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目的: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CIDI-3.0)的纸笔版(Paper and Pencil Interview,PAPI)和计算机辅助版(Computer Assisted Personal Interview,CAPI)进行成本分析,为选择最小成本的版本提供经济学依据。方法:收集以使用CIDI-3.0进行临床评估时的相关信息,采用卫生经济学中成本分析方法,分别估计采用PAPI与CAPI两种版本进行调查时所需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并比较两种版本的成本差值。结果:(1)通过设定样本量、访谈员和录入员人数为自变量,采用由软件费、问卷印刷费、劳务费、计算机购置和折旧费所决定的成本系数,推导出CIDI-3.0两个版本的成本差值计算公式;(2)在确定样本量,并限定总体调查时间的条件下,根据北京地区物价水平,提供了由访谈员人数和录入员人数确定最小成本选择方式。结论:选择在社区和综合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所需的最佳版本,取决于样本量,雇佣访谈员人数,录入员人数,总体调查时间以及本地成本系数。  相似文献   
52.
目的了解SARS流行期间北京三所全国重点高校封闭式管理的在校学生焦虑与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一般状况调查表 ,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北京三所全国重点高校的 62 8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5 98名学生出现焦虑症状 ,检出率为 9.5 % ;有 185 7名学生出现抑郁症状 ,检出率为 2 9.6% ;男生焦虑及抑郁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 (χ2 焦虑 =10 .73 ,P <0 .0 1;χ2 抑郁 =3 4.13 ,P <0 .0 1) ;文科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理工科学生 (χ2 =8.87,P <0 .0 1) ,而理工科学生高于医科学生 (χ2 =10 .15 ,P <0 .0 1) ;对不同专业抑郁症状检出率进行分析亦得类似结果 ,文科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理工科学生 (χ2 =6.43 ,P =0 .0 11) ,而理工科学生高于医科学生 (χ2 =13 .2 9,P <0 .0 1) ;本科生、研究生各年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 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医学专业 (OR 焦虑 =1.495 ;OR 抑郁 =1.164 )、不了解SARS防治措施 (OR 焦虑=1.3 63 ;OR 抑郁 =1.2 14 )、认为学校防治措施效果不明显 (OR 焦虑 =1.2 3 0 ;OR 抑郁 =1.2 65 )、对政府最终战胜SARS缺乏信心 (OR 焦虑 =4.92 4;OR 抑郁 =3 .499)是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的  相似文献   
53.
青少年吸烟行为和烟草知识与大众传媒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青少年的吸烟行为和烟草知识及其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设计和提供的“全球青年与烟草调查核心问卷”,以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山东、重庆、广东四省市200所中学的11957名初中生自评后收回。结果:调查对象中有22.3%的学生曾尝试过吸烟,吸烟率为4.9%;对吸烟和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影响吸烟行为(OR=1.74和1.58);大众传播媒介和社交活动中的禁烟的宣传是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OR=0.80和0.85),影视吸烟形象、香烟商标、香烟广告和宣传等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OR=1.59~1.68)。结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吸烟行为和烟草知识有重要影响,应该建立青少年控烟的综合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和评价脑电图引导的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以及刺激不同位点对疗效的影响。 方法:于2004-12/2005-12选择两所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的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严格区组随机化方法按照处理方式与刺激位点不同共分为4组。其中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1配比),按照刺激位点[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和双侧顶叶]不同又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分两组,分别为额叶治疗组、顶叶治疗组,额叶对照组和顶叶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对照、双盲设计。刺激频率依据每位患者脑电图的主频值而定,强度为每位患者运动阈值的80%,经颅磁刺激或模拟经颅磁刺激都将磁极安放在双侧背外侧前额叶或双侧顶叶皮质,每次治疗20min(20小节,每小节1min,连续刺激4s,间歇56s),治疗5次/周,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治疗2周后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减分率=[ln(治疗前阳性/阴性症状评分)-ln(治疗2周后阳性/阴性症状评分)]/[ln(治疗前阳性/阴性症状评分)-ln(7)]。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总体进步分7级:0:未评;I:进步非常明显;2:进步明显;3=稍有进步;4=无变化;5=稍有恶化;6=明显恶化;7=恶化非常明显。 结果:在67例患者中,完成2周治疗的患者63例,脱落4例(5%)。其中,额叶治疗组有3例,顶叶治疗组有1例。①治疗组治疗后的阳性症状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的阴性症状改善程度差异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治疗组治疗2周后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3.3&;#177;0.9),(3.6&;#177;0.7)分,t=-1.344,P=0.184]。③刺激双侧背外侧前额叶或双侧顶叶皮质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无差异。④除1例患者因出现精神兴奋性增强而退出治疗外,未观察到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其优点是无创、安全、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5.
目的:描述我国孤独症归因残疾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定残疾康复相关的政策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获得的2~17岁儿童青少年585 679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2~3岁88 716人,4~6岁84 411人,7~17岁412 552人。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我国孤独症归因残疾率及其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结果:共诊断孤独症患者124例,其中2~3岁17例,4~6岁46例,7~17岁61例。孤独症归因残疾率为2.12/10 000,2~3岁、4~6岁和7~17岁年龄组孤独症归因残疾率为1.92/10 000、5.45/10 000、1.48/10 000。男性孤独症归因残疾率显著高于女性(2.81/10 000vs.1.48/10 000,P<0.001)。城镇与农村的孤独症归因残疾率(2.11/10 000 vs.2.13/10 000)、不同民族的孤独症归因残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17岁的精神残疾患者中,归因于孤独症者占11.8%。在2~3岁和4~6岁的精神残疾患者中,归因于孤独症者分别占22.1%和22.4%。结论:孤独症是我国学龄前期人群精神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增加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56.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和强迫障碍(OCD)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的特征性表现。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修订版(DSM-IV-TR)或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诊断标准的28例GAD、25例OCD及39例健康对照。全部研究对象完成高分辨率结构磁共振成像扫描,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估患者的焦虑或强迫症状严重程度。在全脑范围内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分别比较各组研究对象之间灰质体积的差异,并探讨GAD和OCD患者全脑灰质体积与HAMA和Y-BOCS总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GAD左侧前扣带回脑区灰质体积增加(P=0.016,小体积校正),OCD患者双侧眶额皮层等脑区灰质体积下降(P0.001,未校正);GAD患者较OCD患者在双侧眶额皮层等多个脑区灰质体积增加(P0.001,未校正)。GAD患者的HAMA总分与右侧颞叶的灰质体积增加相关,而OCD患者的HAMA总分则与眶额皮层等脑区的灰质体积变化相关(P0.001,未校正)。讨论:GAD和OCD患者并未共享相同的灰质体积异常脑区,两种疾病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大脑结构特征,并且其焦虑症状具有不同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大学新生入学后抑郁症状的自然变化过程,以及影响此变化的社会心理学因素。方法:对北京市2所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平均每半年1次,共5次的调查。采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问卷、焦虑自评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睡眠时间、运动习惯作为抑郁症状和危险因素的评估工具。随后使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分析方法预测危险因素。结果:共对1339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在第2次和第3次随访时抑郁症状得分升高,随后第4次和第5次随访时抑郁症状得分下降到入学时水平。其中男生(Coef=-1.01,SE=0.42,P=0.017),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Coef=3.89,SE=1.42,P=0.006),神经质(Coef=0.79,SE=0.23,P=0.001),自尊(Coef=-1.57,SE=0.25,P0.001),焦虑(Coef=4.79,SE=0.16,P0.001),生活事件(Coef=0.08,SE=0.01,P0.001),白天嗜睡(Coef=0.80,SE=4.56,P0.001)与抑郁症状相关联。结论:大学第一年是抑郁症状发生的高发时期,其中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高神经质、低自尊、高焦虑水平、白天嗜睡和生活事件可能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8.
矿区居民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性病预防的干预研究,建立社区艾滋病/性病综合预防干预的模式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650名矿区居民,进行多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4个月,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矿区居民预防艾滋病/性病教育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矿区居民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由59.08%提高到86.98%,对待艾滋病/性病的态度和自愿咨询检查意向大部分转变为正性的态度(83.28%)和意向(89.11%)。结论 矿区居民开展以矿区为单位,以居民为对象的艾滋病/性病干预效果显,有进一步研究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9.
60.
综合医院非精神/心理科门诊焦虑障碍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非精神/心理科门诊患者焦虑障碍的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应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CIDI-3.0)对北京、西安、广州3城市3级别的9家综合医院非精神科门诊≥15岁的1083例患者进行筛查与诊断,调查综合医院非精神科门诊焦虑障碍的检出率,并分析焦虑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检出焦虑障碍患者82例,检出率为7.6%,其中合并特殊恐惧症(3.2%)和强迫症(2.8%)较多见。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科就诊(OR=1.93)、年龄15~39岁(OR=2.56)、受教育年限≤6年(OR=3.38)的患者更易患焦虑障碍。结论:综合医院非精神科门诊患者中合并焦虑障碍多见,年轻、受教育程度低可能为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内科患者较多合并有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