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1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起成人麻疹爆发调查及其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麻疹爆发原因,以控制爆发。方法对2005年3~5月发生在山东省邹平县某纺织集团的一起成人麻疹爆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M抗体,并运用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病原学上明确病因及病毒来源,同时结合血清流行病学探讨其发病原因和流行因素。结果这次爆发共报告麻疹314例,全县罹患率52.17/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该集团园区内,发病264例,园区罹患率为293.34/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6岁成人(占92.04%),16~30岁占81.53%,≤15岁人群占7.96%;男女性别比为1.62∶1。麻疹病毒分离鉴定为H1基因型,有H1a、H1b两个亚型,以H1a为优势亚型,H1b为外来输入亚型。新加入集团的流动务工人员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89.00%和1∶372。结论该次麻疹爆发是一起典型具有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的成人麻疹爆发,为外来输入病毒株造成的传播,与易感人群聚集和其它内外环境等流行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2.
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的检测肠道病毒的逆转录酶—聚合酶链(RT—PCR)方法。在肠道病毒RNA高度保守的5’端非编码区设计、选择、合成三对引物,采用RT—PCR对175株已知肠遭病毒和23份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三对引物RT—PCR均显示高度特异性、敏感性。对23份粪便标本检测,E_1E_2引物有9份阳性,C_1C_2引物为7份阳性,P_1P_2均为阴性,与常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这一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临床快速检测肠遭病毒。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山东省正常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评价既往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工作质量,我们每年均有计划地对部分人群开展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现将1997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的采集 从综合监测点(县级)中随机抽取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2个乡,按<2,2~,5~,8~,11~,15~,20~,40~岁8个年龄组,每组抽30人;每人采血约0.2ml,分离血清,置-20℃保存待检.1.2 试剂来源与检测方法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标准破伤风抗毒素(4 IU/ml)、破伤风抗体致敏血球、对照血球和实验用稀释液(批号97—10).按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要求做间接血凝试验(IHA).1.3 结果的判定以“ ”的血凝滴度作为间接血凝反应终点,以血清中破伤风抗毒素≥0.00156 IU/ml判定为阳性(达到保护水平).待检血清抗毒素单位=待检血清终点稀释度×标准血清终点稀释滴度所含单位数,终点稀释度所含单位为0.0078IU/ml.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对初次免疫(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免疫持久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乙肝疫苗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在其幼儿期(2~3岁)时加强免疫3剂次者作为加强免疫组,按照1:1匹配原则随机选择性别、居住乡镇相同的未加强免疫者作为未加强免疫组;于初免5年后采血检测抗-HBs和抗-HBc。结果 加强免疫组和未加强免疫组初免5年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7.39%(224/230,95%CI:94.41%~99.04%)和53.91%(124/230,95%CI:47.24%~60.48%),几何平均抗体浓度(GMC)分别为1140.02(95%CI:887.46~1464.46) mIU/ml和11.53(95%CI:8.73~15.23) mIU/ml;两组5年随访抗体阳性率和GM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突破性感染率分别为0.87%(2/230)和2.17%(5/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初免5年后抗-HBs阳性率与是否加强免疫和初免时抗-HBs水平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38.75(95%CI:16.23~92.54)和3.06(95%CI:1.51~6.17)(P值均<0.05)。结论 乙肝疫苗初免正常应答或高应答儿童在幼儿期加强免疫可有效提高抗体持久性,但对预防HBV感染可能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了解山东省健康人群A群、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抗体水平.方法 2003年对济南等5个市的健康人群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了A群、C群流脑IgG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平均为81.98%(1 419/1 73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7.52;各年龄组人群阳性率和GMT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0.11,F=16.23,P均<0.01),<3、20~39、40~岁组均低于平均水平.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仅为7.89%(134/1 699),GMT为11.21,其中有6名≥15岁检测对象C群抗体滴度≥132,提示山东省可能存在C群脑膜炎球菌的自然感染.结论为进一步加强山东省流脑的控制工作,建议完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免疫策略,同时开展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的试点与观察工作.  相似文献   
96.
一起埃可病毒30型所致无菌性脑膜炎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查明2003年章丘市一起无菌性脑膜炎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对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病1 743例,罹患率为1.81‰。发病集中在7~8月,以<15岁儿童为主,5~9岁儿童占全部病例数的55.08%,男女性别比1.57∶1。此次爆发以明水镇为中心,向东呈扇形分布。病原学检测确定为埃可病毒30型(ECHO30)所致的无菌性脑膜炎爆发。此次爆发与以下因素有关:该地区多年未曾有过ECHO30所致疾病的流行,易感人群累积较多;ECHO30亚型发生了核苷酸变异,形成了新的基因型,耐酸试验显示分离株病毒具有“D”特征,其毒力较强;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饮食习惯,成为此次爆发的客观条件。结论此次无菌性脑膜炎爆发是由ECHO30新基因型广泛感染所致。今后应加强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所致疾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7.
埃可病毒30型所致无菌性脑膜炎爆发的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章丘市≤15岁健康人群埃可病毒30型(ECHO30)的人群感染情况。方法用中和抗体检测技术测定血清抗体水平。结果章丘市存在ECHO30所致无菌性脑膜炎的爆发,≤15岁健康人群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3.08,非常显著地高于非流行区的GMT(1∶32.45)。流行区中和抗体滴度集中分布在1∶64~1∶256(36.52%),年龄别抗体水平有差异,≥3岁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非流行区人群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无年龄别差异。结论ECHO30所致疾病流行后,人群具有一定的免疫力;非流行区未出现该毒株所致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对山东省预防接种信息系统(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IIS)数据质量进行评价,为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从个案管理率、上传及时性、信息完整性、信息准确性和个案重复率等方面对山东省IIS平台收集的数据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16年底,全省0~6岁儿童估算管理率为104.34%,预防接种门诊7日内数据上传率为99.16%,10日内数据上传率为99.48%;产科接种室10日内数据上传率为93.50%,30日内数据上传率为97.22%。个案基本信息完整率为51.87%,接种信息完整率为62.31%,个案修改率为0.48‰,个案补录率为2.49‰,个案重复率为1.94‰。结论 山东省IIS数据质量总体较好,部分地区数据录入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重复率较高。应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信息管理,提高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了解住院分娩产妇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感染检测及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First dose of hepatitis B vaccine,HepB1)接种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新生儿乙肝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2008年山东省各级医疗机构产科每月上报的产妇HBV感染检测和新生儿HepB1接种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2004~2008年住院分娩产妇HBV感染检测率逐年升高,2008年达到85.22%;产妇HBsAg阳性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平均为3.32%.医院出生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平均为96.76%,未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为早产和/或低出生体重(占48.15%)以及患病(占35.01%).[结论]山东省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已达到较高水平.提高产妇HBV感染检测率,科学制订不同HBV感染状态产妇所生新生儿免疫方案对提高HBV母婴阻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山东省1993~1998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东省1993~1998年5次10轮NID实施效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NID的继续,服苗人数不断增多,脱漏人数不断减少,每一次NID都是对上一次的补充和加强,大年龄组儿童服苗较好,0岁组相对较差,是历次NID的薄弱环节。NID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好于常规免疫,接种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均较好,持续NID的效果是可取的,建议常规免疫的NID相结合仍应作为今后消灭脊灰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