月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流行病学学会成立大会在哈尔滨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流行病学界的第一次盛会,"中华医学会流行病学学会"的成立,为我国流行病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rush poppers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于2017年5 - 11月通过非概率抽样招募广州市MSM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获取社会人口学特征、近6个月性伴和性行为特征、发生性行为前rush poppers使用情况等信息。使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ush poppers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近6个月,广州市MSM rush poppers使用率为34.84%(340/9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6个月,有同性多性伴(aOR = 1.72, 95%CI:1.24~2.38)、有同性临时性伴(aOR = 2.05, 95%CI:1.49~2.82)、发生性行为前饮酒(aOR = 1.87, 95%CI:1.40~2.50)及近一年曾被诊断患有性病(aOR = 1.78, 95%CI:1.08~2.94)的MSM使用rush poppers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广州市MSM rush poppers使用比例高,应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特别加强对有多性伴、有临时性伴、性行为前饮酒及近一年曾被诊断患过性病者的宣教,以降低该人群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