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课堂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评价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是衡量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用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从1988年开始基础部使用教学质量评估表对所属17个教研室的120名授课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基本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各位授课老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关于医学文献检索课应增加有关教学内容的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就当前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单一、不利于学生信息素质全面培养的问题,提出增加医学信息源概论、信息评价、信息分析与利用、循证医学信息检索、信息道德、医院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全面的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13.
从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特色文献及数据库建设;服务地方特色文化、民族文化;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对2006年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策略的研究成果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儿童就医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难题,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儿科专业设置调整、医学生不愿从事儿科临床工作等因素是症结所在,未来要通过倡导儿科的公益性、恢复儿科专业设置、完善用人机制等方法,缓解儿童就医难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前 ,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已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体系。其中 ,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教育是主体。长期以来 ,各类办学机构尤其是高校图书情报系或信息管理系 ,都把增养目标定为“为各类型图书馆、情报机构培养适用人才”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已把办学方向定位为“向大、中城市各类型图书馆、情报机构培养人才” ,这一点从毕业生就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授课内容上可以反映出来。面向基层图书馆、即向县级市、县及以下图书馆培养人才这一办学方向 ,一直被我们所忽略。这一问题应引起重视。1 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面向基层办学的必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医学文献检索课在高校文献检索课中是最具特色的。客观地说,医学文献检索课在高校各专业的文献检索课中是发展最快、水平相对较高的。与其他专业的文献检索课相比,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也是比较深入和具有专业特点的。随着医学文献检索工具的迅速发展和改善,现有的医学文献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为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黑龙江省委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将实施文化素质提升、文化事业惠民、文化产业开发等"八大工程",建设文化强省。  相似文献   
18.
2009至2010学年第1学期,牡丹江医学院对本科生医学文献检索课进行了教学改革,现将情况作简要总结、分析,愿与同行交流。1教学改革的初衷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本科生的信息能力、创新能力比较薄弱,而医学本科生的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差距更大,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概况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中增加医学信息检索内容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施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至今取得的成绩使得一些发达国家医学图书馆同行称慕,认为我们在困难较多的情况下,取得了优于他们的全国性业绩。但就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而言,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医学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文献检索基础知识、手工检索工具、医学数据库和网络医学信息查询三部分,最突出的问题是只讲文献检索,不讲文献评价、文献分析与利用,使得医学文献检索课成为一门单纯培养学生文献检索技能的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