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8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232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241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766篇
内科学   368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220篇
外科学   345篇
综合类   1254篇
预防医学   565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485篇
  6篇
中国医学   758篇
肿瘤学   181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必须经过伦理审查,如何提高伦理委员的审查质量,不只靠委员自身,一个好的方案主审工作表是帮助伦理委员会提高方案审查质量的必要手段。主审委员在审查过程中,主审工作表有助于主审委员对临床研究项目的整体考量,提高审查效率及审查质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MSCT增强扫描CT定量分析在骨巨细胞瘤的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单独应用MSCT增强后强化CT值及强化CT值+年龄、部位和形态学特征等综合因素对我院329例溶骨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进行骨巨细胞瘤的前瞻性预判,分别划分骨巨细胞瘤组(实验组)与非骨巨细胞瘤组(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研究CT增强扫描后CT值的变化特征,并追踪病理结果对照,最终有病理结果的186例中骨巨细胞瘤55例。结果在186例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中,骨巨细胞瘤55例,增强后强化最显著区域平均CT值为(108±39)HU;非骨巨细胞瘤131例,增强后强化最显著区域平均CT值为(82±78)HU;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选取CT值临界点为97HU为标准进行预判时,诊断骨巨细胞瘤的敏感性为87.27%,特异性为78.62%,诊断正确率为81.18%;同时结合患者年龄及发病部位、形态特征等综合因素进行预判时,诊断骨巨细胞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6.36%,特异性为96.18%,诊断准确率为96.23%。结论 CT增强扫描中CT值的定量分析在骨巨细胞瘤的定性诊断中有较好的导向价值,如果结合患者年龄及发病部位、形态学特征等综合因素进行预判,可以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胚胎绒毛中着丝粒蛋白-H (CENP-H)的异常表达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 将96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组织进行FISH检测,将其分为染色体正常组与染色体异常组,进而对两组患者CENP-H的mRHA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 96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标本的FISH检测成功率为100%,其中染色体正常53例,检出染色体异常43例,异常率为44.8%;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26例,发生率为27.1%;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0例,发生率为10.4%;性染色体合并常染色体异常3例,发生率为3.1%;三倍体及四倍体各2例,其发生率均为2.1%.相比染色体正常组,染色体异常组患者绒毛CENP-H基因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染色体数目异常自然流产胚胎绒毛中CENP-H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引发胚胎染色体异常分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甘草不同的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甘草规模化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检测和分析轮作、连作种植模式下,其土壤中微生物类群及数量变化。结果: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影响差异显著,随着种植年限增加甘草土壤微生物明显降低,甘草与棉花、小麦轮作土壤微生物数量较连作地显著提高;各土壤总微生物数量变化均为细菌〉真菌〉放线菌;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三大微生物数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轮作能够提高甘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海马色氨酸羟化酶2(TPH2)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表达的变化并探讨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是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氟西汀组,每组6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造模持续21 d。通过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TPH2与IDO1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TPH2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其余3组大鼠(P0.05),逍遥散与氟西汀对TPH2 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上调作用;模型组大鼠海马IDO1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逍遥散与氟西汀对IDO1 mRNA表达的下调作用明显(P0.01),且逍遥散对IDO1 mRNA的下调作用更明显。模型组、逍遥散组、氟西汀组大鼠海马TPH2的蛋白的表达低于正常组(P0.01),逍遥散组TPH2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IDO1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海马TPH2的表达减少,IDO1的表达增多,逍遥散可能通过调节海马TPH2与IDO1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5-HT的含量,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黄芪和山药配伍微粉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大鼠肾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合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诱导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2只、卡托普利组11只、微粉低剂量组11只和微粉高剂量组11只,另取10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卡托普利组灌胃卡托普利溶液剂量为13.5 mg·kg-1,微粉低剂量组灌胃微粉溶液,剂量为5.4 g·kg-1,微粉高剂量组灌胃微粉溶液,剂量为10.8 g·kg-1,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灌胃等容积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6周。给药结束后,采用免疫浊度法于计算24 h尿微量白蛋白量,运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结果:微粉高剂量组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一般状况,体质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肾脏肥大指数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BUN、血清Scr均明显升高,微粉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较模型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血清MDA含量明显升高,微粉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清SOD活性升高,血清MDA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和山药配伍微粉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降低血清BUN和Scr水平,升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具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黄芪和山药微粉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与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97.
掌握黑果枸杞在黑河流域中下游的资源种类及分布范围,为合理开发使用上述地区的黑果枸杞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黑河流域黑果枸杞的分布情况,采用线路调查、走访调查以及区采药农的方法,进行野外调查记载、采集、室内鉴定、分类研究。运用Arc GIS软件分析分布区域特点。基本掌握了黑果枸杞的种类、分布范围及蕴藏量,并对其种质资源数量有了了解。为合理开发使用黑果枸杞提供了科学依据,避免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998.
雷公藤致大鼠肾毒性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联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复合型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FLC-MS/MS)及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雷公藤对大鼠血清中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影响和肾毒性作用机制,寻找与肾毒性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和代谢通路。方法:利用试剂盒法测定给药14 d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观察肾组织切片。血清样本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法,UFLC-MS/MS分析测定,正离子一级全扫描模式,经主成分分析法和主成分判别分析法处理数据。结果:与空白组大鼠相比,雷公藤乙醇提取物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血清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切片明显病变,表明造模成功。血清中二甲基甘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溶血卵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和甘油二酯等9种代谢物有显著性差异,鉴定为雷公藤致肾毒性的生物标记物。结论:雷公藤对肾脏的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氨基酸代谢、磷脂代谢等有关,为雷公藤类药物临床毒性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多伴随进展性认知功能下降,为此对诊疗自主决策能力不乏影响,在研究层面陆续引发不少伦理学问题。当前此类伦理研究主要侧重在参与临床前期预防性试验、及以缓解症状为主的临床治疗研究过程所涉及的问题。然而,绝大多数AD 患者的大部分时间却用在后期照料等医疗语境之外的活动,故有必要对AD后期患者生活相处期相关伦理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围绕上述核心问题在AD后期医疗照料伦理风险(如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喂养方式选择等)、非医疗背景照料伦理风险、及公民其他基本权利保障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就决策科学性与伦理合理性等层面进行分析,以期为AD后期个体照料及伦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局部血流动力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发展、破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低切应力促进斑块形成,高切应力诱发斑块破裂等。基于DSA、CTA及MRI获得的三维影像数据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及MR相位对比法可获得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各参数指标。综合斑块的形态、成分特征及斑块周围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可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