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图形多与胸痛同时发生,R波振幅较正常时突然增高10—15mm左右,并且原有的S波消失,宽大的R波前有相关的窦性P波或P波不明显,其R升支陡直,顶端尖锐,降支部多钝挫。R波时限可时宽时窄,Q—T间期正常,同时多伴有室早,房早,房速及房室传导阻滞现  相似文献   
2.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和心室内腔变小为特征的心肌病变。自1996年4月-1999年5月门诊和住院的28例HCM,其心电图改变酷似冠心病,多被误诊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病(无症状性)”,为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避免误诊误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储备功能 (CFR)。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高血压患者 76例 ,无左心室肥厚 (LVH) 32例 (Ⅰ组 ) ,合并LVH44例 (Ⅱ组 ) ,正常对照组 2 6例 (Ⅲ组 )。三组受检者分别行静态、运动心肌核素断层显像及心电图潘生丁负荷试验。结果 心肌核素显像 :Ⅰ组运动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ECT)呈缺血性改变 3例 (9.4% ) ,Ⅱ组运动后ECT呈缺血性改变 11例 (2 5 .0 % ) ,有反向再充填现象 2例 (4.5 % ,P <0 .0 5 )。心电图潘生丁试验 :Ⅰ组阳性 1例 (3.1% ) ,可疑阳性 3例 (9.4% ) ;Ⅱ组阳性 7例 (15 .9% ) ,可疑阳性 9例(2 0 .5 % ,P<0 .0 5 )。心电图潘生丁试验阳性或可疑阳性伴ECT缺血性改变 :Ⅰ组 :无 ;Ⅱ组 8例 (18.2 % ,P <0 .0 1)。正常对照组心肌核素显像及潘生丁试验均无异常。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CFR下降 ,合并LVH尤为明显 ,其原因可能与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4.
潘生丁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临床报告较多,其副反应也有报告,但单纯报告其副作用与血压及环境的关系未见报告,本文就我院对700余例高血压患者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潘生丁负荷试验中出现的副作用与血压及环境的关系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988~1994年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及可疑冠心病人但不能做运动负荷试验的门诊和住院部分病人进行了潘生丁负荷试验检查,其中男性468例,女性247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4岁。2 负荷试验方法 试验前一天停服氨茶硷及所有血管活性药  相似文献   
5.
通过40例冠心病患者进食脂餐致短暂性食饵性血脂增高,致球结膜微循环与血液粘滞性的变化,探讨了冠心病危险因子之一高脂血症对人体的不利影响,以及防治这类病人时应注意予以调整饮食和降低血脂、疏通微循环的药物,为防治心血管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累及心脏致使左室肥厚和冠脉储备受损。本文试验从潘生丁心电图试验结果来评价高血压病人冠脉储备功能,并探讨其与左室肥厚之间的相关性,藉此指导临床治疗。 资料和方法 1.对象:分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 高血压病组:65例,均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1.2岁。按舒张压高低分为三组:轻度(12~13.9Kpa)33例,中度(14~15.2Kpa)21例,重度(≥15.3Kpa)11例。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累及心脏致使左室肥厚和冠脉储备受损。本文试验从潘生丁心电图试验结果来评价高血压病人冠脉储备功能.并探讨其与左室肥厚之间的相关性,藉此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食管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将111例室上速患者心内和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1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诊断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1例,准确率91%;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3例,准确率92%;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AT包括房内折返陛心动过速和房性自律性心动过速)6例,准确率100%;诊断为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ART)1例,准确率100%。根据PE-PV1时距判定房速激动起源点以及左右房室旁道位置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食管心房调搏在室上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有类似硝酸制剂的血管扩张作用的β—阻滞剂尼普地洛尔(Nipradilol)12mg在劳动性心绞痛的效果,并使用运动负荷时心率数—ST段下移分析,目的是探讨其作用机制,对象为9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在给药前与给药8周后进行症状限制性多阶段渐增负荷试验,同时进行HR—ST分析。心绞痛发作次数从第二周始有意义的减少,安静卧位时的心率也有意义减少,但血压无变化,最大ST下移从1.70±0.54mm到1.20±0.16mm有意义的改善;HR—ST分析,ΔST/ΔHR和ΔST/ΔDP轻度增加,提示有改善趋势。尼普地洛尔的最大ST下移的改善效果是β—阻滞剂作用加上血管扩张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室重量与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测定8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计算QT间期离散度(QTcd)及QTcd%变化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关系,结果: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组的QTcd及QTcd^均明显高于无LVH组的;QTcd及QTcd%随LVMI增高而增高(r=0.7718,r=0.6798),但与血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人QTcd的增加不是血压变化结果,而是左室肥厚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