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2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98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244篇
内科学   142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科学   176篇
综合类   679篇
预防医学   31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64篇
  7篇
中国医学   321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正1病例资料男,29岁,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半年余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右上肢自肩关节至前臂外侧、右手皮肤感觉减退;右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减弱;右足底皮肤感觉减退,右侧踝阵挛(+),双侧跟腱反射亢进;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侧肢体肌力Ⅴ级。颈、胸段MRI检查:颈2~胸1平面脊髓内低信号影,增强后病灶边缘强化明显,中央弱强化改变,脊髓增粗,局部水肿改变(图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反义Snail转录因子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高转移性骨肉瘤细胞株MG-63分别转染反义Snail质(pGenesil-snail AS)和空载体质粒(pGenesil).G418筛选阳性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的阳性克隆.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组MG-63骨肉瘤细胞中Snail表达;体外细胞运动实验及重组细胞基底膜(Matrigel)侵袭实验了解细胞转移潜能的改变;以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增殖.结果:MG-63细胞内Snail表达明显,转染反义Snail质粒后,Snail表达明显被抑制.Snail表达下降的同时伴随着体外细胞增殖、黏附和侵袭力的抑制.结论:骨肉瘤细胞中存在Snail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抑制Snail mRNA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运动和增殖有抑制作用,可能为骨肉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了解大连市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为今后促进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活动的开展,提高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提供工作方向。[方法]2008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流动人口1 028人,发放问卷1 028份,收回有效问卷992份,对11个问题的总回答正确率仅为59.99%。对艾滋病的血液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知晓率为83.17%,但对蚊虫叮咬和握手、拥抱等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只有29.84%和67.74%。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不足,只有6.65%的被调查者对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的5个关键问题全部知晓,而有14.82%被调查者对5个关键问题全不知晓。流动人口的高危险行为普遍存在,预防艾滋病的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结论]流动人口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应加强对这一人群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994.
张泽华  许建中 《重庆医学》2005,34(7):1022-1022
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至硬膜囊背侧的比较少见,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髓核位于硬膜囊背侧引起马尾综合征者更为罕见[1~3].近期我们收治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原椎间隙髓核再次脱出至硬膜囊背外侧,引起神经根刺激症状及马尾神经受压症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5.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科研和其它硬组织实验研究,有时需要制作不脱钙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研究。由于牙和骨坚硬致密、难切易碎,牙及牙周组织中的牙龈、牙周膜、牙髓、骨髓等因松软易被挤压牵拉损伤,尤其是带金属种植体和陶瓷等材料的组织制片难度更大。进口硬组织切片机、锯片机、磨片机等专用设备,因价格昂贵尚难普及应用,本文介绍一种用国产低速金刚石切割机制作不脱钙牙和骨锯片的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96.
<正>高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可致胃肠道损伤,其中严重消化道出血率达2.2%[1-2]。因高龄患者多伴心、肺等重要脏器慢性疾病,无论内镜止血还是手术治疗均较为棘手。本研究采用介入栓塞治疗15例因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致胃、十二指肠球部大出血的高龄患者,现将治疗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6例胃、十二指肠球部大出血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3例,年龄66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双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8月~2018年10月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的相邻节段病变(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患者36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双钉组):12例,男女比例(4∶8),年龄66.2±4.2岁(59~74岁),首次术后2~7年,均为头侧椎节病变。使用双椎弓根螺钉(dual screws,DS)固定技术,于原手术侧椎弓根再次各置入一枚翻修螺钉,ASD另一端置入皮质骨通道螺钉,减压后短节段融合固定。B组(对照组):24例,男女比例(9∶15),年龄64.0±7.7岁(46~72岁),平均首次术后2~10年,19例为头侧椎节退变,5例为尾侧椎节病变。手术取下双侧固定棒,采用Magerl方法置入ASD远端椎弓根螺钉、减压责任节段后延长棒固定。记录每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腰椎ODI评分、腰痛VAS、腿痛VAS。通过腰椎X线片、CT评价术后患者的内固定位置和椎间融合状态。比较两组间和组内的临床评分差异性。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1±5.8个月(6~26个月)。ODI评分A组术前(82.5±16.7)%,末次随访(16.0±8.9)%;B组术前(78.0±14.6)%,末次随访(18.0±9.4)%;腰痛VAS,A组术前8.3±3.5分,末次随访1.7±0.9分;B组术前6.7±4.5分,末次随访2.1±1.3分;腿痛VAS,A组术前6.3±4.5分,末次随访1.0±1.0分;B组术前7.8±3.4分,末次随访2.3±2.4分。两组末次随访的ODI和VAS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的术前ODI、腰痛VAS、腿痛VAS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的术前、末次随访ODI、VAS、手术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大于A组(P0.05)。A组无手术切口感染、无神经症状加重病例,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予以修复。B组术中硬脊膜撕裂5例,术中修复或者皮下脂肪覆盖,伤口表浅感染1例,经过换药治愈。A组共置入24枚双钉技术的翻修螺钉(L1椎体2枚,L2椎体12枚,L3椎体10枚),其中18位置良好,4枚螺钉穿破椎体外侧壁,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壁,但无神经症损伤症状,随访无内固定松动。B组再次植入48枚椎弓根螺钉,螺钉位置良好,无穿破椎体和椎弓根病例。末次随访的A组椎间融合8例,B组18例。翻修螺钉平均螺钉头倾角6.7°±6.6°(3°~16°),平均外展角度10.3°±7.4°(0°~15°)。B组无螺钉相关合并症。结论:个体化双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为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提供一种新的微创解决方案,短期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98.
褪黑激素(melatonin,Mel)已有研究表明其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但对离子通道作用尚不清楚。本实验探究了Mel对小鼠心室肌细胞晚钠电流(late-sodium current,INa.L)的抑制作用、在器官水平上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制。采用膜片钳技术全细胞模式记录离子电流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利用多通道采集分析系统同步记录小鼠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和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结果显示,Mel抑制瞬时钠电流(transient-sodium current,INa.T)和特异性INa.L开放剂2 nmol·L-1海葵毒素II (anemone toxins II,ATX II)诱导增大的INa.L,其IC50值分别为686.615和7.37μmol·L-1,且Mel不影响L型钙电流(L-type calcium cu...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探讨近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宫颈癌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为宫颈癌的有效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67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6例宫颈癌患者中,维吾尔族患者占大多数,552例(81.6%)。年龄24~85岁,中位年龄50岁,发病高峰是40~49岁组和50~59岁组,分别占33.3%和30.8%。临床大体病理分型上,菜花型居多,占43.79%;病理组织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居多,占95.12%。分化程度以中、低分化为主,分别占38.46%和33.88%。FIGO临床分期中以Ⅲb期为主,占40.5%。民族分组分析发现维吾尔族患者中晚期比例较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高,其他各病理因素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疆宫颈癌为维吾尔族妇女高发,组织学病理类型以低、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多见,中晚期宫颈癌占大多数,维吾尔族晚期比例相对更高,宫颈癌早期诊断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