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第16届国际包虫病会议简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16届国际包虫病会议简况肖树华,徐淑惠第16届国际包虫病会议于1993年10月12~16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约300余人,其中国外代表约80余人,来自36个不同的国家。会议共收到论文258篇,其中国外90篇。会议的主题是包虫病的防治策略。论文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人体蠕虫感染的地理分…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我国人体蠕虫感染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如吸虫感染呈现随水系统域分布的规律,绦虫感染随地势三级阶梯而异,土源性线感染随温度带,干湿区域不同而呈不同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1988~1991年全国30个省(区市)共调查了726个县2848个点,1477742人。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呈全国性分布,但分布不匀。全国平均感染率为0.95%(±0.04%),最低为0.01%,最高为8.12%,平均感染率超过2%的省、自治区有西藏(8.12%)、云南(2.54%)、新疆(2.37%)、贵州(2.25%)和甘肃(2.04%),所调查的726个县中,阴性者201个县(占检查县的27.69%),阳性县525个,占72.31%。感染率在1%以内的县占阳性县的66.09%,感染率高于10%者仅14个县占阳性县的2.29%。不同民族的感染率不一。感染率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至15岁以后感染率有波动,变化不大。女性感染率(0.94%)高于男性(0.84%)。新疆与河北的感染有家庭聚集性现象。感染率因温度带、干湿区域及饮用水源而异。  相似文献   
14.
千百年来,寄生虫病在中国大地的流行损害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一些重要寄生虫病的肆虐曾经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才被提上议事日程,并经过30余年的奋斗,在若干危害最甚的重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  相似文献   
15.
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总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寄生虫病严重流行国家之一,特别在广大农村,寄生虫病一直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建国后我国已对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4大寄生虫病,开展全面调查防治。经过40多年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其他寄生虫病仍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虫种的人群感染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查明了主要虫种的人群感染率和特点,我国人体感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和多数虫种感染率都显示了女性高于男性的性别分布特点。在年龄分布上是5—14岁儿童为多种寄生虫高发人群。我国人体寄生虫感染的职业分布特点是许多职业都有其高感染虫种,如蛔虫感染是学生最高,钩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是半农半商的菜农最高,鞭虫感染率是渔民最高,贾第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和带绦虫是牧民和半牧民最高。这次还查明了危害各民族的主要虫种。部分省、区还对主要虫种感染做了家庭聚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报告:I.虫种的…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46  
1988-1992年在卫生部领导下开展了全国(未包括台湾省)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并按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进行调查。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基其中17个省(区)感染率在50%以上,海南,广西,四川,福建,浙江和贵州超过80%,尤以海南为最(94.735%)。共查出56种寄生虫,其中1种(台湾棘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盐酸伊托必利与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10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用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使用盐酸伊托必利治疗,观察组54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黛力新治疗。结果观察组消化道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2. 59%(50/54),对照组为77. 78%(4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5-羟色胺、生长抑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P 0. 05)。结论盐酸伊托必利+黛力新联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胃肠道功能,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去甲斑蝥酸钠对CHO、HeLa和小儿包皮细胞的杀伤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去甲斑蝥酸钠(10μg/ml)处理非正常二倍体细胞(CHO)、人宫颈癌细胞(HeLa),48小时杀伤率分别为91.8%和58.3%;对正常二倍体小儿包皮细胞杀伤率仅7.7%,呈现有区别的杀伤。去甲斑蝥酸钠严重干扰CHO和HeLa细胞的有丝分裂,造成M期阻滞,CHO和HeLa细胞的最高有丝分裂指数(MI)分别高达60.0%和20.0%;染色体粘连成团,胞质分裂受阻,致使细胞形成多核,其多核率高达44.0%(CHO)和15.5%(HeLa)。这种染色体畸形和细胞多核化是CHO细胞死亡增加的主要原因。该药对小儿包皮细胞有丝分裂干扰较小,M期持续时间略有延长,最大有丝分裂指数值5.0%,多核率1.5%(与对照相同),死亡率低。去甲斑蝥酸钠对正常二倍体细胞(小儿包皮细胞)和非正常二倍体细胞(CHO)、肿瘤细胞(HeLa)的有丝分裂干扰程度不同,导致了“区别杀伤”。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的趋势和特点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根据作者等所进行的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结果,对照过去有关的调查资料,大致可见著于寄生虫感染率呈明显地下降或上升两种趋势:一是,如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和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二是,如旋毛虫、囊虫、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以明显上升为特征,并就造成这两种趋势的相关社会经济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