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杨慧英  李航 《眼科》1999,8(2):100
幼年类风湿病是小儿时期的一种以慢性关节炎为其主要特征,伴有全身多系统受累的结缔组织病,其眼部的严重损害在临床中较为罕见,本文报告一例幼年类风湿病的严重眼部病变。1病例介绍患者女,12岁,以“反复双眼红痛,视物不清4年,视物不见1年”为主诉于1997年...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观察Graves病(GD)栓塞前及栓塞后3年组织病理动态变化,了解栓塞后疗效的病理基础.方法 38例GD患者行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于术前、术后7 d、6个月、3年分别测血清TT3、TF4、FT3、FT4、rT3、TSH、抗甲状腺球蛋白(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TSH受体抗体(TRAb)等指标,行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23例行甲状腺穿刺活检.结果 栓塞后7 d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急性缺血坏死.栓塞后6个月表现为缺血后的纤维组织增生和慢性炎症破坏为主.栓塞后3年主要表现为明显的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和滤泡萎缩.栓塞术后3年组甲状腺刺激抗体(TGAb)、TPOAb较栓塞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FT4、TRAb栓塞治疗后6个月和3年均较栓塞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3年甲状腺损伤持续存在可能是造成TGAb、TPOAb栓塞术后3年组较栓塞术前、栓塞术后6个月组轻度升高的原因.栓塞术后3年组甲状腺刺激及抗体(TSAb)较栓塞术前、栓塞术后7 d、栓塞术后6个月低,呈持续下降.栓塞后甲状腺腺体组织逐渐减少,淋巴细胞浸润也逐步减轻,这应该是栓塞后3年TRAb和甲状腺素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 ①栓塞后动态病理变化提示病情中长期缓解的病理学基础是甲状腺组织减少,增生缓解.②栓塞后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改善,其栓塞后机体免疫功能好转与病理改变相符.③甲状腺动脉栓塞使甲状腺腺体组织减少,甲状腺素分泌减少,免疫紊乱改善,对GD具有综合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3.
杨慧英 《中国保健》2007,15(22):52-53
目的观察笑气吸入联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7月~2007年7月在我院行人工流产的妇女30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一组手术时吸入笑气加宫颈局部注射利多卡因;一组为单纯笑气吸入;另一组为单纯利多卡因宫颈注射.比较三组的镇痛效果和宫颈扩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及离床时间等指标.结果笑气吸入联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镇痛和宫颈扩张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笑气吸入和单纯利多卡因宫颈注射(P<0.05);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笑气联合利多卡因在人流中的镇痛效果好,宫颈松弛满意,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4.
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是引起急慢性腰痛较常见原因,多见于青壮年。笔者运用腰椎侧旋复位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306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5.
8-异前列腺素F2α是细胞膜上脂化的花生四烯酸受自由基攻击后裂解而形成的前列腺素衍生物,被认为是测定体内氧化应激的金指标.研究表明,8-异前列腺素F2α不仅可以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一项敏感指标,还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6.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操作的重点和难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广泛应用.不仅解除婴幼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儿血管,并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常用的送管方法是双手配合法,在见回血后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但在儿科往往发生送管困难.鉴此,笔者采用左手固定皮肤,单手送管配合助手推注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7.
近年来,医学界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越来越重视,尤其65岁以上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病死率高。因此探讨老年人MODS发病原因、死亡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