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进一步分析我国人群血压水平分类、高血压患病率和正常高值的比例 ,为进一步调查提供可比性资料。方法 使用 1991年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 ,依照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高血压联盟对血压水平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资料中组间率的检验使用 χ2检验。 结果  1991年调查正常血压者 (包括理想血压 )在 15岁及以上人群中占 77.2 1% ,其中理想血压在正常血压中占 75 .0 7%和在人群中占 5 7.96 %。血压在正常高值的人数占 9.5 9%。 1级 (轻度 )、2级 (中度 )和 3级 (重度 )高血压总患病率是 13.19% ,其中 1级是 8.4 7%、2级和 3级分别是 3.1%和 1.6 2 %。 1级高血压中亚组患病率是 7.4 8% ,其占 1级高血压患者的 88.32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ISH)的患病率是 5 .17% ,其中亚组占 5 2 .0 3%。 1级高血压和 2级高血压合计患病率是 11.5 7% ,占高血压总患病率的 87.7%。女性正常血压所占百分率高于男性 (P <0 0 1) ,而正常高值和 1级高血压百分率则低于男性 (P <0 0 1)。人群中女性ISH的患病率也较男性偏高 (P <0 0 1)。结论 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轻、中度高血压最常见 ,占高血压患者的 87.7%。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是卫生健康事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吴锡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是一种流行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常见的疾病。人们认识这种疾病已有数十年。无论是在欧洲、在美国或其它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高血压患病率一般都高达10%~20%,并可有导...  相似文献   
13.
6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入伊拉地平与尼群地平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伊拉地平组29人完成全疗程,有效27例(93.1%),尼群地平组31例完成全疗程,有效27例(87.1%)。伊拉地平最大降压效应发生在用药后2~4h,降压作用持续14h。尼群地平组有4例出现踝部水肿,其它副作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伊拉地平开放治疗组30例有效率及副作用,与对照研究组服此药的结果相似。结论:伊拉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效且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   总被引:289,自引:1,他引:289  
目的 了解我国成年人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的患病率和分布特征。方法 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在全国 1 0个省市 (南方和北方各 5个省市 )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年龄在 35~ 74岁之间 ,城市和农村各半 ,男、女人数均衡。统计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人群的心衰患病率。结果 共抽样调查 35~ 74岁城乡居民 1 5 51 8人 ,心衰患病率为0 9% ;其中男性为 0 7% ,女性为 1 0 %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P <0 0 5)。 35~ 44岁、45~ 54岁、55~64岁、65~ 74岁年龄组的心衰患病率分别为 0 4%、1 0 %、1 3 %和 1 3 % ;随着年龄增高 ,心衰的患病率显著上升 (P <0 0 1 )。我国北方地区心衰患病率为 1 4% ,南方地区心衰患病率为 0 5 % ,北方明显高于南方 (P <0 0 1 ) ;城市人群心衰患病率为 1 1 % ,农村人群心衰患病率为 0 8% ,城市人群心衰患病率高于农村。结论 心衰正在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5.
17 871名科技人员心电图的横断面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科技人员的异常心员的异常心电图分布状况,为有针对性地防治心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科学院17871名科技人员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按性别、年龄将心电图分类统计。结果 (1)科技人员正常心电图占64%,异常心电图占36%。异常心电图较多的有ST-T改变(6.6%)、低电压(5.6%)、窦性心动过缓(5.7%)、窦性心律失常(4.4%)、束支阻滞(2.0%);(2)除预激综合征外,其它异常心电图都是男性多于女性;(3)多数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窦性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窦性心动过速 的检出率与年龄呈“杓形”关系。结论 科技人员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高,男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高于女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一般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在我国农村社区人群中防治心血管病的可持续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方法采取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健康教育和积极控制高血压为主要手段.干预措施包括(1)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防治网;(2)定期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心血管病防治培训;(3)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4)对年龄≥30岁的人群进行高血压筛查、管理和防治指导.结果基线调查和2次复查分别于1991年和1995、1999年完成.经过9年干预,干预区人群心血管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一些营养素的摄入以及多数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均发生预期的良性改变;干预区人群脑卒中的平均发病率和平均死亡率分别比对照区低18.7%(u=2.81,P<0.01)和17.7%(u=2.91,P<0.01);干预区冠心病的平均发病率和平均死亡率分别比对照区低4.9%和4.3%,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干预区和对照区人群的体重指数和血脂水平均有所升高.结论房山农村社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途径和措施切合农村实际,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体重指数(BMI)与不同亚型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2000-2001年,对年龄35~74岁的中国成年人群中的代表性抽样样本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了资料完整并且未服用降压药的14 124名研究对象的数据.比较男性和女性不同BMI分组的各亚型高血压患病率、比数比(OR值)和归因危险.结果随着BMI水平的增加,男性和女性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逐渐增高.男、女性在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各亚型高血压患病率和OR值基本上也呈升高趋势.男性超重和肥胖(BMI≥24kg/m2)时患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IDH)、收缩期和舒张期联合性高血压(SDH)的OR值分别为1.3、2.9和2.4,女性则各为1.6、2.4和2.3(P<0.05).与非超重者相比,超重和肥胖男性中20%的ISH、65.4%的IDH和57.5%的SDH应归因于BMI≥24 kg/m2,而女性相应有37.9%的ISH、59.0%的IDH和55.8%的SDH由超重和肥胖引起.结论体重指数与各亚型高血压的患病危险有显著正相关.减重和控制肥胖对于预防IDH和SDH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familial combined hy-perlipidaemia;FCHL)是具有复杂数量性状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多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1]。1 973年 Goldstein JL和 Rose HG在心肌梗死的幸存者中发现 ,并于 1 986年由 Goldstein在美国西雅图学术会议上首次加以命名。FCHL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早发冠心病 ,是较常见的高脂血症[1-4 ] 。本文就 FCHL的临床诊断标准、遗传流行病学、低密度脂蛋白 (LDL)颗粒的理化特征及其易感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FCHL的临床诊断标准1 .1  FCHL的定义及 LDL颗…  相似文献   
19.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amilialcombinedhyperlipidaemia,FCHL)是具有复杂数量性状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多基因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我国北京、广州 35~ 5 4岁工人、农民人群心电图ST T异常与远期死亡、冠心病和脑血管病事件的关系。方法 分析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合作研究 1983年、1984年至 2 0 0 0年我国北京、广州 35~ 5 4岁工人、农民样本人群 (除外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 )共 92 6 0人的基线调查和随访资料。心电图按标准化方法Minnesota编码 ,终点事件为全病因死亡或首次发生冠心病或脑血管病事件 ,评估ST T异常的影响采用生存分析 (survivalanalysis)和Cox比例风险(proportionalhazards)分析。结果 ST T异常的发现率在广州地区、农村人群、女性人群较高 ,北京地区、城市人群、男性人群较低 ,T波异常明显多于ST段异常。ST T异常组死亡率和冠心病事件发病率依次为 75 9 18/10万和 134 97/10万 ,均高于无异常组的 5 38 5 3/10万和 5 7 93/10万 (P <0 0 5 )。ST T异常组平均生存期 193 8个月 ,发生冠心病事件平均时间为 16 6 6个月 ,均短于无异常组 (P =0 0 2 3和 0 0 18) ;发生脑血管病事件平均时间亦短于无异常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ST T异常组死亡和冠心病事件的Cox比例危险度分别为无异常组的 1 6 0倍和 5 34倍 (P =0 0 0 9和 0 0 0 0 ) ,脑血管病事件是无异常组的 1 4 9倍 (P =0 14 3)。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