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60篇
  免费   2497篇
  国内免费   1878篇
耳鼻咽喉   226篇
儿科学   851篇
妇产科学   355篇
基础医学   2137篇
口腔科学   714篇
临床医学   7319篇
内科学   3908篇
皮肤病学   381篇
神经病学   1280篇
特种医学   19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5篇
外科学   3878篇
综合类   15329篇
预防医学   5732篇
眼科学   603篇
药学   5684篇
  49篇
中国医学   5925篇
肿瘤学   1345篇
  2024年   259篇
  2023年   920篇
  2022年   819篇
  2021年   802篇
  2020年   885篇
  2019年   1024篇
  2018年   984篇
  2017年   630篇
  2016年   886篇
  2015年   907篇
  2014年   2570篇
  2013年   1934篇
  2012年   2345篇
  2011年   2494篇
  2010年   2424篇
  2009年   2471篇
  2008年   2315篇
  2007年   2604篇
  2006年   2486篇
  2005年   2437篇
  2004年   2347篇
  2003年   1999篇
  2002年   1694篇
  2001年   1670篇
  2000年   1772篇
  1999年   1925篇
  1998年   1689篇
  1997年   1694篇
  1996年   1660篇
  1995年   1362篇
  1994年   1297篇
  1993年   966篇
  1992年   910篇
  1991年   844篇
  1990年   803篇
  1989年   645篇
  1988年   339篇
  1987年   299篇
  1986年   252篇
  1985年   249篇
  1984年   193篇
  1983年   171篇
  1982年   173篇
  1981年   145篇
  1980年   106篇
  1979年   84篇
  1978年   63篇
  1977年   28篇
  1965年   33篇
  1960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伴骨缺损是肩关节常见疾病之一。如何有效地修复关节盂骨缺损,降低肩关节脱位复发率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骨移植术能够发挥骨刺激作用,促进骨再生和骨重塑,恢复关节盂的正常解剖结构。其中,Bristow-Latarjet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经典术式,Latarjet术能够修复更大的关节盂骨缺损,但对手术医师的操作要求更高;自体髂骨移植术是Latarjet术失败后翻修的首选方案;骨软骨移植术(自体和异体)在重建原始关节面和预防关节退行性改变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会造成二次损伤,而异体骨软骨移植术的免疫排斥难以避免。随着复合材料的改进,对骨再生、重塑机制的探究,以及结合骨移植术的优缺点,组织工程技术将来有可能成为治疗关节盂骨缺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探讨早孕期绒毛活检及细胞遗传学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早孕期绒毛活检及细胞遗传学检测的17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培养成功率及染色体异常率,并对其诊断指征进行分析。结果1702例绒毛组织标本中,培养成功1602例,成功率为94.12%。穿刺的临床指征中以高龄妊娠(43.60%)和单基因病史(29.14%)为多见。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共161例,异常率10.05%,其中纯合型异常核型有153例,嵌合型异常核型有8例,包括21-三体53例、18-三体39例、13-三体10例、性染色体异常31例、其他常染色体数目异常9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7例、多倍体2例。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最高的是夫妻染色体异常组,染色体异常率39.13%(9/23);其次是早孕期超声异常组,染色体异常率35.14%(110/313);单基因病产前诊断的464例样本中,检出6例染色体异常。1702例绒毛样本中取材后胎儿丢失5例,流产率0.29%。结论早孕期绒毛活检及核型分析能够有效提前产前诊断时间,尤其适用于单基因病孕史及早孕期超声异常的产前诊断。绒毛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较高的培养成功率,失败原因多见于样本量少及细胞活性欠佳。绒毛染色体嵌合时要警惕胎儿与胎盘染色体不一致的情况。  相似文献   
963.
正目前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自然过程[1]。而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的凋亡会导致椎间盘的退变。NPC由两种细胞组成:脊索细胞和类软骨细胞,脊索细胞在人类在成年后自然消失,在一些小型脊柱动物中却终生存在[2]。类软骨细胞具有合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的作用[3],  相似文献   
964.
目的 分析复杂性造口旁疝的外科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外老年外科收治的复杂性造口旁疝18例临床资料,其中可还纳Hartmann术后造口旁疝7例(合并切口疝1例)、巨大切口疝合并造口旁疝2例、造口局部情况特殊7例(包括肿瘤种植转移2例、造口变形等需要整形5例)、复发性造口旁疝2例。分别行造口关闭术、造口移位术、腹腔镜疝修补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到预期治疗效果,7例Hartmann术后可还纳的病人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共 6例病人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发生血清肿,1例合并巨大切口疝造口关闭病人出现皮瓣坏死伤口裂开,2例发生伤口感染,1例造口周边软组织感染,经引流、真空辅助闭合(VAC)或换药治愈。随访26(6~58)个月,4例失访,随访率为77.8%,未发现造口旁疝或腹壁疝复发。结论 复杂性造口旁疝应遵循“能关则关、能补则补、移位为辅”的治疗策略,针对具体病情设计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65.
杨钦  周红海  胡梦婷  钟仲  徐毅高 《颈腰痛杂志》2021,42(1):131-133,139
当前,颈椎病发病率正在不断升高[1] ,除了颈部的过度活动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其诱因外,颈椎病的发展、预后也与颈椎内、外源性结构的生物力学息息相关,但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报道较少.颈椎的动力平衡与静力平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能够保持颈椎正常的稳定性.其中,颈肌是颈椎活动的原始动力,以颈肌损伤或退变为主的动力平衡系统失调是颈椎力学改变的前提,也是后期颈椎椎体、椎间盘、小关节及周围韧带等结构退变的诱发因素.简而言之,即"动力性平衡失调为先、静力性平衡失调为主".临床治疗上,通过有效的中医正骨手法以调整颈椎动静力学平衡,可缓解颈椎病的相关症状,甚至治愈颈椎病.本文将综合相关文献,针对颈椎动静力平衡失调与颈椎病发病的相关性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66.
目的:采用指纹图谱结合一测多评法(QAMS)评价中成药丹参片的质量。方法:以丹参酮ⅡA为参照物建立丹参片醌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同时,测定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相对校正因子,以QAMS测定丹参片中丹参酮Ⅱ_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含量。结果:建立了丹参片HPLC指纹图谱,并指认了全部5个共有峰,12批丹参片的相似度均大于0.99;QAMS测定了丹参片中3个醌类成分的含量,样品间存在一定波动性。结论:指纹图谱与QAMS结合的质量控制模式准确可靠,可为全面合理评价丹参片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7.
胰腺损伤发病率低,但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容易出现不良预后。早期诊断有助于胰腺损伤患者及时得到准确有效的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本文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出发,胰腺损伤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并归纳综述了不同检查方式包括超声、CT、MRCP、ERCP、手术等在胰腺损伤早期诊断、损伤分级、早期治疗、疗效判断、并发症检测等阶段的价值。通过探究多种诊疗方式及新的诊疗理念,结合本中心的诊疗经验,得出一种有效的诊疗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8.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月笔者采用“瘘管全剔出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63例并与同期进行的62例行“切开挂线法”治疗的高位复杂行肛瘘对比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瘘管全剔出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63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55例,女8例;年龄19~72岁,平均(36.0±3.6)岁。高位全马蹄形瘘41例,高位半马蹄形瘘18例,马蹄形高位肛瘘内口全部位于肛门后位肛窦;位于左右侧坐骨直肠窝的高位肛瘘4例,其中内口位于右前肛窦2例,均为女性,另2例男性患者内口位于左右两侧肛窦。有5例高位马蹄形肛瘘的瘘管盲端侵犯直肠壁。  相似文献   
969.
出生队列是研究生命早期暴露对健康结局影响的重要工具, 但目前缺乏有力支撑孕前暴露特别是父系暴露对生殖健康和妊娠结局影响研究的大型队列平台。重庆市孕前生殖健康与出生结局队列研究是起始于孕前阶段, 同等关注男女双方的环境、心理、行为等暴露因素对生殖健康和不良妊娠结局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项目于2019年正式启动, 计划招募有生育意愿的育龄夫妇20 800人。通过随访, 调查志愿者2年内是否自然受孕。对进入妊娠期的女性志愿者, 在孕早、中、晚期进一步随访, 并对分娩的子代随访至2岁, 监测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神经功能发育障碍等结局发生情况。各阶段分别采集相应的数据信息和生物样本, 包括精液、外周血、尿液、胎盘、脐带、脐带血、口腔拭子等。截至2022年1月, 已纳入志愿者8 698人, 分布于重庆市所有38个区/县。本队列建设目标是成为涵盖父母双方的前瞻性大样本孕前出生队列, 将以独特的设计和更加全面的视角阐明全生育周期特别是孕前期暴露因素对生殖健康和不良出生结局的影响及机制。  相似文献   
970.
  目的  了解学校环境与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联, 为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CEPS)2014—2015年数据, 对9 300名初中生学校环境和自我报告校园欺凌行为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两层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显示, 男生的校园欺凌行为频率高于女生(B=0.356, P < 0.01), 生师比、学校平均阶层地位更高的学校初中生产生校园欺凌行为频率更高(B值分别为-0.007, -0.004, P值均 < 0.05);相比女生, 学校平均阶层地位与男生校园欺凌行为频率的负相关性更大(交互项B=-0.006, P < 0.01)。  结论  对初中生校园欺凌的防治, 不仅需要从学生个体、家庭、同辈群体着手, 还需注重学校环境, 降低学校阶层分割, 并更加关注男生的校园欺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