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7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166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103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245篇
口腔科学   111篇
临床医学   867篇
内科学   392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380篇
特种医学   2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599篇
综合类   1875篇
预防医学   794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473篇
  24篇
中国医学   490篇
肿瘤学   24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6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01.
氯化胆硷对补体的灭能作用林金学(福建永安市立医院,福建永安366000)胶乳凝集试验(LPAT)检测抗"O"时,血清需预先经过56℃30分钟灭能,有时因灭能不彻底,导致凝集颗粒细小,影响判断。为克服此不足,笔者在血清生理盐水中加入氯化胆硷进行化学灭能...  相似文献   
102.
A case of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was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 pulmonary surfactant (PS) isolated from human amniotic fluid. Dosage was 150 mg phospholipid/kg. The exogenous surfactant was instilled into the airway via a tracheal cannula. Clinical symptoms, PO2 and FiO2 improved evidently 24 hours after administration. L/S ratio and phosphatidylglycerol recovered gradually in aspirates. Lung X-ray film manifested "white lung" before instillation of surfactant and showed a striking improvement 3 days after treatment.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as 6 days. During the period of recovery complications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and bacterial pneumonia developed. However, the patient recovered completely and was discharged 32 days after admission.  相似文献   
103.
通过40例冠心病患者进食脂餐致短暂性食饵性血脂增高,致球结膜微循环与血液粘滞性的变化,探讨了冠心病危险因子之一高脂血症对人体的不利影响,以及防治这类病人时应注意予以调整饮食和降低血脂、疏通微循环的药物,为防治心血管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阿拓莫兰治疗酒精性肝病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拓莫兰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分别用阿拓莫兰和甘利欣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ALT、AST、γ-GT,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拓莫兰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我国HIV-1 B''亚型毒株gag基因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B’亚型主要流行株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的基因变异及抗原表位的变化特征,探讨选择压力、基因离散率和抗原表位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确诊的HIV-1感染者的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然后将所得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使用GCG软件包的Distance程序对P17和P24两个区段计算基因距离,用Diverge程序计算同义替换(1(s)和非同义替换(1(a)及二者之间的比值,并对我国人群中较常见的HLA型别限制的CTL表位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IV-1B’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Ks/Ka值〈1,而P24区段的Ks/Ka值〉1;P24部分的基因离散率低于P17部分;P17区段抗原表位的保守率为34.94%,而P24区段抗原表位的保守率为67.38%;从基因离散率、所受的选择压力及抗原表位的突变率3个方面来看,HIV-1的P17区段均明显大于P24区段。结论HIV-1B’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抗原表位变化较大,而P24区段的抗原表位相对较为保守。提示P24区段的CTL表位更适合于表位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建成的永生细胞株在传代过程中遗传特性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对10株永生细胞株进行30代的长期传代培养,采用染色体显带、微卫星DNA及端粒酶活性检测技术,观察不同传代次数的永生细胞株二倍性、染色体核型、微卫星DNA及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永生细胞株在30代以内,在染色体二倍性、核型、微卫星DNA方面保持稳定,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结论 经EB病毒转化的永生细胞株在有限代次内遗传特征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7.
建立不同民族永生细胞株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建立普米族、独龙族和怒族永生细胞为基础,探讨EB病毒转化细胞、细胞培养、冻存、复苏以及支原体检测等建立永生细胞株的技术要点及质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建立3个民族永生细胞株;培养法和PCR法对细胞株进行支原体污染检测;染色体G显带及核型分析细胞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成功建立了3个民族B淋巴细胞永生细胞株,转化率分别为98%、86%和76%.对已建株保存的3个民族的永生细胞进行复苏培养,复苏成活率为100%.支原体污染检测均为阴性.染色体计数和G带分析显示,细胞株经早期传代培养后,仍然保持二倍体特征,未发现染色体结构畸变.结论本研究中传代培养、细胞冻存、细胞复苏和支原体污染防范等一整套技术过程是满足建库要求的.同时为大规模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和进行相应的质量监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另外,本研究还对一些影响转化的因素和可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8.
3~6岁幼儿身高与手长,足长比例及回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调查测量了菏泽市城区3~6岁幼儿472人(男269,女203)的身高、手长(左、右手长均值)、足长(左、右足长均值),旨在研究3~6岁幼儿各部生长发育之间相互关系,以供人类学、法医学、临床工作者正确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状况及各部相关,积累幼儿资料。结果如下:1.3~6岁幼儿身高、手长、足长均值及身高与手长、足长的比值(表1、  相似文献   
109.
B7-H3是B7家族的最新成员,B7-H3 mRNA广泛存在于非淋巴组织,其受体在活化的T细胞表面可被诱导表达,且此受体不同于CTLA-4、ICOS和PD-1。在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存在的情况下,B7-H3可增加CD4^ 和CD8^ 细胞的生成,且是剂量依赖性的,并可选择性的增加IFN-γ的生成,参与T、B细胞的活化和机体免疫,在肿瘤治疗、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藏汉民族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藏汉民族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为基础,进行Haplogroup构建和系统发生分析,在全序列水平上比较核苷酸的变异,阐释可能的变异机制和蕴含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Applied Biosystems 3730DNA自动测序仪分别对40名藏族和50名汉族的标本进行线粒体DNA序列测定,应用phredPhrap 16.0软件进行全序列拼接,并以rCRS(revised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为标准与测定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根据MTTO-MAP的标准,通过Network方法进行Haplogroup构建和系统发生的分析,并结合其它方法对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入解读.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系统发生上,藏汉民族90个线粒体DNA序列归类到13个Haplogroups,除M9以外,其它各Haplogroup出现频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两个民族的线粒体DNA全序列比对,发现21个分布频率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异位点,其中的5个为新变异位点;另外,对D-Loop区的5个突变位点进行了单倍型构建,90个标本可分为2种Supertype,发现在藏汉民族之间Supertypel和Supertype 2的分布频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藏汉民族在种族起源和系统发生上具有较近的母系遗传关系;在全序列有统计学意义的位点究竟是适应性或者中性选择,抑或是一种病理性突变尚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