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1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43篇
内科学   198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389篇
综合类   340篇
预防医学   250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23篇
  21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随着计算机建模技术和叠层打印技术等多个学科的蓬勃发展,3D 打印技术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技术在科学舞台上越来越活跃,它在医学领域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述了3D 打印技术工艺、打印材料,重点介绍了3D 打印在口腔医学、肝胆外科、血管外科、骨科和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并对现阶段3D 打印技术面临的发展瓶颈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生(Columnar Lined Esophagus,CLE)和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巴雷特食管的癌变率约0.61%。食管癌病人的预后与诊断时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中国31位消化病学及消化内镜学专家在查阅相关文献及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共同制订了中国的巴雷特食管及其早期腺癌筛查与诊治共识,旨在规范国内对巴雷特食管及其早期腺癌的筛查诊断及治疗,提高国人的健康水平。本共识定义巴雷特食管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并发症,内镜下可见食管鳞柱交界相对于胃食管结合部上移≥1 cm,并病理证实有覆层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而发生于巴雷特食管黏膜的腺癌称为巴雷特食管腺癌,局限于黏膜层者为早期巴雷特食管腺癌,并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将其分为M1、M2、M3及M4期。因为中国食管癌以鳞癌为主,占90%以上,所以本共识主张在进行食管鳞癌筛查的同时注重巴雷特食管及其腺癌的筛查。对于巴雷特食管及其腺癌的诊断应内镜结合病理,并且应用窄带成像技术、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等电子染色内镜以及超声内镜等技术来综合客观地评估病变,指导制定治疗方案的选择。巴雷特食管及其早期腺癌的治疗应以内镜下病变切除术为主,包括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应慎重选择内镜下病变毁损治疗(内镜下射频消融术、光动力疗法、冰冻疗法、氩离子束凝固术)。术后应通过规范化的病理结果来评估治疗,判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追加治疗以及制定随访方案。建议用高分辨率内镜监测;对于BE3 cm,不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者,经重复4个象限内镜下黏膜活检证实没有肠上皮化生,建议退出监测;BE3 cm伴有肠上皮化生者,建议每3~5年行1次内镜检查;对于≥3 cm BE患者,建议每2~3年行1次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993.
由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进行了首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评审工作。2013年8月认定13个单位(涉及6个疾病领域)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有3家附属医院人选,分别为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一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一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一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994.
急性排斥反应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是对此进行鉴别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多种并发症的病理表现时有重叠,给病理诊断带来了极大的干扰,因此,单纯的组织形态学诊断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探索特异的诊断指标已成为当前肝移植病理诊断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95.
一、概述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3].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  相似文献   
996.
间质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近来发现间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可影响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减轻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有望在移植免疫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间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在移植免疫中的应用及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irolimus (SRL) on the growth of transplanted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nude mice. Methods HepG2 cells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liver of nude mice. The implanted mice were then treated with SRL and tacrolimus (FK506).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logy,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was counted by immunostaining with anti-CD34 antibody for endothelial cells. Tumor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terminal deoxynuclc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 (TUNEL) assay. Results The tumor weight was (352±38) mg, (683±53) mg and (675±45) mg in SRL, FKS06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tumor weight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SRL group (P < 0.0 I),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FKS06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PCNA protein was remarkably down-regulated in SRL group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i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FK506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 > 0.05).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MVD was significanly decreased in SRL group, and the apoptosis index of tumor cel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RL group (P < 0.01). Conclusion SRL inhibits transplanted HCC tumor growth by reducing 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ing tumor proliferation and inducing tumor apoptosis.  相似文献   
998.
<正>肝移植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其特殊性。术前病人体内白蛋白合成减少,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而肝移植手术创伤巨大,术后病人又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这些病理生理变化对其体内液体的平衡有较大影响。应根据肝移植围手术期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特点给予合理、有效的液体治疗,以利于术后全身各脏器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报道首例肝移植术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2)诊疗经过和化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经验。通过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 例 42岁男性病人在肝移植术后38个月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经过适当的免疫抑制剂调整使其安全度过化疗期并获得缓解。复习相关文献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白血病病人17例,1年以内的病死率高达52.94%。结论 肝移植术后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少见但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病人染色体变异类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肝炎病毒的感染可能和肝移植术后急性白血病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正>传统观念认为,心脏的收缩活动是电活动控制的结果,但是心脏收缩时应力的变化对电活动也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被称作心脏机械-电反馈(cardiac mechano-electric feedback,MEF)~([1])。临床上有许多现象可归结于MEF,如叩击心前区可使心脏复苏、心房压增高常导致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心导管电极压迫心内膜会引起早搏等~([2])。在心脏MEF现象中,心脏电活动变化是在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