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颍上县90年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颍  陈涛  方立群  韩光红 《疾病监测》2001,16(9):334-336
我国是世界上肾综合征出血热 (以下简称出血热 )发病最高的国家 ,约占全球病例的 90 % ,但出血热在我国各地的分布并不均衡 ,不同地区发病率相差很大 ,即使同一地区不同年代出血热发病率也有很大不同。安徽省颍上县是我国出血热的高发区之一 ,自 1 95 7年在该县首次发现出血热病例以来 ,其后几乎年年均有发病 ,并多次发生流行。为进一步分析和比较我县 90年代出血热的流行特征 ,现根据有关资料整理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疫情资料来自于县卫生防疫站疫情统计室 ,人口数据来自于县卫生防疫站历年收集的人口资料 ,数据统计用流行病学分析软件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截至2022年5月9日上海市奥密克戎(Omicron)的流行趋势,估计封控管理之前的早期再生数(R)以及后续的有效再生数(Rt)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指数增长法、最大似然法和下一代矩阵法估计R,利用贝叶斯方法、时依法和新时变法估计Rt。结果 截至2022年3月29日上海市奥密克戎疫情呈指数增长模式。3种方法估计的R值分别为2.36(95%CI:2.33~2.38),2.14(95%CI:2.11~2.18)和2.29(95%CI:2.22~2.38)。结论 R值较大,上海市早期疫情形势较为严峻。自4月7日起,Rt呈下降趋势,表明封控管理措施有效地减缓了疫情增长。Rt的计算方法中,时依法和新时变法可以较快地响应疫情的动态变化趋势;而贝叶斯法反应较为迟缓,且当报告数据波动较大时,会出现分母为0导致无法计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截至2020年1月31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早期流行动态,估计该疫情的基本再生数(R0)、潜伏期和世代间隔等流行病学参数。方法 使用威布尔、伽马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从报告病例信息中获取的潜伏期和世代间隔数据的概率分布,采用Akaike信息准则确定最优模型。考虑到疫情还在流行中,应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了2020年1月15-31日的疫情数据,并利用指数增长法、最大似然法和SEIR模型估计R0。结果 截至2020年1月26日早期疫情遵循指数增长模式,随后增长趋势有所减缓。平均潜伏期为5.01(95%CI:4.31~5.69)d;平均世代间隔为6.03(95%CI:5.20~6.91)d。3种方法估计的R0分别为3.74(95%CI:3.63~3.87),3.16(95%CI:2.90~3.43)和3.91(95%CI:3.71~4.11)。结论 世代间隔和潜伏期都更符合伽马分布,世代间隔均值比潜伏期均值长1.02 d;R0较高,疫情形势较为严峻;1月26日是疫情动态的一个转折点,之后疫情增长趋势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4.
SARS传播动力学及预测模型效果初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进一步探索SARS的传播和流行规律及其与预防控制措施的关系;方法 利用数学和传播动力学的方法,建立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将人群分为6类,即易感人群、暴露人群、疑似人群、确诊人群、恢复人群与死亡人群。应用天津市的流行资料调整各参数方程并进行拟合和模拟。结果 基于确定性微分方程,对重要的流行参数给出了估计方法,评估疾病流行过程中的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论 模拟天津市SARS的流行情况,并对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提示在保持相应控制措施的情况下,SARS的流行是可以防止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国内地法定报告传染病预测和监测的ARIMA模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通过对1995年1月~2004年4月中国大陆法定报告传染病逐月发病率数据的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建立预测与监测的ARIMA时间序列模型。方法利用时间序列模型中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考虑非季节效应和季节效应,分析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模型参数估计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应用残差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评价模型的优劣。1995~2004年我国内地法定报告传染病逐月发病率的数据用于建立模型,2005年1月~2006年4相应数据用于模型检验。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以年为周期,一年中6~9月为高发月,尤其是8月和7月最为严重。ARIMA(0,1,0)(0,1,0)12模型是法定报告传染病拟合的最佳模型,其拟合残差的方差为2.28,外推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34。利用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建立了我国内地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变化的监测控制线,用于其发病情况的预测与预报。结论对传染病发病率历史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是用于传染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所建立的ARIMA模型适用于对中国大陆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预测与监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并可以应用于其他传染病的监测和异常变化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重要自然疫源地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主要用于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资料如流行病学资料、人口资料与地理环境因素汇集在一个平台内,进行综合管理和进一步分析。本研究在对我国既往自然疫源地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为开发平台,以MapBasic为开发工具,建立了我国重要自然疫源地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我国22种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疫源地类型、分布、发病情况、防治对策和主要宿主媒介的分布、以及与疫源地有关的地理、气象、土地利用和人口数据,系统具有数据输入、检索查询、统计分析、输出显示等功能,可以按不同的地理范围、从地区、病种、宿主媒介分别查询和显示疫源地相关信息,将结果以直观方式显示出来,并可对疾病的分布与发生情况与地平环境因素进行叠加分析,也可将数据提取出来做进一步分析。如将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空间分布数据与有关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叠加,结果显示:我国HFRS地区分布与地理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其中HFRS发病与平均海拔呈负相关,绝大部分病例分布在海拔200m以下地区,而平均海拔超过2 000m的地区基本无病例报告;不同土壤类型的地区HFRS发病也不同,HFRS主要发生在湿成土、淋溶土、钙积土等水份含量较高、适于耕种的土壤;各地气候条件对HFRS的分布有明显的影响,HFRS主要分布在平均温度0~20℃、湿度≥50%、年降水量在400~1600mm、降水天数在60~180d、蒸发量在3 000mm以下及日照低于3000h地区,而湿度≤50%、降水天数低于60d、蒸发量超过3 000mm的地区基本无病例报告,但当湿度>80%、降水量超过2 000mm、降雨天数大于180d、蒸发量低于1000mm的地区HFRS的发病率反而降低;土地利用状况及人口密度对HFRS也有明显影响,HFRS发病率与农田面积呈正相关,与草地面积及人口密度呈负相关;将有关数据提取出来,利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以较好的分析和预测HFRS疫源地的分布。因此该系统的建立对国防和经济建设以及进一步研究我国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空间分布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3S技术在自然疫源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S技术是指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informationsys tem ,GIS)、遥感 (remotesensing ,RS)及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positioningsystem ,GPS)三者集成技术的简称 ,三者结合应用 ,RS和GPS向GIS提供和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 ,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 ,以从RS和GPS提供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并进行综合集成 ,使之成为决策的科学依据。 3S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卫生管理决策和疾病监测中 ,尤其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为流行病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与工具〔1~ 6〕,本文就 3S技术在自然疫源性疾病防制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福建西北林区人单核细胞埃立克全病的存在情况。方法 评价以查菲埃立克体16S rRNA基因序列高变区构建引物进行的半套式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用此种半套式PCR技术检测从福建武夷山市和宁化县采集的蜱类、野生动物内脏和血液及人群血液标本中的查菲埃立克体DNA,对有代表性的阳性标本的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应用以16S rRNA基因构建的特异和通用引物进行PCR,从越原血蜱及黄毛鼠标本中分段扩增查菲埃立克体DNA,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分别将其连成完整序列,与已知所有埃立克体及近缘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最大同源性比较,用Clustal X(1.8)软件对同源位碱基作聚类分析,应用“Tree View”程序得出遗传发育树图。结果 这种半套式PCR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仅能扩增查菲埃立克体DNA,而对其它蜱媒病病原体,如斑点热立克次体、菜姆病螺旋体的DNA及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病原体的16S rRNA基因都不能扩增,同时,用有限稀释法以含EC 16S rRNA基因的质粒为模板评价其敏感度,结果显示:最低能检测到4个拷贝的查菲埃立克体DNA。用此半套式PCR法从该地区的越原血蜱、粒形硬蜱,鼠类(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神鼠、小家鼠)和野兔的脾脏和/或血块中均扩增出了查菲埃立克体的特异DNA片段。检测越原血蜱成蜱283组(659只),25组阳性,最小阳性率为3.8%。粒形硬蜱4只,1只阳性。野鼠脾脏、血块及野兔血块的阳性率分别为56.4%(22/39)、38.7%(12/31)和18.2%(2/11)。同时检测的其它蜱种、狐狸血块、野猪血块及人血块中均未发现查菲埃立克体DNA。越原血蜱和野鼠代表性标本的390bp的PCR产物经克隆、测序后,发现其DNA序列与美国查菲埃立克体分离株对应位置分别一致和相差一个核苷酸。从越原血蜱和黄毛鼠扩增来的全序列与美国查菲埃立克体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别相差6个和2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6%和99.9%;与犬埃立克体(E.cn-is)、 尤菌氏埃立克体(E.ewingii)、鼠埃立克体(E.muris)之间的同源性为97.6%~98.0%,属于近缘种;与其它埃立克体种的同源性在83.0%~92.4%之间。结论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福建西北部地区可能存在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的自然疫源地。越原血蜱和粒形硬埤为其潜在传播媒介,鼠和野兔可能为其贮存宿主。实践证明,半套式PCR及序列分析技术可作为检测蜱和动物标本中查菲埃立克体的一种敏感、特异的方法,适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首次测定我国南方蜱及啮齿动物中埃立克体的16S rRNA全基因序列,为进一步开展疫源地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