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目的:观察4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中药治疗,功能锻炼,支具固定等保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进行VAS评分和Cobb角测量,并对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进行ASIA评分,记录合并症和住院时间,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70例患者中3例完全性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后2周较治疗前ASIA评分好转1级,9例部分性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后2周较治疗前ASIA评分好转2级以上。治疗前、治疗后2周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60±1.80)分、(2.30±0.8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分别为(24.80±6.50)度、(5.20±2.90)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合并症有腹胀95例,便秘64例。住院时间5~38天,平均14.8天。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唐山市2005-2011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报告的细菌性痢疾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唐山市7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2 184例,年均发病率为24.13/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夏秋季是发病高峰;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年龄组(2 775例),占发病总数的22.78%;散居儿童发病最高,占24.34%,其次是农民、工人和学生,分别占20.27%、16.81%和12.90%。结论唐山市近7年来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有些地区发病率仍较高。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力度,减少发病,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唐山市近7年斑疹伤寒流行情况和规律,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报告的斑疹伤寒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唐山市7年共报告斑疹伤寒1 546例,年均发病率为3.06/10万。春夏季是发病高峰;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5~59岁青壮年组(681例),占44.05%;农民发病最高,占33.31%,其次是散居儿童和学生,分别占26.46%和24.13%。结论采取以灭鼠、灭蚤、环境卫生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减少发病,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腰椎间盘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早期大剂量静滴广谱抗生素、卧床休息、骨盆牵引、理疗、中药治疗,根据血沉改变考虑用药时间,一般用3周左右.早期加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短期内症状、血沉即可改善.症状、体征消失后可在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结果 随访3个月~4年,平均23个月,腰部疼痛无复发,血沉正常,X线片示脊柱稳定.结论 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剧烈的痉挛性腰痛、活动受限、不规则性低热,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增高等基本可考虑本病,若再加上CT或MRI的特殊表现即可确诊,特别是血沉、C反应蛋白、MRI对诊断本病最有价值.治疗以早期大剂量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卧床休息、骨盆牵引、理疗、中药等非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和机械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为激光组:150例;第2组为机械床牵引组:60例;全部病例均住院治疗,术后患者对治疗效果评价,行CT检查,出院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 第1组的平均显效时间为6.95±2.23d,第2组的平均显效时间为8.87±2.47d,治疗效果依据改良的:Macnab标准[3],第1组总有效率为96%,优良率为86%,第2组总有效率:92%,优良率84%.结论 肯定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和机械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经皮激光汽化减压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准确的定位穿刺和掌握激光脉冲汽化减压的正确方法;激光气化减压组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6.
背景:关于成年哺乳类动物脊髓损伤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特征和来源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在其中的作用尚无肯定性结论。目的:通过分析成年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及减压后巢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特征和来源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在其中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3/10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选择成年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中度组(压迫物占椎管矢状径的40%)、重度组(压迫物占椎管矢状径的60%)及重度压迫损伤24h后减压3d、10d组,每组10只。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压迫临近段(距压迫边缘至5mm)脊髓灰质和白质内nestin的阳性表达并测量其灰度值。②各组大鼠脊髓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50只大鼠均进入实验分析。①中度压迫组(白质235.33&;#177;6.48,灰质196.28&;#177;6.55)、重度压迫组(白质190.45&;#177;4.91,灰质173.15&;#177;5.98)及重度压迫损伤减压后3d组(白质198.39&;#177;3.24,灰质180.38&;#177;4.51)和减压后10d组白质(202.55&;#177;3.54)中巢蛋白均有明显表达(P〈0.05),以重度压迫组最为显著(P〈0.01)。减压10d组的灰质和脊髓中央管室管膜细胞的巢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损伤组脊髓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增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增多、胞体肥大,突起增粗、增长。结论:成年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及减压后早期存在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对脊髓具有重要的营养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施治的规范化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虚、脾虚、肝虚、血瘀密切相关,目前学界普遍比较接受的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是: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血瘀气滞证,并按该分型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面的规范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8.
59.
张绍文  张群  罗毅  宋鑫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0):588-589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临床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79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三年前后临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剂量、合并用药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两组问的差异有显性意义。结论:合并用药率,常用剂量及大剂量治疗率均低于以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治疗作用及副作用方面亦优于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制、评估新型C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对骨折块的复位效果.方法 依据我国成人胸腰椎椎管的形态、面积,并结合尸体实际反复应用设计制作新型C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A组: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减压+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自体骨横突间植骨术,术中应用自制新型C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在后侧方推挤使椎体后缘骨折块复位,达到恢复椎管容积的目的,术后随访测量局部矢状面Cobb角以评价脊柱矫形、椎管横截面积以评价椎管占位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SIA评分).B组:2009年9月前完成的36例应用传统的L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实施手术的病例进行对照比较,以评价自制新型C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对骨折块的复位效果.结果 A组7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1个月;B组获得随访36例,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8个月.A组与B组术后6个月的局部矢状面Cobb's角(A组,术前:26.21°±5.83°;术后:10.91°±1.49°;B组,术前:28.85°±7.11°;术后:11.27°±1.91°)、ASIA评分(A组,术前:277.15±35.60;术后:311.21±27.96;B组,术前:279.30±30.13;术后:306.33±31.35).组内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术后6个月椎管截面积丢失率分别由术前的(43.74±12.72)%、(42.67±10.04)%下降至(6.15±3.57)%、(10.06±2.83)%,各组组内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椎管截面积丢失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制新型C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可便捷有效地复位凸入椎管内的骨折块,利于恢复椎体的高度和椎管容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