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01.
Vasostatin基因对胰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 vasostatin 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作用,探讨其对胰腺癌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小管形成实验研究 vasostatin 对体外血管生成的影响,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观察 vasostatin 对体内血管生成的作用。复制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10~8pfu Ad-vasostatin、10~8pfu Ad-lacZ 及缓冲液,观察移植瘤生长曲线及瘤重。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研究 vasostatin 对胰腺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中,Ad-vasostatin 组细胞数较少,细胞排列连续性差,可见条索状细胞链,但中空闭合管状结构缺如。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提示 Ad-vasostatin 组的血管纹理欠清晰,小血管分布凌乱、稀疏,形态不规整,小血管分支少,多数在第二、第三级,极少数达到第四级。肿瘤生长3周后,Ad-vasostatin 组移植瘤瘤重(112mg±78mg)显著小于 Ad-laeZ 组(322mg±148mg)(P<0.05)及缓冲液组(468mg±160mg)(P<0.0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Ad-vasostatin 组肿瘤组织 MVD[(76.2±16.8)个/mm~2]显著低于 Ad-lacZ 组[(144.0±16.6)个/mm~2]与缓冲液组[(147.0±22.7)个/mm~2)(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 vasostatin 基因可显著抑制体内、外血管生成,vasostatin 基因对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是其抑制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2.
李谚语  刘丽  范颖  李军  张英利  卢健 《天津中医药》2018,35(12):935-938
[目的] 研究保肝汤对四氯化碳(CCl4)致慢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护肝片组、保肝汤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14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在实验第1、3、10、16、22、25、28天腹腔注射0.5% CCl4;于造模后第10天开始灌胃,其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护肝片及保肝汤高、中、低剂量组给予灌胃药液。第30天灌胃2 h后称质量、处死,并收集各组肝组织及血清标本,检测指标含量,计算肝脏指数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丙氨酶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酶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肝组织病理学,可见多处大片肝细胞脂肪变性,并见多处灶状坏死;与模型组比较,保肝汤高、中、低剂量组ALT、AST降低,AST/ALT升高(P<0.05),保肝汤中、低剂量组MDA降低(P<0.05);保肝汤各剂量组明显改善肝组织及形态结构。[结论] 保肝汤能够减轻CCl4对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以保肝汤中剂量组作用最优;作用机制与抑制肝损伤后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03.
α1受体拮抗剂DDPH模拟代谢物的合成及其降压活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设计并合成了 11个α1受体拮抗剂DDPH模拟代谢物 (Ⅰ1)~ (Ⅰ11) .目的物以相应的醚酮 (Ⅶ1)~ (Ⅶ3 ) ,(Ⅷ )和取代苯乙胺 (Ⅲ1)~ (Ⅲ3 )经缩合、还原及成盐制得 .化合物 (Ⅶ1) ,(Ⅶ2 )是以 2 ,6 二甲苯氧丙酮经硝化、还原、重氮化、水解制得 .化合物 (Ⅷ )以 2 甲苯酚为原料 ,经羟甲基化并与溴丙酮缩合制得 .目的物及重要中间体的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证 .目的物的急性降压试验表明 :部分目的物有不同程度的降压活性 ,其中 (Ⅰ5)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04.
四逆散及不同配伍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四逆散及其不同配伍干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效用。方法:将动物分为14组,采用免疫法造模,以大鼠一般状况、结肠组织大体情况、结肠组织病理变化,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结肠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活性作为观察与检测指标。结果:模型组各项指标均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结肠损伤程度评分为4.00±0.67,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组的结肠损伤程度均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结肠病理组织学评分(4.40±1.07)明显高于正常组(0.40±0.52),P0.01,余各药组结肠病理组织变化呈好转趋势,其中,四逆散组(2.80±0.79)和柴芍枳组(3.20±0.79)、柴芍甘组(3.40±0.70)、柴芍组(3.20±0.79)、柴枳组效果明显(3.33±0.71),P0.05;四逆散及其不同配伍能够提高模型大鼠的胸腺指数(P0.05)与脾脏指数(P0.01);模型组结肠组织NF-κB平均吸光度为0.088±0.009,各组NF-κB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以四逆散全方组(0.023±0.006)效果最为明显(P0.01)。结论:四逆散能够干预实验性UC,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刺激免疫器官分泌免疫细胞,抑制NF-κB的激活来实现的;四逆散全方作用最为理想,柴胡、芍药发挥了君药与臣药的的重要配伍作用,甘草作为使药,其协调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胸腺细胞增殖的刺激。  相似文献   
305.
核骨架/核基质结合区及其功能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的研究只能用结合试验来证明核基质结合区(MARs)的存在,对其真正的功能了解甚少。直到最近,人们才发现了MARs的一些生物学活性,MARs参与襻环的形成和染色体的高级包装,在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和凋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MARs的生物学功能仍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本文主要就MARs的结构、在转录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它一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6.
目的 探究补肾健脾活血方对废用性肌萎缩的影响及过程中肌蛋白合成与分解机制。方法 选取40只2月龄雌性大鼠,分为5组:空白组(A)、造模组(B)、低药量组(C)、中药量组(D)、高药量组(E),每组8只。除A组自由活动外,其余4组按照尾部悬吊法进行造模。C、D、E组给予不同剂量补肾健脾活血汤干预,A、B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给药28 d后处死大鼠,称重比目鱼肌,测量湿重/体质量比。采用HE染色法对比目鱼肌肌肉组织形态与细胞核聚集状态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ELISA检测补肾健脾活血方对血清中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的干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补肾健脾活血方对比目鱼肌肌肉组织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AKT)、SMAD蛋白3(Smad3)、叉头蛋白转录因子(FOXO1)、肌萎缩F-box蛋白(MAFbx)、肌环指蛋白-1(MuRF1)蛋白表达的干预情况。结果 形态学观察显示,同A组相比,B组大鼠比目鱼肌湿重/体质量比值显著降低(P<0.01),肌纤维横截面明显减少,肌纤维密度明显增加,肌纤维间筋膜横截面明显增加,肌束间筋膜横截面明显减少,细胞核高度聚集;同B组...  相似文献   
307.
目的:了解医学生学习动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及医学生学习动机变化趋势及其规律,为医学教育的精准改革与完善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参考。方法:对某校医学生进行3年的学习动机跟踪调查,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和单因素重复测量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父母学历、母亲职业、月均收入对医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研究结果显示,“求知进取”“自我成就”“体验刺激”“确定监管”“内部监管”5个维度得分在3年跟踪调查间呈现先高后低的改变,“无动机”维度和“外部监管”动机得分呈现先低后高趋势。结论:医学生学习动机受“母亲职业”和“月均收入”“父母学历”等多因素影响,随着年级增加,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外在学习动机的外部监管动机提高,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健康的学习维持方式。  相似文献   
308.
目的 研究伏立康唑导致视觉损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 收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纳入的伏立康唑导致视觉损害的病例。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用法用量、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处理及转归等信息。结果 共纳入75例患者,其中男性53例(70.67%),女性22例(29.33%);年龄9~96岁,年龄≥60岁者48例,占比(64.00%)最大。视觉损害多发生在用药后第1~3天,共51例(68.92%)。持续时间集中在1~7d,共49例(72.06%)。视觉损害表现为幻视、畏光、视力模糊、色视、复视。结论 伏立康唑导致的视觉损害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跨度较大,与药品说明书的描述有差异,建议用药期间应全程监护患者视力改变,尽可能完善眼科检查、伏立康唑谷浓度,有条件者可完善基因监测,指导临床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9.
目的研究欧洲凤尾蕨Pteris cretica中蕨素类化学成分。方法结合蕨素UV特征吸收及MSn裂解规律,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C18半制备柱等多种柱色谱进行蕨素类成分目标分离纯化,并应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欧洲凤尾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C14蕨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S)-蕨素T(1)、(2S,3S)-蕨素C 3-O-β-D-葡萄糖苷(2)、(2R,3S)-蕨素C 3-O-β-D-葡萄糖苷(3)、(2S)-蕨素B 14-O-β-葡萄糖苷(4)、6-(1,2-二羟乙基)-2,5,7-三甲基-1-茚-1(5)、(2R,3S)-蕨素C(6)、(2S,3S)-蕨素C(7)、(2S)-蕨素P(8)、(2R,3S)-蕨素S(9)、(2S,3S)-蕨素S(10)、(2R,3S)-蕨素Q(11)、(2S,3S)-蕨素Q(12)、(2S,3S)-蕨素C 14-O-β-D-葡萄糖苷(13)、(2R,3S)-蕨素C 14-O-β-D-葡萄糖苷(14)、(2S,3S)-蕨素S 14-O-β-D-葡萄糖苷(15)、脱氢蕨素B(16)、(2R,3S)-蕨素Q 3-O-β-D-葡萄糖苷(17)、(2S,3S)-蕨素Q3-O-β-D-葡萄糖苷(18)、(2S,3S)-蕨素T14-O-β-D-葡萄糖苷(19)。结论化合物2~5、10、11、14~19为首次从欧洲凤尾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10.
目的 探讨采取保护动机理论(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PMT)护理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合并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治疗,干预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PMT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月经恢复率、排卵率、临床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保护动机理论对PCOS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月经恢复率、排卵率和妊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