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7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5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脑结构的网络效率及节点效率属性的异同,分析抑郁症患者大脑全局信息处理模式和脑区间信息整合效率的改变,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7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3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利用解剖学自动标记模板将整个大脑划分为90个区域,同时对全脑进行确定性纤维追踪,构建脑结构二值化网络.并对所得抑郁症组与对照组脑结构网络的效率属性值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 (1)2组脑网络分别与相匹配的随机网络比较:网络全局效率均与随机网络相似;网络局部效率均大于随机网络.(2)抑郁症组网络全局效率(0.86±0.01)较对照组(0.87±0.01)下降(t=-2.31;P =0.02).(3)抑郁症组节点全局效率属性值较对照组(右侧额上回眶部:0.41±0.04与0.44±0.02;左侧颞中回颞极:0.31 ±0.02与0.33±0.03)下降(t=-3.52、-3.84;P=0.0008、0.0003;通过多重校正).(4)抑郁症组右侧额上回眶部全局效率属性值与HAMD17总分呈负相关(r=-0.46,P=0.02).结论 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大脑都具有高效经济的“小世界”式的信息处理模式.抑郁症患者脑区间信息整合的能力已受损,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2.
持续静脉应用地尔硫Zhuo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应用地尔硫Zhuo(Dil)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4例硝酸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UA患者静脉应用Dil,首先按初始剂量1μg/kg·min^-1的速度持续静脉注入。Dil静脉维持治疗期间若仍有心绞痛发作,则剂量由1μg/kg·min^-1增加至3μg/kg·min^-1;最大至5μg/kg·min^-1,心绞痛发作消失即按有效剂量维持48h后改为口服。如果在5μg/kg·min^-1剂量下心绞痛仍不缓解或仍有发作,则认为治疗无效,需更改治疗方案。用药过程中同时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变化及有无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副作用。结果:54例UA患者开始应用Dil前48h内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为3.19±3.35(1-20)次,给予Dil治疗后,初始剂量1μg/kg·min^-1的有效率为83%(45/54),其余9例患者加大Dil剂量至3μg/kg·min^-1后心绞痛亦全部得到控制,总有效率高达100%。治疗过程中,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和/或药物剂量的增加,其心率、血压和率压积均逐渐下降,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显著(P<0.05),无1例在Dil治疗期间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除2例发生可逆性I°房室传导阻滞外无其它严重副作用。结论:对于硝酸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Dil是一种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3.
目的验证某种单兵武器发射时冲击波对豚鼠鼓膜的损伤效应,为听觉器官冲击伤的防治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同等条件下的雄性健康豚鼠4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均放置于单兵武器发射手的位置,其中实验组是在武器发射过程中布放,对照组在实验间隙布放,放置持续时间一致。通过对其前庭器官解剖病理学检查结果,评估其在武器发射时受冲击波影响的损伤程度。结果武器发射结束后96.7%的实验组豚鼠出现鼓膜破裂等前庭器官损伤,而对照组豚鼠没有出现损伤。结论某单兵武器发射会引起豚鼠的前庭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24.
按照《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选择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250、500、1000 mg/kg四乙酰基二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TADB)染毒剂量组和对照组,经口连续灌胃28 d。观察动物一般表现,进行血尿常规、生化、组织病理学检测,并计算食物利用率及脏器系数。结果发现TADB可致大鼠部分血液指标、肝和肾组织病理改变,提示TADB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5.
患者,女,82岁,于2009-07-20因突然出现胸闷、气促、不能平卧6 h,伴全身大汗,持续不能缓解而急诊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前分支阻滞,V2~3 ST段抬高0.3 mV,心肌酶谱正常,拟诊急性左心衰竭、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史10余年,曾在多家医院就诊,给予抗炎、平喘、解痉等治疗,平时发作时给予普米克气雾剂(布地奈德气雾剂,Pulmicort)治疗有效.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本次发病前2 d有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自己给予普米克气雾剂治疗,但无发热、咳嗽.  相似文献   
26.
随着医学检验学在临床医学中所起的重要的作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已成为临床医生正确诊断、病情检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预防疾病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它的独特研究领域、性质和作用,使其成为一门理论和实践性极强的边缘性应用学科[1].在该学科的教学中,如何抓住重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检验人才,结合我校大力提倡"围绕教育路线,实行自主改革"的前提条件下,对医学检验专业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教学引入了"立体式教学法" [2]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收集近6年来我院收治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其诱发因素、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发病特点,探讨冠心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8.
P血型系统是一种发生率较低的红细胞血型系统。文献报道的p和P^k表现型个体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个体的发生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性细胞毒作用被认为是Anti-PP1P^k,Anti-P引起习惯性流产的机制。降低母体血液中抗体水平能治疗P血型不合引起的习惯性流产,方法有:血浆置换法、特异性抗体吸收法和选择性抗体清除法。  相似文献   
29.
三磷酸腺苷诱导U937细胞凋亡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诱导U937细胞凋亡过程中p73 mRNA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研究p73基因在U937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ATP诱导U937细胞凋亡,凋亡指标采用细胞形态学、DNA片段电泳、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等方法;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检测p73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ATP可诱导U937细胞凋亡。0.25 g/L的ATP作用于U937细胞24 h,光镜下见细胞出现较明显的聚集现象,胞膜皱缩,细胞体积缩小,Wright's+Giemsa.染色见胞核浓缩、核碎裂等现象,DNA片断电泳见清晰的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0.25 g/L ATP作用于U937细胞24 h、36 h、48 h,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33%、11.90%、35.49%,并使细胞阻滞在G2~M+S期,而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仅为1.09%;半定量RT-PC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仅48 h组p73 mRNA的表达下调。结论:ATP可诱导U937细胞凋亡。在U937细胞凋亡早期,p73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0.
采用MTT法对6例白血病细胞进行体外敏感试验。结果显示终浓度为600μg/ml的绞股蓝总甙对粒系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一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作用欠佳,与部份常用化疗药进行比较,其体外抑制率高于长春新碱(p<0.05),与柔红霉素、氨甲喋呤和阿糖胞苷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