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4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患有糖尿病肾病的40例患者,单纯糖尿病患者40例以及80例健康的人群的尿液进行检测,检测的对象是尿液中微量的白蛋白含量。对尿液中微量的白蛋白含量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结果通过对检测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的白蛋白的含量要比单纯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的人群高。对这三者的尿白蛋白阳性率进行检测,发现检测的结果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尿白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8.6%、26.3%以及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检测的患者肾功能的强弱程度和患者被测的体内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87岁,因面颈部反复红斑、水疱、结痂伴瘙痒2年,加重2个月,于2019年3月就诊。患者2年前出现面部、颈前区散在红斑、水疱,自行破溃,遗留疼痛性糜烂面及结痂。就诊于外院,面部皮疹组织病理提示,真皮浅层较多淋巴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局部纤维细胞增生;免疫组化示CD68阳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正>肾脏属于结石高发部位,我国肾结石占所有结石患病率5%10%,造成如疼痛、尿路堵塞、排尿困难、肾积水,严重可导致肾脏肿瘤和尿毒症等。肾铸型结石因其占据肾盂的大部分,且结石棱角进入部分或全部肾盏,处理较为困难[1]。以往常常采取开放手术取石,出血多、创伤大、且对于肾皮质造成较大损伤,近年来已被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取代[2]。PCNL分  相似文献   
16.
17.
18.
张美华  余卫  王巧瑜  温凌  萧间开  潘洁 《广东医学》2016,(13):1917-191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10只体重约80 g的雄性清洁级SD大鼠用于BMSCs的培养。另选取体重在220~250 g的成年大鼠45只作为研究对象,用于肝衰竭模型制备以及BMSCs输注治疗。在45只大鼠中随机抽取1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剩下的30只均给予白毒伞粗毒素灌胃制备肝衰竭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肝衰竭模型组和治疗组(实验BMSCs输注治疗)。对比各组大鼠7 d生存率及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因子、肝脏病理等指标情况。结果与肝衰竭模型组相比,治疗组SD大鼠体重减轻明显更少,7 d生存率明显更高。移植结束后治疗组大鼠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因子等指标及肝脏病理均较肝衰竭模型组显著改善( P<0.05)。结论 BMSCs输注对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大鼠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改善大鼠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妇产科收入的2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通过完善护理方法,进而观察患者的血象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在出院时、出院1周后、出院2周后及血β-HCG正常时,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逐渐升高,患者在出院时药物毒副症状及阴道流血症状比例较低,在β-HCG恢复正常时。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指数"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美华 《黑龙江医药》2007,20(5):507-507
中药注射剂作为我国独创的中药新剂型,在临床上,尤其是在抢救危急重症的过程中,发挥着其他中药剂型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不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使人们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究其原因,除了用药方面的因素之外。原料药材品质不稳定、制备工艺落后、质量标准不完善等也是其主要隐患。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简述分析,旨在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