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7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14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于2005年3月25—27日在苏州隆重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138篇,其中专题报告17篇,大会发言22篇。来自国内外的400余名代表参加本次大会。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Achiles Demetriou教授,日本冈山大学田中纪章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Virchow医院Igor M.Sauer教授,新加坡同立大学医院Lee kang Hoe教授,  相似文献   
52.
慢性重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亚急性肝坏死 ,其病情虽不如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那样进展迅速 ,但在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的我国 ,临床上更为常见。一旦出现并发症 ,临床预后差 ,病死率高 ,因而早期治疗、及时阻断肝细胞的进一步坏死就尤为重要。前列腺素E 1(PGE1)治疗各型慢性肝病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但其在肺内大部分失活 ,剂量增加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增加。脂质体前列腺素E1(Lipo-PGE1)是将PGE 1封入脂微球中 ,脂微球以其特殊的亲和力 ,使PGE 1能聚集于病变部位 ,并使其免于在肺内灭活 ,从…  相似文献   
53.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对SV40介导的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HepLL细胞)进行生物学功能和表型特征评价。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动态监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外周血SARS病毒载量和抗体含量变化。方法 选择3例因同一传染源感染的SARS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外周血PBMCs中病毒载量,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检测血清SARS病毒IgG、IgM含量。结果 3例患者分别在出现症状后第3~11日、第1~13日、第1~9日检测到SARS冠状病毒核酸,第5~7日病毒载量达到高峰。IgM抗体在患者起病后第7~9日即可被检测到,IgG抗体在患者起病后第7~14日即可被检测到,高峰在第10~20日。结论 SARS病毒载量存在自限性消长过程。SARS抗体IgG、IgM均较早出现,IgG维持时间比IgM长。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调查分析2011年度华北地区医院临床分离细菌构成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北京、天津、内蒙和山西成员单位,按照统一方案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华北地区8所医院共收集菌株19 32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108株占26.4%,革兰阴性菌14 216株,占73.6%,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8.0%和77.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不敏感株分别为0.7%和0,屎肠球菌不敏感菌株分别为6.3%和6.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产ESBLs率分别为59.9%、32.1%、20.3%和34.9%,肺炎链球菌1 62株,其中PRSP占8.3%;流感嗜血菌144株,产酶率为10.9%,肠杆菌科细菌仍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保持>90.0%的敏感率;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分别达23.6%、19.2%和51.3%、48.4%.结论 细菌耐药性仍呈上升趋势,需要关注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及多药耐药非发酵菌情况,采取积极措施控制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56.
Mohnarin2011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掌握我国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方法 监测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全国49所医院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细菌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临床微生物测定方法,以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49所医院按照监测方案共获得临床分离118 868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4 208株占28.8%,包括:葡萄球菌属20 894株,肠球菌属7977株和链球菌属4058株;革兰阴性菌84 660株占71.2%,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分别为21 780、15 097、13 928株和12 16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检出率分别为50.5%、82.6%及87.3%;在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分离率已超过粪肠球菌,对糖肽类药物的耐药率基本与去年监测相似;对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为85.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71.2%和50.3%,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但与2010年相比略有下降;非发酵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较高,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进一步增加.结论 我国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较为严重,特别是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等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57.
Mohnarin 2011年度报告:尿标本细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国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49所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成员单位分离自尿标本的细菌进行常规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测定细菌的耐药性:按CLSI 2010年版折点判断结果并采用WH0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细菌15 5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060株占26.1%,革兰阴性菌11 481株占73.9%,最常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7102株、屎肠球菌1337株、粪肠球菌1262株、肺炎克雷伯菌1142株、铜绿假单胞菌669株,分别占45.7%、8.6%、8.1%、7.3%、4.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67.8%、64.9%,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敏感,耐药率<3.0%,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20.0%;屎肠球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3.3%、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1.9%、77.7%,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我国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药耐药菌株增加,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及时了解病原菌及其耐药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拉克替醇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及血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伴血内毒素升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保肝降酶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克替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肠道菌群、血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道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产气荚膜梭菌显著降低(P〈O.01),血内毒素水平显著降低(P〈O.01)。结论拉克替醇能通过调节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更有效降低血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59.
通过建立淤胆型肝炎的动物模型。评价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浙江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共100只,体重135~225 g。2.淤胆型肝炎的动物模型:将40%α异硫氰酸萘酯(ANIT,购自美国Sigma公司)予SD大鼠灌胃,首剂为15mg/100g,24 h后再予5 nag/100 g。48 h后,SD大鼠淤胆型肝炎的模型  相似文献   
60.
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细菌之间存在信息交流,许多细菌都能合成并释放一种被称为自诱导物质(autoinducer,AI)的信号分子,胞外的AI浓度能随细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个临界浓度时,AI能启动菌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菌的生物行为,如产生毒素、形成生物膜、产生抗生素、生成孢子、产荧光等,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为群体感应调节(quorum sensing,QS)。这一感应现象只有在细菌密度达到一定阈值后才会发生,所以也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细胞密度依赖的基因表达(cell density dependent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