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89例病人进行复通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受术者189例,均为输卵管结扎术后子女夭折要求再育者。年龄25~34岁178例,35~38岁11例。绝育年限1~5a181例,6~8a8例。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  相似文献   
82.
83.
初春梅  贾春颖  孙玉珍 《内科》2007,2(1):122-123
目的探讨非语言交流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运用非语言交流的各种方法对临床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出院后电话访问,患者对这种治疗方法均表示满意。结论合理的非语言交流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成功韵一项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NF-κB、CD13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食管癌组织和21例正常食管组织中NF-κB、CD133的表达。结果:在食管癌组织中NF-κB、CD133表达率分别为64.29%、46.40%,而正常食管组织中NF-κB、CD133表达率为9.52%、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CD133的表达水平均比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高;且CD133与NF-κB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44,P<0.05)。结论:NF-κB、CD133在食管癌组织中明显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的恶性程度、淋巴转移等密切相关,对促进食管癌的发展发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及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因子。方法 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将200 mg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加入20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NAG、尿微量白蛋白(m ALB)、β2-微球蛋白(β2-MG)、TGF-β1、MCP-1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22%、91.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Cr)、血尿素氮(BUN)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UAER、纤维蛋白原(FIB)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NAG、m ALB、β2-MG、TGF-β1和MCP-1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NAG、β2-MG、TGF-β1和MCP-1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m ALB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通过调节TGF-β1和MCP-1水平、延缓近端肾小管损伤实现。  相似文献   
86.
采用乙醇提取和液液萃取的方法对短柄小连翘茎枝进行了提取.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中压柱色谱和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相结合,从短柄小连翘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7个双环氧木脂素化合物.经MS和NMR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松脂醇(pinoresinol,1),5'-甲氧基-松脂素(medioresinol,2),8-乙酰基松脂醇(8-acetoxypinoresinol,3),表松脂醇(epipinoresinol,4),(+)-丁香树脂醇[(+)-syringaresinol(5)]、(+)-1-羟基丁香树脂醇[(+)-1-hydroxysyringaresinol(6)]和erythro-buddlenolE(7).化合物 1~7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7在1×10-6 mol·L-1浓度下,对Fe2+_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MDA)生成的抑制率为38%,而相同浓度下,阳性对照药Vit E的抑制率为35%,表明化合物7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7.
准噶尔荒漠沙鼠Rhombomys opimus Licht.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用于测定大沙鼠种群密度的洞群覆盖率。洞群栖息率,洞群密度,有鼠洞群平均鼠数等四项生态学指标及其在鼠数测报中的意义。为取得各项密度指标值,作者对前人设计的方法加以改进和完善,提出了“路线洞群调查法”,并列出例题和算式。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手术对患者脊柱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Ⅰ度或Ⅱ度腰椎滑脱患者37例,影像学资料齐全,均施行后路腰椎管减压、间盘切除、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 TLIF)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的矢状面参数,即腰前凸角(LL)、腰椎滑脱角、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及骨盆指数(PI)。结果术前LL 48.05°±12.4°,SS 33.16°±8.03°,PT 18.14°±9.73°,PI 51.76±7.80;术后LL 48.27°±10.64°,SS 34.54°±8.38°,PT 15.92°±8.41°,PI 51.76±9.42;P均>0.05。术后腰前凸增大患者术后LL和SS较术前增加(P均<0.05),PT较术前减小(P<0.05)。术后LL的增大值与术后滑脱角的增大值相关,P<0.01;术后LL增大值与术后滑脱复位百分比值不相关(P>0.05)。结论对于Ⅰ度或Ⅱ度腰椎滑脱患者行手术治疗,单纯进行腰椎滑脱复位不能改善术后脊柱矢状面参数,改进滑脱角有利于术后脊柱矢状面参数的改善。  相似文献   
89.
我院自2000年8月~2007年12月开展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0.
实验动物感染出血热病毒引起人间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实验动物感染出血热病毒引起人间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示医学实验人员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实验动物被病毒感染而引发人群发病。方法:临床医生发现病人,结合接触史和出血热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确诊。结果:疫情发生在从事动物实验的医学学生中。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证实本次出血热人群发病的直接原因是实验动物感染出血热病毒造成的,感染人群为10名学生,重症1例、轻型7例、隐性感染者2例,人群感染率为13.16%。实验动物感染率为52.94%。针对疫情的发病特征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控制策略,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结论:实验动物感染出血热病毒引起人间疫情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应加强实验动物感染出血热病毒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在做动物实验前查明实验动物的来源,做相关因素调查和监测,做好自我防护,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