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福建省部分地区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和流行情况,分析危险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福州、厦门和泉州市的1 046名男男性行为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按国家督导评估指标计算,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90.4%.最近6个月内有过同性性行为者为75.6%,有过商业性行为为7.9%,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高,存在吸毒行为及异性性行为.结论 男男性行为者以青壮年为主,存在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应加强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自报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中MSM特征及抑郁症状相关因素,为HIV感染者实施个性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2019年9-12月在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和临沂市选取≥15岁、自报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对一访谈核实其感染途径,对核实后实际为MSM,按照1∶1匹配在当地选择年龄范围差≤3岁、自报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的HIV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及行为特征、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分析其特征和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自报感染途径为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373例中,复核后实际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的占39.7%(148/373),年龄(40.3±12.0)岁,已婚/同居占41.9%(62/148),确证HIV前做过检测占27.0%(40/148),同性性伴数≥2人占71.6%(106/148),有抑郁症状的占55.4%(82/1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自报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的MSM中,确证前未做过HIV检测、确证前同性性伴数≥2人、首次发生同性性行为年龄 > 30岁和有抑郁症状者,更有可能隐瞒真实的感染途径;抑郁症状与身体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情况和职业状况稳定的因素相关。结论 在自报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中,有一定比例实际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的感染途径,并存在多性伴及双性性行为的高危行为,抑郁症状的比例较高。需加强随访的感染途径复核,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东省佛山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抑郁状况、性行为特征及关联.方法 通过同伴推动抽样法募集在佛山市居住至少6个月≥18岁的MSM,调查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及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所有指标计算粗的人群比例、估计总体的比例及其95%置信区间(CI),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症状和相关因素的关联.结果 共募集佛山市249名MSM,平均年龄(31.9±8.5)岁,教育年限以7~9年(43.5%)和10~12年(25.9%)居多.已婚者占49.7%;56.7%是双性恋,63.3%的首次性行为对象为异性,42.3%和34.1%的人在公园/公厕和网络上寻找性伴.估计的总体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4.8%(95%CI:28.2 ~ 42.3).与抑郁症状有关联的因素为低年龄(OR=3.31,95%CI:1.39~7.8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OR=2.23,95%CI:1.01~4.93)、同性性行为方式为口交(OR=3.09,95%CI:1.10~8.70)、在实体场所寻找性伴(OR=2.38,95%CI:1.20~4.75).结论 佛山市MSM的抑郁症状与社会人口学和性行为特征有关,对该人群进行心理干预时要考虑社会人口学和性行为因素.  相似文献   

4.
男男性行为者异性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的异性性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6年11月~2007年2月,在北京市招募男男性行为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和高危性行为特征.结果 47.1%(255/541)的人曾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中,文化程度低(HR=1.98,95%CI=1.54~2.56);性行为方式以异性为主(HR=2.92,95%CI=2.06~4.15);与男男性行为者首次异性性行为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9%(75/541)的人近3个月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6岁(OR=2.0,95%CI=1.12~3.56)、性行为方式以异性为主(OR=24.2,95%CI=11.1~52.6)和近1个月喝醉过(OR=2.6,95%CI=1.3~5.0)与男男性行为者近3个月发生异性性行为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从男男性行为者向其女性性伴扩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科医生抑郁症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健康,使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测量职业紧张因素、紧张缓解因素,调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院等级、周平均工作时间等资料。数据分别用χ2检验、方差分析、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肯定有抑郁症状者占49.0%,总平均得分为20.05±7.61,女性肯定有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男性,51~62岁组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肯定有抑郁症状者紧张因素中工作冲突(包括组间冲突、组内冲突)、技术利用、工作危险、工作前景、工作中角色(包括角色冲突、角色模糊)、物理环境和紧张缓解因素中忍耐性行为方式、工作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包括上级支持、家庭支持、同事支持)得分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者和可能有抑郁症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升机会、任务控制、竞争性行为方式、应付策略、自尊感得分明显低于无抑郁症状者和可能有抑郁症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角色、工作危险、工作前景、性别、行为方式、社会支持、周工作时间、物理环境、应付策略、工作单调性被引入回归方程。结论外科医生抑郁症状发生较为突出,人口学特征、职业紧张因素和缓解因素影响抑郁症状得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与年长≥10岁男性性伴之间的性行为发生现况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当地的非营利社会组织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工作人员动员,对2016年4—12月招募的MSM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抗体血清学检测,分析性行为发生率及其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49人,HIV感染率为14.1%,116人(33.2%)报告与年长≥10岁男性发生过性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7~24岁以及近半年与同性发生过群交性行为是与年长≥10岁男性性伴之间的性行为发生率的相关因素。婚姻状况、饮酒和吸烟频率、吸食毒品和近半年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以外的偶然性行为等和与年长≥10岁男性性伴之间的性行为发生率无显著关联。结论浙江省台州市MSM人群中与年长≥10岁男性之间的同性性行为较为普遍,HIV感染率高。17~24岁年龄段以及近半年发生同性群交性行为等与年长≥10岁男性性伴之间的性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需要对高危人群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降低HIV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连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SM)抑郁症状及生存质量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8月,通过同伴推动法(RDS),结合"滚雪球法"、网络征幕等多种方法招募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共招募312名MSM,平均年龄(30.53±11.52)岁,抑郁均分为(16.37±8.77)分,检出可能及肯定有抑郁症状159人(占50.96%);文化程度低、月收入高及寻找男性性伴的场所为公园类者、有过女性性伴、最近6个月及最近1次发生男男性行为时无使用安全套者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P值均0.05)。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4.07±1.73)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等各领域得分分别为(14.98±1.95)、(14.01±2.42)、(13.73±2.56)、(13.46±1.98)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20岁、非在婚、干预服务覆盖者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者,生存质量得分较高。结论应加大宣传干预力度,提高检测服务的便利和可及性,改善MSM人群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男男性行为人群抑郁症状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抑郁症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及相应的评价标准,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对MSM人群进行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调查和评价,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抑郁症状检出为37.8%,单因素分析影响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有:近6个月经常和MSM朋友到迪斯科/夜总会、MSM活动公厕、MSM活动公园,自认因同性恋伤害家庭、家庭拒绝接纳、朋友断交、失去住处、歧视压力感受大,有性病史、419性伴多、有无保护性性行为共11个(P0.05);多因素分析,主要危险因素是近6个月419性伴多、近1次性行为无保护性、因同性恋感到羞耻、因同性恋失去住处(P0.05)。结论 MSM人群抑郁症状检出率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不乏艾滋病的高危险因素,提示应高度关注MSM人群的心理健康及对艾滋病防治的影响,结合开展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男男性接触者行为特征与艾滋病行为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丹  李蓬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21(4):331-333,338
男男性行为人群是中国防治艾滋病和性病工作的重点人群之一。该文从男男性接触者的定义,我国男男性接触者的人群规模估计和HIV感染状况、性行为特征及MSM行为干预工作情况进行综述,以期对今后男男性接触者的研究和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男男性接触者(MSM)首次同性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6-11/2007-02,在北京市调查了541名男男性接触者,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首次性交对象、性取向和首次同性性行为发生情况等.结果 调查541名男男性接触者,其中首次性行为为同性的发生率为:4.57/100人年(95% CI=4.19~4.96),首次同性性行为发生的年龄中位数为21.0岁(95% CI=21.0~22.0).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出生年份晚(1970-1980年HR=2.68;95% CI=1.83~3.94.>1980年HR=6.17;95% CI=4.11~9.28 )、少数民族(HR=1.44;95% CI=1.06~1.96)、首次性行为对象为同性(HR=2.18;95% CI=1.76~2.68)、双方自愿(HR=0.65;95% CI=0.50~0.85)与首次同性性行为发生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少数民族、首次性行为对象为同性和双方自愿对男男性接触者首次同性性行为的发生有影响,男男性接触者中青少年是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7-8月在南京市某医院对参加抗病毒治疗的 HIV阳性MSM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 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8.6%(134/3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社会支持(OR=0.955,95%CI:0.914~0.998)和高自尊(OR=0.788,95%CI:0.731~0.849)的HIV阳性MSM发生抑郁的可能性较小。 确诊时间<12 月(OR=1.943,95%CI:1.080~3.493)和高感知歧视者(OR=1.049,95%CI:1.021~1.078)更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状。结论 HIV阳性MSM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新发感染者。需要制定心理干预、咨询、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以减少歧视,提高社会支持水平,缓解他们的负性情绪,从而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就诊的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5年3~8月对上海市2个艾滋病VCT门诊就诊的MSM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738名MSM,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8.8%(286/7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童年目睹家庭内躯体暴力(OR=1.80,95%CI:1.23~2.63,P=0.002)、不清楚性伴是否被诊断HIV(OR=1.70,95%CI:1.20~2.40,P=0.003)或性伴已被诊断HIV(OR=1.86,95%CI:1.07~3.24,P=0.028)的MSM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偏高;而年龄≥ 46岁(OR=0.13,95%CI:0.04~0.43,P=0.001)、性角色为"1"(OR=0.56,95%CI:0.39~0.82,P=0.003)、目前有固定男性性伴(OR=0.58,95%CI:0.42~0.80,P=0.001)的MSM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偏低。结论 上海市VCT门诊MSM抑郁症状检出率高,建议将抑郁症状筛查加入VCT门诊服务并建立心理咨询门诊转介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年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儿童期性虐待(childhood sexual abuse,CSA)经历和抑郁症状的情况,探讨儿童期性虐待对抑郁的影响。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招募在广州居住时间≥3个月,年龄18~24周岁的365名YMS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寻找性伴方式、性取向、CSA经历和抑郁症状等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YMSM的CSA经历和抑郁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SA经历对抑郁的影响。  结果  YMSM中CSA经历和抑郁症状报告率分别为31.51%(115/365)和47.95%(175/36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75.00%)以及通过线下寻伴方式(62.22%)的YMSM抑郁症状报告率较高(χ2值分别为7.97,4.19,P值均 < 0.05)。调整了民族、户籍所在地、居住时间、学生、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性取向、寻伴方式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有CSA经历(aOR=1.81,95%CI=1.12~2.93)的YMSM有抑郁症状的可能性高于无CSA经历者。  结论  广州市YMSM有CSA经历和抑郁症状的比例较高,CSA经历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应注重加强对YMSM的心理干预,尤其是有CSA经历的YMSM,从而减少抑郁症状的比例,提高该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Depressive symptoms are highly prevalent among HIV-positive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 and may contribute to risky health behaviors. However, research linking depressed mood to condomless sex in HIV-positive MSM has yielded mixed findings and has focused primarily on testing for a linear association.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tested both linear and curvilinear models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of depressive symptoms to condomless anal sex for the most recent sexual episode in a sample of MSM living with HIV (N = 96, M age = 44, 57% Caucasian).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Depression Scale and self-reported on their sexual behaviors. Findings confirmed a curvilinear association of depressive symptoms with condomless anal sex for encounters involving non-primary partner: MSM with moderate levels of depressed mood we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non-condom use compared to those with low and high level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test whether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can serve to enhance the impact of sexual he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s for MS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廊坊市区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及HIV与梅毒感染率.方法 2007年10-11月间在廊坊市、MSM场所和网络共招募MSM 118人,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完成问卷106份,调查收集了同性关系、异性关系、性接触方式以及HIV和梅毒的感染信息.结果 不同方式招募的MSM在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特征上存在差别(P<0.05).约90.0%的人认同自己的同性性取向,82.1%的人保持着与男性的性接触,50.4%的人和女性保持着性关系.该人群性接触方式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肛交(87.7%)、口交(58.5%)、吻肛(32.1%)、拳交(15.1%)和群交(8.5%).17.0%的人表示曾经发生过性交出血的情况.在HIV防范意识方面,仅有31.1%的人意识到自己有感染HIV的风险,23.6%的人曾经做过HIV检测.参加检测的84名MSM中HIV感染率为4.8%,梅毒抗体携带率为22.6%.结论 MSM人群艾滋病/性传播疾病防治意识较为薄弱,HIV和梅毒的感染率较高,亟需通过多种方式在该人群中开展针对性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This study measured the prevalence of battering victimization (i.e., experience of psychological/symbolic, physical, and sexual battering)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 and identifi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men. METHODS: A probability-based sample of 2881 MSM living in 4 cities completed telephone interviews between 1996 and 1998. RESULTS: Prevalence estimates were 34% for psychological/symbolic battering, 22% for physical battering, and 5% for sexual battering. The strongest demographic correlat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ll forms of battering was age 40 or younger, whereas education and HIV serostatus were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symbolic violence. CONCLUSIONS: Rates of battering victimization among urban MSM are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among heterosexual men and possibly heterosexual women. Public health efforts directed toward addressing intimate partner battering among these men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17.
HIV rates are disproportionately higher for Black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 than for other MSM. W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to examine 12 hypotheses that might explain this disparity.We found that high rates of HIV infection for Black MSM were partly attributable to a high prevalence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hat facilitate HIV transmission and to undetected or late diagnosis of HIV infection; they were not attributable to a higher frequency of risky sexual behavior, nongay identity, or sexual nondisclosure, or to reported use of alcohol or illicit substances. Evidence was insufficient to evaluate the remaining hypotheses.Future studies must address these hypotheses to provide additional explanations for the greater prevalence of HIV infection among Black MSM.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干预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重庆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效果.方法 2006年与2007年对MSM人群采用"滚雪球"法进行二次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MSM人群知识、行为和HIV及梅毒患病率的变化隋况,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由干预前的74.3%上升到干预后的82.4%(P=0.01);最近一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由56.4%上升到65.5%(P=0.00);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率也由2006年干预前的31.8%上升至41.9%(P=0.00).干预前后HIV感染率分别为10.4%和10.8%,梅毒患病率分别为9.3%和7.3%,干预前后HIV和梅毒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M人群干预后艾滋病防治知识明显提高,安全套使用率也有所提高,干预工作产生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儿童期性虐待(childhood sexual abuse,CSA)情况,分析CSA对成年后高危性行为的影响。  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招募广州市≥ 18周岁的MSM,通过电子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CSA经历和近6个月高危性行为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MSM的CSA经历和近6个月的高危性行为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探讨CSA对高危性行为的影响。  结果  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8.35±6.83)岁。26.95%(263/976)的MSM遭受过CSA,近6个月多性伴(multiple sexual partners,MSP)率和无保护肛交(unprotected anal intercourse,UAI)率分别为61.68%(602/976)和47.95%(468/976)。调整了年龄、民族、户籍、本地居住时间、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状况、个人月收入和性取向之后,有CSA者近6个月发生MSP的风险高于无CSA者(aOR=1.62,95% CI:1.19~2.22),但近6个月UAI与CSA关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广州市MSM经历CSA的比例较高,CSA可增加成年后的高危性行为的风险,因此,制定MSM高危性行为干预措施可能需要考虑CSA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