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宁夏地区栽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提取物甘草黄酮(licorice flavonoids,LF)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的降糖作用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喂养后(12周)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5mg.kg-1,ip)制备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实施腹腔注射300mg.kg-1和100mg.kg-1剂量的LF干预40d后,测定空腹血糖、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糖值、24h尿蛋白值和酮体值,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 LF降低空腹血糖、HbA1C水平、尿糖值,升高血清SOD和GSH-PX水平的同时,降低血清MDA含量。LF对血浆T-AOC、24h尿蛋白值和酮体值,改善不明显。结论宁夏地区栽培甘草中甘草黄酮具有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作用,其抗氧化活性可能与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2.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钳工.左臀部暗红色斑块5年,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年.5年前左臀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红色斑丘疹、结节,直径约3.0cm,无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猝死的诱因以减少哮喘猝死发生.方法回顾性地复习并分析10例哮喘猝死患者的临床相关病史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9女1男,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40.7岁.哮喘病史1-40年不等,平均约18.7年.发病季节和时间:1-2月发病3例,5-8月7例;有3例在夜间8-10p m时突发呼吸困难加重,7例在早晨至中午时突发;可能诱因:5例与进食(如鱼类、肉食等)有关,3例可能与感染加重有关,1例在登山活动中,1例在注射斯奇康后.10例患者中3例有哮喘家族史.本组病例中5例患者曾到呼吸专科进行过诊治,但依从性均差,其余5例从未到呼吸专科诊治.10例患者均未接受规范化治疗.5例在心肺复苏后急查血常规, WBC12.4—18.16x109/L者3例,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者2例.10例哮喘猝死患者均经心肺复苏,5例当即死亡,4例死于脑死亡及其它并发症,1例存留智力障碍.讨论:诱发和增加哮喘猝死的因素多种,如中青年女性、冬季与夏季、食物过敏、感染加重,家族史等,缺乏及时就医;加强对哮喘患者的防治教育和规范性治疗,及加强院前急救十分重要,可提高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水平,减少治哮喘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在综合性医院的疫情趋势和临床特征。方法前瞻性观察2006年~2009年连续4年因症住院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4年共计133例,男102例,女31例,年龄6~80岁,平均年龄42.58岁。其临床特征为:①近年艾滋病疫情在综合性医院内的发现有逐年增多趋势,50岁以上患者达37.59%。②综合性医院内绝大多数临床科室均已收治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内科系统收治病例数占3/4,呼吸内科收治例数占总数的30%,其次有感染科、消化内科、血液科及神经内科等,而外科系统收治病例约总例数的1/4。内科系统收治者绝大多数系艾滋病患者,而外科系统收治者多数系HIV感染者。③其临床表现以肺部疾病为主者占55.24%;其次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约40%的患者多系统同时受累。④单一感染HIV者约60%,40%左右的患者存在乙肝、丙肝及梅毒等二重或多重感染。⑤多数存在轻、中度贫血及不同程度的感染,接近1/4的患者有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电解质紊乱较常见的有低钙及低钠血症;约30%~40%的患者肝功能受损为转氨酶升高,肾功能受损较少,近半数的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27.78%的患者血糖升高,42.1%的AIDS患者CEA高于正常,严重肺部疾患者易发生低氧血症。结论综合性医院支滋病病例报告逐年增多是HIV感染/艾滋病正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的表现,熟悉和掌握艾滋病在综合性医院内的临床特征,对提高防治艾滋病的水平和控制HI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随着全民法律意识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纠纷发生的频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小医院防范医疗纠纷的措施和化解医疗纠纷的方法,以此积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糖肾化浊方对IV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浓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IV期DN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均采用常规降糖、降压、调脂和抗凝治疗,停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或其他血管紧张素 II受体拮抗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糖肾化浊方。两组治疗后6个月检测血清TGF-β1和PDGF浓度,并观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GF-β1、PDGF水平[(123.6±21.2)pg/ml、(500.6±130.2)pg/ml]较同组治疗前[(172.5±31.3)pg/ml、(860.9±131.2)pg/ml]明显下降(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157.4±39.6)pg/ml、(765.7±161.8)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TG、TC、HDL-C、LDL-C、UAER[(1.72±0.25)mmol/L、(4.56±0.64)mmol/L、(1.56±0.50)mmol/L、(2.46±1.08)mmol/L、(100.73±204.24)μg/min]均优于对照组[(2.09±0.27)mmol/L、(6.11±0.93)mmol/L、(1.36±0.44)mmol/L、(3.32±0.87)mmol/L、(226.24±396.38)μg/min,P<0.05或0.01]。结论糖肾化浊方可降低IV期DN患者血清TGF-β、PDGF浓度,抑制或改善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7.
湿疹是临床皮肤科最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高。当代中医皮肤病名家诸如赵炳南、朱仁康、张志礼、禤国维等,通过典籍研读、临证实践,对湿疹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选方用药等各方面不断地探索研究,逐渐形成了完备的证治体系,并对属外疡之患的湿疹内治上多有建树。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升降散合瓜蒌红花甘草汤联合伐昔洛韦片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急性发作及预防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门诊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口服升降散合瓜蒌红花甘草汤与伐昔洛韦片,对照组单纯口服伐昔洛韦片,疗程均为10d。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各时段VAS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PHN发生率以及止疱、脱痂、疼痛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止疱、脱痂、疼痛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第14、21、28天(从开始治疗日计)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4.38%,对照组愈显率为71.8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疹完全消退后1个月治疗组PHN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结论:升降散合瓜蒌红花甘草汤联合伐昔洛韦片治疗急性发作期带状疱疹患者,可缩短病程,减轻神经痛,且有效预防PHN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于华  苏杰  李红兵 《西部医学》2011,23(8):1538-1539
目的探讨肘外侧切口及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外侧切口及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经3~9个月随访,骨折愈合良好,且肘关节功能均在2个月内恢复,35例中优26例,良8例,可1例,差0例。结论采用肘外侧切口及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组织损伤小、利于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避免尺神经、桡神经损伤的优点,此外还可以有效防止肘内翻畸形的发生,有效预防血管、神经并发症。  相似文献   
60.
目的检测羊源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模型相关指标,分析此模型的相关指标与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模型的异同。方法分别用牛、羊Ⅱ型胶原蛋白免疫动物,比较两组免疫大鼠足趾容积、关节炎肿胀评分、血清细胞因子的榆测和关节滑膜病理改变。结果羊Ⅱ型胶原蛋白成功诱导出关节炎模型,与牛Ⅱ型胶原白诱导关节炎模型在造模成功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羊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组大鼠关节发病时间、关节肿胀达高峰时间及肿胀程度均早于和重于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组。羊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组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升高较牛胶原蛋白诱导组更为显著(P〈0.01)。病理切片显示两模型组关节滑膜均有炎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层次增多,排列紊乱,但牛组重于羊组。结论羊Ⅱ型胶原蛋白可诱导大鼠关节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