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杨敬稀  彭媛  林玉云  陈玉琴   《四川医学》2024,45(3):305-308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冠状动脉在短时间内缺血、缺氧导致的血管闭塞和急性心肌细胞坏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所有分型中最凶险的类型,是我国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随着有效的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和胸痛中心的广泛建立等,  相似文献   
32.
烧伤难愈性残余创面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伤后难愈性残余创面的处理是治疗烧伤患者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它直接影响患者的病程及预后。烧伤后期残余创面血运差、反复感染、肉芽水肿,而且创面愈合后也易反复溃破,历时数月甚至数年不愈。我们2007年-2008年收治了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对难愈性残余创面给予综合性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彭媛  黎风  何梅  周玥  杨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9):875-879,911
目的:挖掘与分析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进行DPP-4抑制剂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结果:纳入2015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2季度的AERS数据,得到首要怀疑DPP-4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例数分别为西格列汀27 537、维格列汀87、沙格列汀2 232、阿格列汀655、利格列汀1 489,对应的不良反应信号个数分别为630、0、100、39、42,其中泌尿系统不良反应信号个数分别为41、0、4、0、6。在发生泌尿系统ADR的患者中,西格列汀的男性略多于女性,沙格列汀、利格列汀的男女人数相当;3个药物的患者年龄均集中在65岁以上;西格列汀剂量集中在100 mg·d-1,沙格列汀5 mg·d-1略多于2.5 mg·d-1,利格列汀均为5 mg·d-1;西格列汀半年内及1年以上的上报数较多,沙格列汀的上报数集中在1个月以上1年以内,利格列汀1年以上的上报数最多。结论:西格列汀可致多种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其次为利格列汀、沙格列汀。当患者存在严重泌尿系统病变时,避免选择西格列汀,可选择阿格列汀,谨慎选择沙格列汀、利格列汀。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分析成都市郫都区2017年首次报告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对策,为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个案和溯源调查,采集并检测病例及环境标本,分析临床表现、流行特征及感染来源。结果首例从发病到确诊用奥司他韦治疗共11 d,高于全国均值(9 d),结局为死亡;首例发生后全区医疗机构加强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第2例病例由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中发现,在入院第2天即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从发病到确诊仅7 d,奥司他韦及时治疗后治愈。2个病例均以流感样症状起病,后迅速发展为肺炎,无流行病学关联史,均有活禽暴露史且成功溯源,感染来源分别为流动摊贩所售活禽和活禽交易市场;开展溯源调查、实施"三禁"从源头阻断疫情扩散。结论 2个病例临床表现典型,首发病例确诊延误与早期采样阴性有关。建议对高度怀疑者应多次取咽拭子或深部痰标本检测病毒核酸,以免延误诊断及漏诊;第2个病例确诊早且治愈,表明强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尽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及时溯源、实行"三禁"从源头控制疫情,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伤口愈合凝胶(富林蜜)对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小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法,将67例烧伤后期残余小创面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伤口愈合凝胶,对照组应用1%的磺胺嘧啶银霜。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及药物抗感染效果。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8.6±5.8)d,较对照组(25.8±4.2)d明显缩短(P〈0.01),创面治疗有效率为94.03%。治疗组用药第15天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2.99%),较对照组(4.48%)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富林蜜伤口愈合凝胶具有促进创面生长、加速创面愈合及一定的抗菌活性,且毒副作用少,是一种较理想的、具有综合性能的烧伤创面敷料。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挖掘和分析坎格列净上市后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多项伽玛泊松分布缩减MGPS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进行坎格列净的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统计分析纳入研究信号的相关用药信息。结果 纳入2013第一季度至2018第四季度的ADR报告209 616 11份,其中首要怀疑药物为坎格列净的报告28474份,两种方法挖掘出相同信号231个,其中外科和医疗操作不良反应信号16个。在发生外科和医疗操作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41-65岁;用药剂量多为100和300 mg.d-1;上报数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结论 坎格列净有致患者发生截肢等医疗操作的风险,临床用药时应注意监测,避免这类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米诺环素在小鼠视神经钳夹损伤模型中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效应以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钳夹损伤成年雄鼠的左眼,再将小鼠随机分成米诺环素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视神经未损伤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通过视网膜铺片及βⅢ-tubulin的免疫荧光染色来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密度,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Western-blot 和Real-time PCR 检测LC3-Ⅰ, LC3-Ⅱ, NF-κB1和NF-κB2的表达变化。 结果 在视神经钳夹损伤后早期(4 d和7 d),米诺环素治疗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密度明显比生理盐水治疗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镜结果显示米诺环素可以阻止损伤后4 d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细胞核和线粒体的损伤。在损伤后4 d和7 d,米诺环素治疗组LC3-Ⅰ向LC3-Ⅱ的转化率明显比生理盐水组低,提示米诺环素可能抑制了细胞自噬。米诺环素在损伤后4 d上调了NF-κB2的基因表达。 结论 本研究说明米诺环素在小鼠视神经损伤后早期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保护作用,并且这个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延迟自噬的进程和调节NF-κB2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9.
李锐  唐志勇  彭媛  周玥  刘福  杨明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3):2932-2938
背景 多重耐药肠杆菌(MDR-EB)感染已成为全球住院患者的治疗难题,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 目的 系统评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治疗MDR-EB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涉及CAZ/AVI治疗MDR-EB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其中试验组采用包含CAZ-AVI的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其他治疗措施。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2月。由两位评审人员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15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0.73,1.43),P=0.90;OR=1.23,95%CI(0.96,1.58),P=0.10;OR=1.02,95%CI(0.85,1.22),P=0.84〕。试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OR=0.72,95%CI(0.52,0.99),P=0.04〕。绘制临床治愈率的漏斗图,结果显示,漏斗图分布基本对称。对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及死亡率进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三者无发表偏倚存在(P=0.234、0.679、0.056)。 结论 CAZ-AVI可以降低MDR-EB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可以作为MDR-EB,特别是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患者的可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40.
目的构建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的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电化学传感器,实现对雌二醇(E2)小分子的快速检测,并为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提供依据。方法以对氨基苯硫酚作为印迹聚合功能单体,通过Au-S共价键连接在用于信号放大的纳米金颗粒表面,并利用氢键与模板分子雌二醇连接形成单层膜,最后将上述电极在含有雌二醇和对氨基苯硫酚的溶液中进行电聚合,形成具有大量印迹位点的聚合物膜。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结果在电极表面自组装制备了含E2印迹位点的聚合物膜,用计时电流法测量溶液中E2在1.0×10-8~1.0×10-12mg/ml范围内呈线性(R2=0.9989),最低检测限为1.51×10-12mg/ml,相同条件下制备的6支电极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2.44%,n=6)。结论纳米金信号放大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快速灵敏地对雌二醇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