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92篇
  免费   2472篇
  国内免费   1880篇
耳鼻咽喉   231篇
儿科学   850篇
妇产科学   361篇
基础医学   2138篇
口腔科学   714篇
临床医学   7354篇
内科学   3910篇
皮肤病学   377篇
神经病学   1272篇
特种医学   19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5篇
外科学   3902篇
综合类   15304篇
预防医学   5737篇
眼科学   600篇
药学   5678篇
  54篇
中国医学   5901篇
肿瘤学   1349篇
  2024年   265篇
  2023年   1035篇
  2022年   800篇
  2021年   823篇
  2020年   889篇
  2019年   1029篇
  2018年   988篇
  2017年   629篇
  2016年   879篇
  2015年   910篇
  2014年   2561篇
  2013年   1922篇
  2012年   2342篇
  2011年   2488篇
  2010年   2424篇
  2009年   2464篇
  2008年   2311篇
  2007年   2599篇
  2006年   2490篇
  2005年   2440篇
  2004年   2342篇
  2003年   1997篇
  2002年   1692篇
  2001年   1658篇
  2000年   1748篇
  1999年   1913篇
  1998年   1686篇
  1997年   1694篇
  1996年   1659篇
  1995年   1361篇
  1994年   1296篇
  1993年   966篇
  1992年   908篇
  1991年   843篇
  1990年   802篇
  1989年   644篇
  1988年   339篇
  1987年   298篇
  1986年   251篇
  1985年   245篇
  1984年   192篇
  1983年   170篇
  1982年   172篇
  1981年   143篇
  1980年   106篇
  1979年   84篇
  1978年   63篇
  1977年   27篇
  1965年   32篇
  1957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增强,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也倍受关注.本文拟就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陈述管见. 1 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92.
<正> 我科自1994年共收治结肠炎27例,因结肠炎局部病变明显,我科采用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结肠炎。保留灌肠对结肠的局部病变有直接治疗作用,同时灌肠给药准确、迅速,避免了药物被胃肠消化酶破坏和被肝脏分解。吸收后还具有全身治疗作用。但灌肠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我科收治的27例患者,治疗效果均满意。现报告如下。 1.保留灌肠时间 保留灌肠最好是在晚上临睡前1—2小时,灌肠后可保持一定时间的卧位,即可入睡休息。这样能使保留  相似文献   
993.
老年人患带状疱疹恢复较慢,且易发展为后遗神经痛,因此需要有效及时的治疗。本文作者采取泛昔洛韦(丽珠风,丽珠制药厂)与泼尼松联用的方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取得了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①病例:选择1999年5月~200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联合治疗组与泛昔洛韦组各2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0~87岁,平均69.56岁。严重糖皮质激素禁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对泛昔洛韦过敏或不能耐受者除外。病程2~7 d。1周内未服或外用过抗病毒药。治疗前两组病情相似,在性别、年龄、病程、皮疹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应用泛昔洛韦750 mg/d,分3次口服,共9~12 d;第2次服药起每次加泼尼松10 mg,共6 d。单用组为泛昔洛韦750 mg/d,分3次口服,共9~12 d。③疗效判定;a.新疹停发时间;b.结痂时间,指90%以上皮损干枯、结痂;c.止痛时间,指疼痛基本消失;d.皮损痊愈时间,指皮损完全消退或脱痂。如皮损痊愈后,仍有明显疼痛者判为后遗神经痛。同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如下:①联用组:新疹停发时间(2.5±0.5)d,结痂(3.7±0.5)d,完全止痛(4.2±0.4)d,痊愈(7.6±0.7)d;②单用组:新疹停发时间(3.6±0.25)d,结痂(4.5±0.5)d,完全止痛(5.2±0.79)d,痊愈(9.0±0.6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后遗神经痛:单用组20例中发生后遗神经痛2例(占10%),联合治疗组未见后遗神经痛,两组均未见病毒扩散。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两组出现头晕、腹痛、便秘各1例,联合组有3例入睡困难,停泼尼松后消退。 3 讨 论 泛昔洛韦(FCv)在体内转化为喷昔洛韦(PCV),再经细胞酶磷酸化为三磷酸PCV发挥抗病毒作用,服用同量的FCV后的血浆浓度较PCV高10倍且达峰时间仅为0.75 h,125~750 mg范围呈线性吸收;PCV磷酸化速率比阿昔洛韦(ACV)快80倍,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细胞内FCV三磷酸盐比ACV三磷酸盐稳定,半衰期长达9 h,当细胞外已检测不到PCV时,PCV对病毒DNA复制的抑制作用仍然存在,ACV未观察到有这种现象,可见FCV抗VZV作用更快、更强、更长。老年人患带状疱疹后治疗不及时约30%~50%发展为后遗神经痛且病毒可播散。泼尼松短期疗法可减轻后遗神经痛,但有可能使病毒扩散。本组早期应用FCV并在8 h后加用泼尼松有效地防止了病毒播散和后遗神经痛,新疹停发、结痂、完全止痛及痊愈时间与单用FCV相比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为制订防范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抽样调查南京市 15 8名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填写自我健康评估表、心理创伤量表、精神健康量表、幸福度量表、生活照料情况表、无望量表、老年性痴呆筛查量表等。资料用EPI和SAS系统作一元与多元分析。结果 :一元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性别、职业、婚姻、教育、中风史6个因子与老年性痴呆发生率均有密切关系 ;多元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越高 ,老年性痴呆发生率越高 ,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 ,体力劳动者发生率高于脑力劳动者。结论 :老年性痴呆与社会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95.
概述了近年来穿心莲的心血管药理研究进展,表明穿心莲具有抗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调脂、降压、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以及改善血液流变性等作用。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和交流阻抗方法将不同浓度的BTA(苯并三氮唑)和4CBTA(4-羧基苯并三氮唑)在硼砂缓冲溶液(pH9.2)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作了比较。发现在阳性向电位扫描中,一定农度的BTA作用下,铜电极光响应由p型转化为n型,并可依此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n型光响应越大,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越好;而在4CBTA作用下,铜电极光响应保持p型,然其阴极向扫描中最大光电汉变化明显,并可据此判断缓蚀剂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3H 蛋氨酸 /缬氨酸空肠喂饲在荷瘤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SD大鼠空肠造瘘 ,皮下接种Walker 2 5 6癌肉瘤 ,分A、B、C、D 4组。分别以平衡氨基酸、去蛋氨酸、平衡氨基酸、去缬氨酸空肠喂养 6d ,注入3H 蛋氨酸 /缬氨酸 7.4× 10 5Bq 0 .5 ,1,2 ,4h后测定肝、胰、小肠、肌肉、血浆及肿瘤组织的放射性强度 ,计算差示摄取比(DUR)。结果 :B组肿瘤组织 2h ,4hDUR高于A组 ,而血浆DUR各时点低于A组。D组肿瘤组织DUR各时点高于C组 ,而血浆DUR低于C组。结论 :3H 蛋氨酸 /缬氨酸在肿瘤组织摄取率高 ,去蛋氨酸 /缬氨酸空肠喂饲后 ,其摄取率更高。  相似文献   
998.
文献中脾脏是恶性淋巴瘤发展到晚期最常受累脏器,而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甚罕见,仅占淋巴瘤1%以下。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进行讨论。病例报告例1,女,47岁,因2周前发现左腹包块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999.
胃癌中MTS1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 (multipletumorsuppressorgene 1,MTS1) 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与原发性胃癌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PCR 甲基化检测法研究 31例胃癌标本和 19例正常胃组织中MTS1基因 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情况。【结果】有 35 5 % (11/ 31)的胃癌标本和 5 3 % (1/ 19)正常胃组织出现MTS1基因 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MTS1基因 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是其在原发性胃癌中的主要灭活机制 ,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RNA转录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利用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埃,药右心导管介入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RT-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肺组织MMP-3mRNA表达水平以及比色法测定主肺动脉段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实验第21d肺动脉压力已明显升高,以第28d为最高,而大鼠肺组织MMP-3mRNA表达水平以第7d最高,第14、21、28d依次逐渐下调,第21d已接近正常水平,而主肺动脉段羟脯氨酸含量第14d异常降低,以后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MMP-3早期转录水平升高可能与肺血管基底膜降解有关,参与对肺血管重建的触发作用,实验后期转录水平下调可能是导致细胞外基质积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