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7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14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的意见书(position—paper)。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心,从定义、诱因、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肝衰竭进行了系统而精要的阐述,既与国际接轨,又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2.
乙型肝炎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大约有20亿人感染或曾经感染过HBV,主要来自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其中约3.5亿为HBV慢性感染者,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的患者约有100万人[1].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率较高,据调查显示[2],我国每年因治疗HBV感染所花费的金额高达6000亿元,这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而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实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2002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适龄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减少了约2000万[3],这也说明了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考虑到我国具体国情,普遍让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还不能实现.因此,研究乙型肝炎疫苗成人的免疫策略,提高免疫接种成功率,是今后乙型肝炎预防工作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乙型肝炎疫苗成人免疫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成人乙型肝炎预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2013年2月以来在我国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北京和河南省市相继发生H7N9禽流感,截至2013年4月21日16时,全国H7N9禽流感确诊患者102例,其中20例死亡,病死率为19.6%.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国省、市党政领导密切关注疫情进展,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切实做好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计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强调必须遵循"依法、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按照"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和"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方针,扎实做好全国疫情防控工作[1],并发布关于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2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2].现对《诊疗方案》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以及防治等问题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建立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HPLC)检测法,与生物学检测法比较,探讨其在老年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rHPLC对100例健康对照者、23例脑梗死、28例高血压病、65例冠心痛患者血PAF进行分析。结果 rHPLC法与生物学法相关性较好,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脑梗死、冠心痛患者血PAF值显著高于参考值(P<0.01);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HPLC法测定PAF更具可靠性,更能正确地反映血中PAF水平;有助于进一步推动PAF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5.
埃博拉病毒病( Ebola virus disease)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肌肉酸痛、腹泻、出血和多脏器损害,伴随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降低等。埃博拉病毒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人感染后病死率在50%~90%,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 Biosafety level 4, BSL-4)病毒,同时也被视为生物恐怖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26.
各种原因所致的肝功能衰竭是一种病死率高的并发症。肝移植是治疗肝衰竭最有效的手段。为了替代肝脏移植,以肝细胞为基础的生物型人工肝(BAL)成为目前肝功能衰竭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肝细胞是BAL的生物部分,起着核心作用;应用于BAL的肝细胞主要有:原代肝细胞(包括同源的人肝细胞及异种肝细胞)、各种不同来源的肝细胞株、干细胞等。此文就涉及肝细胞源研究的最新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7.
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尽可能防止密切接触者中相关人员感染,延缓、减少续发病例,参考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患者和密切接触者抗病毒治疗临时指导意见(2009年5月6日版)>和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大流行期间疫苗及抗病毒药物应用指南(2004年版)>,结合我国防治甲型H1N1流感初步经验,研究制定本指南.  相似文献   
28.
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免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体肠道内存在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正常菌群,而肠壁内存在为数众多、功能强大的淋巴细胞,以肠粘膜为界,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正常肠道菌群在促进免疫系统发育,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协同拮抗病原菌入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又有制约和调控作用,如对正常菌表现为免疫耐受,对病原菌表现为免疫排斥,一旦二者间的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本文分4部分,就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间的关系,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
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感染微生态学是一门用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感染的发生、发展、结局并引导感染向宿主健康方向发展的微生态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和探讨感染的微生态原理以及防治措施.在抗生素普遍应用、微生态失调、耐药性的产生日益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严峻形式下,感染微生态理论可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0.
李兰娟 《肝博士》2008,(4):15-16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中心环节,其功能涉及面广泛且其生化代谢极其复杂,被形象地比喻为“人体化工厂”,“生命之源”。肝脏一旦出现严重疾病,就会影响全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