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目的评价国产甲型和乙型肝炎(甲、乙肝)联合疫苗用于儿童加强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开放式试验设计,选择盐城市市区具有明确甲、乙肝疫苗接种史、3~8岁的儿童,按照研究方案制定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要求确定研究对象,采用儿童型的甲、乙肝联合疫苗加强免疫1针,接种后进行30min即时反应及3d的安全性评价,免疫后30d采集血清进行免疫效果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143名儿童接种1针甲、乙肝联合疫苗后无局部不良反应发生,仅有5人接种后30min内出现一过性轻度发热(体温<37.5℃),发生率3.5%,表明疫苗安全性良好。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113名儿童加强免疫1针后,甲肝病毒抗体(抗-HAV)总阳性率为97.3%;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100%,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97.3%;抗-HAV和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618.6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368.7mIU/ml,GMC分别增长111.6倍和107.8倍。免疫前不同滴度抗-HAV和抗-HBs的儿童加强免疫后比较,免疫前抗体滴度低,免疫后增加幅度大。结论3~8岁儿童接种1针国产甲、乙肝联合疫苗是安全的,两种抗体水平均显著提高,且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不同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0、1、6个月免疫程序应用于成人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动态变化。方法按照重组乙肝疫苗应用于成人免疫剂量和免疫程序研究的结论,对应用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20μg和0、1、6个月免疫程序免疫的成人,于全程免疫后1年、2年检测抗-HBs,并以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免疫对象作为对照予以比较。结果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全程免疫后1年的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97.1%、85.06亳国际单位/亳升(mIU/ml),而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分别为73.2%、32.94mIU/ml和65.8%、30.74mIU/ml。全程免疫后2年,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分别为89.9%、52.23mIU/ml,而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分别为69.6%、22.17mIU/ml和63.6%、22.02mIU/ml。不同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免疫后的抗-HBs阳性率和GMC明显优于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应用于成人后,抗-HBs阳性率和GMC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建议优先使用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  相似文献   
43.
目的:为了解流感裂解疫苗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2月-2007年1月对建湖县279名健康人进行疫苗接种前后免疫水平观察。结果:接种疫苗后,流感病毒H1N1、H3N2、B(亚)型的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1%、86.7%和97.1%,H1N1、H3N2、B(亚)型的HI抗体GMT增长倍数分别为933倍、259倍和495倍,抗体保护率分别为100%、98.9%、96.4%,3个型别之间阳性率、GMT增长倍数、保护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证实流感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正常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检验方法。方法配制一种小牛血清“双抗”培养基作为脑膜炎奈瑟菌的保菌增菌培养基,用于现场咽拭子采样,带回实验室增菌后再接种平板培养基,分离脑膜炎奈瑟菌,并以常规检测方法作配对比较。结果两次试验新方法检出脑膜炎奈瑟菌14株,常规方法仅在第2次试验时检出脑膜炎奈瑟菌1株。结论应用小牛血清“双抗”培养基建立的新方法适用于A、B、C群脑膜炎奈瑟菌检测,且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咽拭子直接接种法。  相似文献   
45.
健康成人狂犬病特异性细胞免疫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健康成人在自然状态下对狂犬病毒的细胞免疫作用。方法:运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自发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狂犬病疫苗刺激后的狂犬病毒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后者减前者计算出狂犬病毒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94名健康成人的狂犬病毒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数为8.95%,自发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均数为8.81%,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狂犬病毒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平均值为0.138%,标准差为2.634%;其正常值范围为≤5%。结论:自然状态下健康成人缺乏对狂犬病毒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力。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盐城市主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依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2008、2010和《江苏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创伤弧菌、空肠弯曲菌、阪崎肠杆菌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结果 12类385份样中分离出4种15株食源致病菌,检出率为3.90%。其中单增李斯特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沙门菌2株,副溶血性弧菌1株,检出率依次为2.34%、0.78%、0.5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P0.05)。检出率最高为肉及肉制品(11.00%),其次为豆制品(5.56%)。结论盐城市食品不同程度受多种致病菌污染,肉及肉制品、豆制品、焙烤类食品和动物性水产品为主要受污染食品,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