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和pbp2b基因扩增产物图谱的相关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其它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对40株青霉素敏感菌株和30株青霉素不敏感菌株进行pbp2b基因扩增产物RFLP图谱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E-试验和K-B纸片法进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通过用特异性引物pF和pR对肺炎链球菌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反应。结果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为9.9%~14.6%;40株青霉素敏感菌株(MICs≤0.094μg/ml)中的39株(97.5%)为s1、s2和s3三种之一,1株为r1;30株青霉素不敏感菌株(MICs≥0.12μg/ml)中的26株(86.7%)为r1-16六种之一,其余4株为s1。结论 青霉素和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对北京地区的肺炎链球菌具有活性;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和pbp2b基因扩增产物图谱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和血清型分布及隐匿性耐药克隆株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者耐药菌株的流行情况,比较携带者菌株血清型与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血清型的符合率,寻找单个患儿同时携带第三和耐药菌株的可能性。方法 (1)对1997年11月~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普通门诊登记的3个月~5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2)采集鼻咽拭子和尿标本,培养、分离和鉴定肺炎链球菌,并测定尿标本中的抗生素活性;(3)根据NCCLS方法使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呋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死亡病例中大肠埃希菌(E.coli)感染的地位。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肺炎组200例和非感染性疾病(对照组)34例的尸检病理标本,应用PCR和Southern blot技术检测E.coli特异性uidA基因片断,并复习患儿临床资料。结果肺炎组中,PCR和Southern blot对E.coli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CR:5.0% vs. 0,掊2=11.37,P0.01;Southern blot:21.5% vs. 5.9%,掊2=4.56,P0.05);晚发型肺炎E.coli检出率明显高于早发型(PCR:8.2%vs.1.9%,掊2=4.18,P0.05;Southern blot:26.8% vs. 16.5%,掊2=4.48,P0.05)。1980年前E.coli检出率高于1981年后(Southern blot法:28.0%vs.15.0%,掊2=5.00,P0.05)。E.coli检测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临床表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oli是新生儿重症肺炎死亡病例中的重要病原。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E.coli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纤维结合蛋白基因在我国儿科A族β溶血性链球菌(GAS)中的分布及与大环内酯类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所儿童医院191株病原菌株,48株健康携带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MIC值,确定其药物敏感性;PCR扩增及测序对菌株进行emm分型;PCR检测纤维结合蛋白基因prtF1、prtF2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ermB、ermTR和mefA。结果分离株的ermB阳性的有186株,ermTR阳性的有11株,prtF1、prtF2及两者同为阳性的菌株携带率分别为67.36%、66.11%和59.00%,prtF1在病原菌株和健康携带株中没有差别,prtF2在健康分离株携带率高于病原菌株,prtF1、prtF2两者集中在emm12,emm22型菌株中阳性率高,而在emm1、emm4型中很少存在。prtF1和prtF2同时阳性在ermB阳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中更为常见。结论在我国儿科GAS分离株中,以共同携带prtF1/prtF2基因的emm12型菌株为主,多存在于健康儿童中,这可能是造成我国的GAS感染耐药水平高,而侵袭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当前从我国住院肺炎儿童分离的肺炎链球萧血清型分布和不同血清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评估应用疫苗预防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和控制耐药菌传播的价值.方法 肺炎链球菌分离自4家儿童医院呼吸科年龄≤5岁的住院肺炎患儿,采用荚膜肿胀试验进行血清型分析,E试验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79株肺炎链球菌中以19F型为最常见(占60.6%),其次为19A(9.7%)、23F(9.3%)和6B(5.4%),7价结合疫苗(PCV7)覆盖率为81.0%,PCV7在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和敏感菌株中的覆盖率分别为84.2%(202/240)和61.5%(24/39).超过90%的19F和19A型菌株对青霉素不敏感,19F型以中介株为主(71.6%),19A型以耐药株为主(55.6%).结论 住院儿童肺炎病例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以19F、19A、23F和6B型常见;PCV7覆盖大多数肺炎链球菌和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应用该疫苗可有效地预防国内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和阻止耐药菌株传播;非PCV7覆盖的19A型具有较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和疫苗的应用是 2 0世纪医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有效地控制了威胁人类的感染性疾病 ,改变了疾病谱。但是 ,最近的国外文献表明 ,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并没有消失 ,新的病原还在发现 ,感染性疾病仍是全球儿童健康的主要危害 ,疫苗和抗生素本身仍然有很多新的问题有待解决。我国由于有较健全的防疫系统和儿童保健机构 ,儿科临床医生对儿童时期应用的疫苗和疫苗可预防疾病的认识不足 ,而在实际工作中又经常遇到很多与疫苗和免疫接种有关的疑点。因此 ,本期杂志组织国内在这方面有研究的一些专家进行讨论 ,主要涉及国内外的进展并介绍国内已经应用的新近国外应用的疫苗、疫苗的副作用和免疫机制。要讨论的问题也很多 ,不可能面面俱到 ,只是希望通过这次讨论能引起儿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肺炎链球菌疾病及其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链球菌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它可以引起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和中耳炎等疾病。近年来,肺炎链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日渐严重,为临床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提出了挑战。肺炎链球菌疫苗和静脉兔疫球蛋白等预防措施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肺炎链球菌疾病的流行、肺炎链球菌耐药、疫苗和其它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肺炎链球菌疾病肺炎链球菌疾病在2岁以下婴幼儿和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最高。在美国,非白种人,尤其是黑人和土著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病率较高(1、2)。慢性病或免疫功能失调患者,例如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酒…  相似文献   
19.
化脓性中耳炎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小儿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致病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对57例化脓性中耳炎患儿的中耳分泌物进行培养后,采用改良的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对所获得的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60株致病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各19株(31.7%),A族链球菌10株(16.7%);肺炎链球菌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4.7%和63.2%,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均敏感,而流感嗜血杆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36.8%,对第1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则达60%左右。提示: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是小儿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前者除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外,对β-内酰胺类均敏感,因此青霉素类仍为肺炎链球菌中耳炎的首选药物;流感嗜血杆菌则存在着严重的耐药倾向。  相似文献   
20.
红霉素耐药肠球菌ermB基因与转座子Tn1545和Tn917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58株儿童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球菌对红霉素耐药性及其转座子Tn1545和Tn917介导的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eFmB基因的特点。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红霉素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用PCR检测肠球菌ermB、,蝴基因、Tn1545和Tn917。结果158株红霉素MICC50和MIC90都为256μg/ml,红霉素耐药率为94.9%(150株/158株)。在150株红霉素耐药株中,ermB基因的总携带率为70.7%,其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坚韧肠球菌、鸟肠球菌和海氏肠球菌其ermB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78.3%、58.1%、100%、100%、100%,粪肠球菌eFmB基因的携带率高于屎肠球菌(f=6.884,P=0.009);粪肠球菌未检测到,啪基因,只有1株屎肠球菌检测到,卿基因。106株ermB基因阳性红霉素耐药株中,46.2%的菌株eFmB基因同时存在于转座子吼1545和Tn917:ermB基因单纯存在于转座子Tn1545的43株,占40.6%;ermB基因单纯存在于转座子Tn917的1株,占0.9%。结论儿童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肠球菌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基因为ermB基因.并且ermB基因主要是通过转座子Tn1545来携带其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