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自从1955年Zollinger和Ellison提出分泌胃泌素的综合征(简称ZES)以来,关于胃泌素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均有很大的进展。病理和病理生理胃泌素瘤60~80%位于胰腺内,在十二指肠壁内者占10~25%,在胃部或肠外部位(如网膜、卵巢和胆道等部位)者少于5%,5~26%的病例可同时发现胰腺外内分泌瘤。胃泌素瘤往往为多发性,直径0.2cm~20cm,大部分位于胰头或胰尾,胰体部少见。  相似文献   
2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rdrom,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以腹泻、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归属于功能性腹泻的范畴,诊断上无“金标准”,而多采用排除诊断法。为对IBS的诊断、治疗作进一步探讨,作者对61例临床诊断为IBS的患者尿D-木糖排泄率作了观察。对象与方法病例选择标准参照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的《IBS临床诊断参考标准》,以腹泻、腹痛为主诉,且反复发作三个月以上;一般情况好,无消瘦和发热,体检仅腹部压痛;多次粪常规及培养均阴性;X线钡剂灌肠无阳性发现,或…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对6例乙型肝炎病人(4例急性肝炎,1例慢性迁延性肝炎,1例 HBsAg 阳性携带者)的血清进行了 Dane 抗体的研究。采用双抗体沉淀法,系将被检血清与氚标记 Dane 颗粒作用沉淀后,加入抗入 Ig 血清再沉淀,以上清液中残留放射性作为 Dane 抗体活性的指标。检测结果有2例急性乙肝病人血清中测出 Dane 抗体。这一抗体不同于抗-HBs、抗-HBc 或抗-HBe。根据临床随访,2例 Dane 抗体阳性者中一例恢复较快,并以后出现抗-HBs,另一例恢复不甚显著,血清中 HBsAg、HBeAg 均为阳性。作者认为进一步明确 Dane 抗体在清除血循环中乙肝病毒的作用,对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4.
干扰素(IFN)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重要药物,抗病毒机理主要包括免疫调节作用和直接抗病毒作用,国内外报道(IFN)治疗结束后HBeAg和HBV DNA阴转率为30%~50%,停药1年后仅为20%~25%。且IFN治疗CHB存在副作用较大,患者顺应性较差,停药后易反跳,适应症较窄等局限性,故联合治疗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治疗CHB临床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IFN治疗CHB的联合用药作一综  相似文献   
25.
单纯疱疹病毒,(HSV)在生物学及流行病学上可分为二种不同类型即HSV_1和HSV_2型。二者均由密切接触传播。前者原发感染在非生殖器部位,而后者通常在生殖器由性交传播。许多疾病归因于HSV感染,这些感染大多是良性的,其中最常见(20%~40%)的是口唇单纯疱疹。但由HSV感染所致的成人肝炎则较少见。自1969年以来,据文献报道在成人中只有21例。除1例外余均死亡。本文报道2例成人单纯疱疹性肝炎,并结合文献报道的病例,总共23例,对本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征,作一综述。此外,并对应用免疫过氧化酶方法显示组织中HSV抗原作一描述。  相似文献   
26.
27.
我院将本市1988年上半年甲型肝炎流行期间收治的患者中淤胆型肝炎(5.3%)资料较全的52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31岁,主要集中在29~34岁之间。94.3%患者于病前1个月左右曾食用受污染的毛蚶。以发热起病者占  相似文献   
28.
恩替卡韦联合强的松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德全  赵利  曹显刚 《中外医疗》2010,29(35):112-11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强的松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19例HBV-GN患者,定量PCR测得血清HBVDNA≥104拷贝/mL,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和强的松1mg/kg·d。于治疗后1、3、6、12个月复查血常规、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清HBV标志物变化。结果恩替卡韦联合强的松治疗HBV-GN总有效率94.7%(18/19),显效率为63.2%(12/19),无效1例;治疗3、6、12个月HBVDNA累计转阴的分别有13、15例和17例;治疗6、12个月HBeAg转阴的分别有1例和2例,抗-HBe转阳的只有1例。结论 HBV-GN以肾病综合症为主,恩替卡韦联合强的松治疗HBV-GN效果显著、安全、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43岁.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地开始发热伴持续性头痛、腰痛、呕吐伴轻微腹痛、腹泻,在当地诊所疑为"急性胃肠炎"应用"丁胺卡那霉素"治疗2 d无效.  相似文献   
30.
34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调查了解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常见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三级医院的住院病历。结果:在1974年1月至1996年8月的7675例患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中,共有3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占0.44%。其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51.9岁。病变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多见(61.8%)。腺癌(52.9%)和平滑肌肉瘤(38.2%)为大多数的病理类型,类癌、恶性淋巴瘤和肝癌肠转移各1例。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消化道出血(58.8%,粪隐血阳性或黑便居多)、腹痛(55.9%)、体重下降(52.9%)、黄疸(32.4%)、腹块(23.6%)和肠梗阻(11.8%)。检查手段以胃肠钡餐、纤维胃镜为主,十二指肠镜的诊断率高,但尚未普遍使用。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很小部分,其临床表现并无明显特征,建议予系列和联合各种诊断方法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