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灌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肿瘤疼痛的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椎肿瘤患者的54个椎体施行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术后1周及3、6、12个月进行常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估和分级。结果24例获得明显的疼痛症状缓解,4例获得轻度缓解,7例无改善。2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9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2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平均随访(12.0±3.4)个月。术后1周优良率为68.6%,有效率为80.0%。结论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有效预防椎体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2.
曾明  孙霖  徐娟  王金萍  王占庆 《医药导报》2009,28(6):781-782
[摘要]目的探讨舒通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天然絮凝剂壳聚糖对舒通胶囊进行精制,运用正交实验设计,选用L16(45)表,考察中药浸膏浓度、壳聚糖浓度、反应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等实验影响因素,以总黄酮含量和絮凝沉淀量为指标,判别其优化提纯效果。结果最佳提纯工艺参数为:药液浸膏浓度1:1,壳聚糖用量20%,反应液pH值6,反应时间10 min,反应温度30 ℃。根据此工艺参数纯化后,中药提取液的出膏率可由原来的48%降为15%。结论壳聚糖能对通便胶囊的提取工艺起到纯化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松针提取液对小鼠血细胞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40只昆明种小鼠被随机分成安静组和运动组。2组又分设对照组和松针提取液组。松针提取液组小鼠短期连续服用松针提取液8g/kg·d,20天后小鼠力竭游泳后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细胞DNA损伤率等指标及力竭游泳时间。结果松针提取液组小鼠短期连续服用松针提取液后,小鼠血清SOD活性显著提高(P〈0.01),小鼠体内蛋白质供能比例降低,Hb含量明显增高,小鼠血细胞DNA损伤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松针提取液可以提高血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4.
近十年来,由于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l,HIV-1)感染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许多机会感染的发生率也随之而上升。其中最多见的就是HIV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l tuberculosis,MTB)的联合感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种联合感染并不是单纯的两种病症的叠加,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这样使得HIV感染者和结核病患者的死亡率大大升高。本文从分子机制上综述了近年来对于HIV和MTB两种病原体相互促进的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对HIV感染者进行MTB检测的最新技术。  相似文献   
45.
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降纤酶IO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2h滴完,隔日一次,连用4次。并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5—000U,每日皮下脐旁2cm处注射1次,10d为一疗程。对照组降纤酶IOU加入盐水250ml中静滴。用法与注意事项同治疗组。结果降纤酶联合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效果优于单用降纤酶,且安全。  相似文献   
46.
胆系癌是指胆道系统及其邻近脏器组织的癌肿,因大多数都有黄疸、纳差症状,易误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此类疾病病情进展隐匿,一旦确诊又多属癌症晚期,失去了治疗时机。现将我科近两年间误诊的6例胆系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鼠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与猪囊尾蚴抗原按不同比例混合,37℃孵化2小时,分别经鼠尾静脉注射BALB/C鼠,三天后外死,病理检查鼠脑组织,肾组织小血管病变情况,结果蛋白含量抗体:抗原以1:5和1:2组的脑实质内小血管和肾髓质内小血管扩张充血,部分内皮细胞破坏;单纯抗原、抗体及抗体多于抗原的组分,其血管病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p38MAPK基因对PM2.5染毒人肾上皮细胞(HK-2)部分癌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GenBank提供的p38MAPK mRNA序列,设计合成干扰序列,将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HK-2细胞,构建p38MAPK基因沉默细胞株。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鉴定沉默效果。用50 μg/mL的PM2.5混悬液分别染毒正常HK-2细胞和p38MAPK基因沉默细胞24 h,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癌基因c-myc,c-fos、p53和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8Caspase-9Bcl-2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HK-2细胞比较,p38MAPK基因沉默细胞中p38MAPK mRNA的表达下降了58.50%,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了51.33%(P<0.01)。PM2.5混悬液对HK-2细胞和p38MAPK基因沉默HK-2细胞染毒后,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HK-2细胞未染毒组比较,正常HK-2细胞PM2.5染毒组中c-mycc-fosCaspase-8Casepase-9基因表达分别升高39.89%、15.12%、19.47%和15.45%,p53和Bcl-2基因表达分别下降21.54%和31.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HK-2细胞PM2.5染毒组比较,p38MAPK基因沉默HK-2细胞PM2.5染毒组中c-myc、c-fos、p53、Caspase-8和Caspase-9 mRNA表达分别下降了84.55%、63.55%、34.49%、37.19%和54.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HK-2细胞未染毒组比较,正常HK-2细胞PM2.5染毒组中的c-myc和Caspase-8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与正常HK-2细胞PM2.5染毒组比较,p38MAPK基因沉默HK-2细胞PM2.5染毒组中的c-myc、Caspase-8和Bcl-2蛋白表达减少(均为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p38MAPK基因沉默细胞株,PM2.5可引起HK-2细胞癌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38MAPK基因可能参与PM2.5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同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分析该疗法对患者运动相关脑皮质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动作观察疗法,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上肢部分及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在治疗前对2组患者进行fMRI检查,并对治疗结束2个月后9例观察组患者及8例对照组患者(该期间2组患者均继续相应治疗)再次进行fMRI检查。 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分别为(28.00±7.89)分和(21.95±5.99)分]、BI评分[分别为(76.50±11.36)分和(65.50±12.96)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但BI指数评分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2个月后通过fMRI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观看动作视频时其双侧中央前回、顶叶及辅助运动区激活程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观看动作视频时其大脑区域激活情况较治疗前无明显规律性、实质性改变。 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增强镜像神经元系统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躯干核心肌群等速定量测定与步态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等速测试仪获得2组受试者的躯干核心肌群肌力参数,屈肌峰力矩(FPT)、伸肌峰力矩(EPT)、躯干屈/伸肌群峰力矩(F/E)比值,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获得2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速、步频、步宽、支撑相所占比、摆动相所占比、双支撑相所占比、单支撑相所占比及步态周期),所得数据使用SPSS 19.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揭示其相关性。 结果 选择30°/s、60°/s和90°/s三种不同的角速度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肌力参数FPT、EPT、F/E比值,3种不同速度下测定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PT、EPT、F/E比值比较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步态参数比较,除支撑相所占比及摆动相所占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步态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s角速度的肌力参数指标FPT[(159.32±74.82)N·m]、EPT[(132.88±82.75)N·m]、F/E比值[(66.14±27.03)%]与步态参数指标步长[(34.12±12.09)cm]、步幅[(65.49±17.47)cm]、步速[(42.14±13.56)cm/s]、步频[(62.41±10.68)steps/min]、步宽[(20.11±4.98)cm]、支撑相所占比[(65.25±6.38)%]、摆动相所占比[(34.77±7.18)%]、双支撑相所占比[(19.18±9.47)%]、单支撑相所占比[(26.70±5.68)%]、步态周期[(1.95±0.52)S]均呈正相关(P<0.05);其中F/E比值与步速的相关性最大(r=0.57),其次为步频(r=0.54)。 结论 强化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核心肌力及优化其躯干肌群间协调能力,能够纠正其异常步态,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