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检测CD2^ 细胞的增长程度,从而评价人体对某些药物的应答能力。方法:无菌制备人PBMC悬液,用胰酶消化去除大部分CD2抗原,然后将悬液分别与不同药物共温18h,使其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继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系系统(BSA)免疫细胞化学法染色,分别计数CD2^ 细胞,并计算其增长率。结果:经IL-2、IFNγ、胸腺素等药物刺激后,健康人的CD2^ 细胞增长率(86%)显著高于病人(27%)(P<0.01)。在这三种药物中,IFNγ对健康人CD2^ 细胞的促增长作用更为显著(P<0.01)。结论:应用CD2^ 细胞增长试验不仅可以评价免疫药物活性,还有指导临床用药和预测疗效等作用。  相似文献   
32.
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免疫应答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选择既往无明确狂犬病疫苗接种史和犬伤史、符合研究方案制定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为研究对象,对暴露于狂犬病的患者采用常规5针注射。观察对象于首针接种前、首针接种后7、14、28、45 d,全程后6个月采集血样检测抗狂犬病中和抗体。结果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观察对象90名常规接种5针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观察对象接种前狂犬病抗体均为阴性,接种首针后7 d狂犬病抗体阳转率为12.22%,接种首针后14 d阳转率达到100%,接种首针后28、45 d和全程后6个月的阳性率均为100%。接种首针后7 d抗狂犬病病毒综合抗体的几何抗体平均滴度(GMT)仅为0.27 IU/ml,接种首针后14 d狂犬病抗体的GMT达到2.52 IU/ml,较首针接种后7 d增长9.33倍。接种首针后28、45 d狂犬病抗体的GMT分别达到4.43、7.08 IU/ml,较首针后14 d分别增长1.76倍、2.81倍。全程接种后6个月狂犬病抗体的GMT仍达到8.41 IU/ml。结论国产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6个月内再被暴露于狂犬病动物者可以不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33.
外环境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检测大量水样中的微量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L2 0B细胞加入大量的含微量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水中 ,充分作用后收集细胞 ,作病毒分离培养。同时以NaCl-AlCl3 沉淀法作对照。结果表明 ,10 0 0ml水样中含病毒 10 0、10TCD50 时能全部检出 ;当含1~ 2TCD50 时 14份样本可检出 13份。NaCl-AlCl3 沉淀法在 10 0TCD50 时 4份样本中仅检出 1份 ,其它各浓度的 4份样都未能检出。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盐城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方法对全市30家医疗机构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采样、检测及评价。结果共检测样品993份,总合格率为94.3%,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疗用品(100.0%)、使用中消毒剂(99.3%)、紫外线灯(97.5%)、室内空气(96.5%)、物体表面(96.0%)、压力蒸汽灭菌器(93.3%)、医院污水(93.3%)、内镜(92.9%)、医护人员手(82.4%)。除医护人员手合格率外,其他项目不同类别、等级医疗机构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盐城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较好,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医护人员的手卫生。  相似文献   
35.
水中病毒细胞吸附浓集法所用细胞的固相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使吸附水中病毒的细胞固相化。〔方法〕用甲醛和戊二醛固定细胞 ,测试固定后的细胞的一些性能。〔结果〕经固相化后 ,细胞耐低渗、冰冻 ,仍能吸附脊髓灰质炎病毒 ,但吸附能力有所下降。〔结论〕敏感细胞经固相化后可用于吸附水中病毒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非结核分枝杆菌(NMT)耐药情况,为NMT肺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2012年盐城地区痰涂片阳性病人标本中筛选出NMT菌株,检测其对8种抗结核药耐药情况。结果 NMT总体耐药率为98.2%(56/57),全耐药率为42.1%。耐药率顺位为异烟肼(96.5%)、链霉素(91.2%)、利福平(86.0%)、氧氟沙星(77.2%)、丁胺卡那霉素(75.4%)、乙胺丁醇(73.7%)、卷曲霉素(73.7%)、卡那霉素(66.7%)。NMT对一、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分别为96.5%、86.0%,全耐药分别占70.2%、57.9%。结论 NMT对大部分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NMT药敏试验后再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7.
狂犬病疫苗细胞免疫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狂犬病暴露后接种狂犬疫苗对机体的细胞免疫作用。方法: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的同时,运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自发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狂犬病疫苗剌激后的狂犬病毒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后者减前者计算出狂犬病毒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抗体效价达到>1∶5的100例中,76例同时产生细胞免疫力(即狂犬病毒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5%);而抗体效价等于1∶5的4例和未产生抗体的35例中,均未产生细胞免疫力。结论: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并非都能同时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力,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力者,其总体细胞免疫功能亦偏低。  相似文献   
38.
调查健康人群中是否存在狂犬病毒隐性感染及其隐性感染率。采集被调查对象的血清样本,用IFA法及其复核试验检测狂犬病毒抗体。在有犬伤史的126人中,隐性感染率为17.46%,抗体平均滴度为1:14.6;在有密切接触史的96人中,隐性感染率为23.96%,抗体平均滴度为1:10.3;在无受伤史、无接触史、无疫苗接种史的90人中,未检出狂犬病毒抗体。在健康人群中存在狂犬病毒隐性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通过体外试验检测CD 2 细胞的增长程度 ,从而评价人体对某些药物的应答能力。方法 :无菌制备人PBMC悬液 ,用胰酶消化去除大部分CD2 抗原 ,然后将悬液分别与不同药物共温 18h ,使其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继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系统 (BSA)免疫细胞化学法染色 ,分别计数CD 2 细胞 ,并计算其增长率。结果 :经IL 2、IFNγ、胸腺素等药物刺激后 ,健康人的CD 2 细胞增长率 ( 86 % )显著高于病人 ( 2 7% ) (P <0 0 1)。在这三种药物中 ,IFNγ对健康人CD 2 细胞的促增长作用更为显著 (P<0 0 1)。结论 :应用CD 2 细胞增长试验不仅可以评价免疫药物活性 ,还有指导临床用药和预测疗效等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国产甲型和乙型肝炎(甲、乙肝)联合疫苗用于儿童加强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开放式试验设计,选择盐城市市区具有明确甲、乙肝疫苗接种史、3~8岁的儿童,按照研究方案制定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要求确定研究对象,采用儿童型的甲、乙肝联合疫苗加强免疫1针,接种后进行30min即时反应及3d的安全性评价,免疫后30d采集血清进行免疫效果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143名儿童接种1针甲、乙肝联合疫苗后无局部不良反应发生,仅有5人接种后30min内出现一过性轻度发热(体温<37.5℃),发生率3.5%,表明疫苗安全性良好。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113名儿童加强免疫1针后,甲肝病毒抗体(抗-HAV)总阳性率为97.3%;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100%,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97.3%;抗-HAV和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618.6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368.7mIU/ml,GMC分别增长111.6倍和107.8倍。免疫前不同滴度抗-HAV和抗-HBs的儿童加强免疫后比较,免疫前抗体滴度低,免疫后增加幅度大。结论3~8岁儿童接种1针国产甲、乙肝联合疫苗是安全的,两种抗体水平均显著提高,且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