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1 毫秒
51.
背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但不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免疫缺陷病毒(HIV),目前认为是病毒潜伏于HIV储存库所致.研究证实HAART治疗后患者血浆中HIV载量检测阴性的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了HIV,因此探索其眼部储存库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 探讨泪腺组织是否具有HIV储存库的分子基础以及HIV感染泪腺组织的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因泪腺良性疾病行泪腺手术获得的泪腺组织标本14例,其中13例来自于HIV阴性患者,l例来自于HIV阳性患者.13例HIV阴性患者临床诊断为泪腺脱垂者9例和泪腺炎者4例,病理诊断为正常泪腺组织者12例和泪腺间质淋巴组织增生者l例.HIV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断为泪腺炎,病理诊断为泪腺间质淋巴组织增生.将12例HIV阴性和1例HIV阳性患者的泪腺组织标本用石蜡固定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泪腺标本中HIV受体CD4及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分子的表达;1例HIV阴性患者的泪腺组织标本制备成新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对泪腺标本中CD4及CXCR4和CCR5分子的表达进行验证.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IV阴性患者泪腺组织CD4分子染色背景强,为可疑阳性表达;各例标本中多数泪腺上皮细胞可见CXCR4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少数泪腺上皮细胞不表达CXCR4;在各例标本中少数泪腺上皮细胞中CCR5呈局灶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多数泪腺上皮细胞不表达CCR5.HIV阳性患者泪腺组织中CD4分子染色背景强,为可疑阳性表达;CXCR4及CCR5在泪腺上皮细胞中为阳性表达;间质组织中可见大量散在淋巴细胞,其CD4、CXCR4及CCR5均为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IV阴性患者泪腺组织中CD4、CXCR4、CCR5均呈红色荧光,CD4呈线状及片状分布,主要定位于泪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而CXCR4和CCR5则呈现散在点状分布,定位于泪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 结论 HIV相关分子受体CD4及其辅助受体CXCR4、CCR5在泪腺上皮细胞均呈阳性表达,泪腺上皮细胞具有受到HIV感染和成为HIV储存库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大动脉炎患者FFA特点及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慢性缺血性眼底改变9例(15眼),5例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时间为(19.20±2.95)s,5例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时间为(10.62±6.15)s;2例(2眼)视盘周围动静脉花冠状吻合,4例(6眼)黄斑拱环结构不完整;8例(14眼)可见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及微动脉瘤。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各1例(2眼)。高血压性眼底改变3例(4眼),主要表现为小动脉变细,动脉硬化,出血、棉絮斑、黄斑区硬性渗出。12例患者中有10例为内科确诊大动脉炎后眼科会诊,2例首诊于眼科,行FFA检查后诊断为大动脉炎。结论大动脉炎患者的视网膜改变主要有慢性缺血性和高血压性2种。了解大动脉炎视网膜病变的FFA特征有助于部分大动脉炎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3.
随着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居民死亡和伤残的一个重要因素。浙江省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始终位于全国前5位。安全带作为最基本、最简单有效的安全保护装置,能够有效减少车内驾乘人员出现严重道路交通伤害的可能和降低损伤程度。2007年我省在5个城市开展小型机动车驾驶员安全带佩戴态度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眼球眼部表现特点与合并症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断为先天性小眼球的11例(2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A型和B型超声波及超声活体显微镜等。平均随访33个月。结果初诊视力无光感者2眼,光感~0.1者12眼,0.2~0.5者2眼,0.6~1.0者3眼,1.2者1眼。初诊眼压:8~21mmHg(1kPa=7.5mmHg)者7眼,22~40mmHg者4眼,40mmHg以上者9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20眼小睑裂,9眼小角膜,20眼浅前房。20眼均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眼底检查:12眼因屈光间质混浊眼底不能窥入;8眼视盘C/D为0.3~0.9,1眼合并先天性视网膜劈裂。20眼眼轴长度为15.87~20.38mm,平均18.00mm。13眼施行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在23mmHg以下9眼。11眼行白内障摘出术,其中5眼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矫正视力提高7眼,其中提高至0.9~1.0者3眼,0.05~0.10者4眼。结论先天性小眼球眼轴短(眼轴长度≤20.50mm)、晶状体大及巩膜厚,多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等。合并症的手术风险高,术前充分降低眼压,术中酌情先行后巩膜切开术,可降低术中或术后风险,有望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5.
背景病理性近视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国内外近期研究提示病理性近视发病过程中有免疫反应的参与,而炎症反应是影响免疫状态的重要原因。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病理性近视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病理性近视患者30例为病理性近视组,单纯性近视30例为单纯近视组,正常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抽取所有受试者晨间空腹静脉血2ml,离心后取上清,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析,检测血清hs—CRP。结果病理性近视组年龄19—48岁,平均(30±10)岁;等效球镜屈光度为(-6.00~-22.00)D。单纯性近视组年龄17~45岁,平均(32±8)岁;等效球镜屈光度为(~1.00—600)D。正常对照组年龄18~46岁,平均(32±9)岁;等效球镜屈光度为(-1.00~+1.00)D。病理性近视组hs-CRP浓度为(3.68±1.15)mmol/L,与单纯性近视组的(1.99±0.68)mmol/L和正常对照组的(2.11±O.66)mmol/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0.69,P〈0.01;q=9.91,P〈0.01)。病理性近视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与屈光度无明显相关性(R2=0.037,P〉0.05)。结论病理性近视患者可能存在hs—CRP参与的炎症反应,hs—CRP在病理性近视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6.
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临床医师诊断水平的提高,脉络膜转移癌的确诊率明显提高.脉络膜转移癌能够提供原发癌转移的早期诊断依据,及时发现、诊断对治疗脉络膜转移癌十分重要.本研究总结脉络膜转移癌的诊疗情况.  相似文献   
57.
急性视网膜坏死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以急性葡萄膜炎、玻璃体炎、闭塞性视网膜动脉炎、视网膜全层坏死为显著特征,晚期常并发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急性视网膜坏死病程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常导致患者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力丧失.目前临床上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误诊情况时有发生,治疗不及时或缺乏对因用药,而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人疱疹病毒4型与急性视网膜坏死有相关性,也有研究者对其免疫遗传机制和用药方案进行了探讨.笔者就目前国内外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与同道交瀛.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培养布南色林的单晶,以验证所合成的化合物为布南色林。方法 通过温度、质量浓度、溶剂的考察,选择合适的条件,培养出大小适合X射线单晶衍射检测的布南色林单晶。结果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显示所得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证明布南色林的化学结构正确。结论 采用本法可很好地获得大小适合X射线单晶衍射检测的布南色林单晶,并确证了其空间结构,提示合成的布南色林结构正确。  相似文献   
59.
脉络膜视网膜活检术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病因诊断一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叶俊杰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3):232-233,I013
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retinalnecrosis,ARN)是疱疹族病毒感染所致的视网膜炎。表现为广泛视网膜全层坏死,病情进展迅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65%的患者双眼发病,80%~85%的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短期可导致失明。ARN主要为单纯疱疹...  相似文献   
60.
丙氧鸟苷治疗高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retinalnecrosisARN是疱疹族病毒感染所致的视网膜炎,约65%的患者双眼受累。ARN的病理基础为严重闭塞性动脉炎,临床表现为视网膜全层坏死,周边病损显著,伴有显著的玻璃体混浊。如治疗不及时,病情进展迅速,可致玻璃体机化膜生成,继而发展成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约为86%。如发生小动脉阻塞性视神经病变,将立即导致视力完全丧失1~3。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发病年龄为双高峰4。青年组平均年龄为33岁,主要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simplexvirus1HSV1感染;高龄组平均年龄为45岁,多数病例在50岁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