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14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81.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壁瘤形成的阻抑效应及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发病12h以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患者随机分为直接PCI(A组36例),溶栓治疗(B组:31例),常规药物治疗(C组31例);各组患者均在治疗后1周、24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评价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局部室壁运动积分(RWMI)、心室收缩同步性(VSS)和心功能(HF)等参数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1周和24周时,A组RWMI、VSS和HF均优于B组和C组,均P<0.05。A组和B组24周时上述各参数均优于1周。C组VSS参数中相角程在24周时较1周有所改善,余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治疗和溶栓对AMI患者室壁瘤有阻抑作用且改善心功能,而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82.
<正> 三例安置AAI起搏器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9~72岁,病程3~7年。临床症状均有头晕、心悸、乏力,二例尚有黑矇,短暂晕厥,伴心绞痛发作,不能从事一般体力活动。查体:三例均无心脏扩大,心率35~60次/分。ECG,Holter和TEAP检查符合SSS诊断标准。P-R间期正常,文氏阻滞点>130次/分,为AAI起搏适应证。三例患者全部采用J形心房电极,一例为秦明公司Pinnacle 8619 AAI-J形电极起搏器,二例为Biotronik公司DJP-60UP-J形电极,配用Siemens公司658 K型起搏器。三例患者的心房起搏参数:起搏电压阈值0.3~0.7V,感知度P波2.5~3.9mV,阻抗480~600Ω,脉宽0.5~0.6ms。 AAI起搏器植入前后均行常规平衡法~(90)mTc心室造影,以LAO 30°采集32帧图象,综合各图象经计算机处理后结果见附表。  相似文献   
283.
门诊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经选择的 36例门诊病人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 ,探讨其可行性及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 :选择 36例门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并符合冠脉造影指征的病人 ,行择期经皮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观察指标包括 :(1)冠脉造影成功率 ,即成功完成冠脉造影患者数占患者总数的  相似文献   
28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KillipⅡ~Ⅲ级患者 3 0天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功能Killip分级分为心功能KillipⅠ级组 91例 ,其中接受PCI治疗 3 8例 ;心功能KillipⅡ~Ⅲ级组 77例 ,其中接受PCI治疗 44例。分别比较第 1个月、第 2~ 12个月患者死亡率。结果 :在心功能KillipⅡ~Ⅲ级组中 ,接受PCI治疗患者第 1个月、第 2~ 12个月死亡率较非PCI治疗患者明显下降 ( 6 8%vs.18 2 %、9 1%vs.12 1% )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心功能KillipⅠ级组中 ,接受PCI治疗患者第 1个月死亡率较非PCI治疗患者下降 ( 2 6%vs .5 7%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第 2~ 12个月死亡率较非PCI治疗患者无显著差别。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KillipⅡ~Ⅲ级患者 1个月内行PCI治疗能减少死亡率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85.
[摘要] 目的 探讨依替巴肽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 选择急性STEMI患者16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0 min静脉给予前列地尔,术后维持7 d;而观察组术中冠状动脉内给予依替巴肽,术后静脉持续18 h。观察pPCI术前及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 IRA)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 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幅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ST-segment resolution,STR)程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 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术前值及术后峰值,入院时和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术后48 h及术后1周心肌声学造影。 结果 2组患者在基本资料、造影及介入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PCI术后cTFC帧数、CK-MB和cTNI峰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TIMI 3级血流、90 min心电图STR程度、术后48 h和1周局部心肌血流量及1周后LVEF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结论 依替巴肽联合静脉注射前列地尔可有效地改善急性STEMI心肌灌注,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86.
目的 :心脏作功的状态如何 ,取决于心脏能否保持正常生理性的激动、传导和收缩、舒张顺序 ,心脏的作功是否协调有序 ,从而保证心脏作功处于最佳状态 ,产生良好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我们通过将心室起搏位点定于希氏束近段 ,比较了实验犬右房 -希氏束 (RA -His)起搏和右房 -右室尖 (RA -RVA)起搏时的心功能参数 ,探讨RA -His顺序心脏起搏时的心脏收缩 /舒张功能、血液动力学和电生理学变化特点。方法 :实验选用健康犬 2 0只 ,3%戊巴比妥钠 ( 30mg/kg体重 )实施静脉麻醉 ,机械通气下 ,开胸暴露心脏 ,缝制心包床 ,将特制铂金电…  相似文献   
287.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TRA pPCI与TFA p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2 0 8例 [男性 159例 ,女性 49例 ,平均年龄 (58 9± 11 9)岁 ]发病在 12h内的AMI患者 ,随机分为TRA pPCI组 10 6例 ,TFA pPCI组 10 2例。比较两种入径 pPCI各操作时程和疗效及术后出血、血栓 /栓塞和血管并发症 ;观察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并评价药物预防和解痉效果。并随访比较TRA pPCI组术后 1个月双侧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及桡动脉血管并发症。结果 TRA pPCI组和TFA pPCI组各 2例患者因入径血管困难而交叉调组。TR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6支 ,其中完全闭塞病变 2 8支。TF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2支 ,完全闭塞 3 4支。两组患者在桡 /股动脉穿刺时间、指引导管置入时间、病人到达医院至球囊开始扩张时间、总pPCI时程无明显差异 [(18 3± 3 3 )s比 (16 9± 4 2 )s ;(6 0± 1 6)min比 (5 8± 0 9)min ;(45 3± 19 6)min比 (42 8± 2 2 7)min ;(49 2± 2 4 1)min比 (46 5± 2 6 4)min ,P均 >0 0 5]。两组一次入径血管穿刺成功率、梗死相关动脉 (IRA)开通率和PCI成功率亦相似 (93 4%比 96 1% ;10 0 %比 1  相似文献   
288.
郝清卿  郝国贞  张一达  傅向华 《临床荟萃》2006,21(21):1549-1550
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血管扩张药、利尿剂、强心剂和其他药物的使用使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难以控制,特别是合并严重电解质紊乱者,病死率较高。血液滤过目前主要用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药物或毒物中毒等治疗,但应用于心肌梗死后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尚在探索中,国内报道较少。我们应用血液滤过治疗了22例心肌梗死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9.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ransradial revascularization of cutting balloon for in-stent restenosis$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石家庄050000 13803339990@傅向华  相似文献   
2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