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及特殊染色方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三种疾病共179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脑脊液细胞学MGG染色、阿立新兰染色和墨汁染色的动态观察,70例结脑同时应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结核抗原的检测.结果 ①结脑特征性的细胞学表现为混合细胞反应.早期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达80%以上,随治疗逐渐下降,1~2个月后以淋巴样细胞反应为主.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敏感性分别为82.9%和85.7%.②化脑急性期脑脊液中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抗生素治疗后迅速下降.③MGG染色、阿立新兰染色和涂片墨汁染色诊断隐脑的阳性率分别为83.3%、81.8%和76.5%.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观察联合应用特殊染色方法,可大大提高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对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石家庄地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我院1996-2005年间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我院共收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患者3929例,其中病毒性脑(膜)炎2506例(63.8%),脑囊虫病682例(17.4%),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411例(10.4%),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303例(7.7%),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27例(0.7%)。2001-2005年,病毒性脑(膜)炎、结脑、化脑、隐脑的病例数较前5年分别增加了53.5%、21.3%、35.3%、77.3%。脑囊虫病病例数较前5年下降了32.4%。病毒性脑(膜)炎主要集中在7~9月份,结脑主要集中在4~6月份。病毒性脑(膜)炎、脑囊虫病、结脑、化脑、隐脑的病死率分别为8.1%、6.9%、22.4%、12.9%、33.3%。结论近5年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局部有增加的趋势,应该提高警惕,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3.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文从预防医学观点出发,对7~18岁不同营养状况男女学生的血压情况进行比较,以探讨血压与青少年现时营养状况间的关系,从而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 调查人群结构 选择同年龄、同性别、不同营养状况的学生相配对,男调查276对828人,女调查280对840人,合计1668人。  相似文献   
24.
25.
[摘要] 目的 评价脑脊液细胞学动态监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117 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 例患者中,结核性 脑膜炎 70 例( 59.83% ),病 毒性 脑膜 炎 30 例( 25.64% ),化 脓性 脑膜 炎 10 例( 8.55% ),隐球 菌性 脑 膜炎 6 例 (5.13% ),脑囊虫病 1 例( 0.85%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主要以混合细胞学反应为主,随着病情的 好转,嗜中性粒细胞逐渐减少,但持续时间较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以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抗感染治疗后,嗜中 性粒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病毒性脑膜炎主要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隐球菌性脑膜炎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测 可直接发现隐球菌,达到病原学诊断;脑囊虫病可见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杀虫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逐渐减 少。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通过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监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评价3种快速检测技术在早期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离心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GeneXpert MTB/RIF技术(简称“GeneXpert技术”)对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胸科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确诊的45例结核性脑膜炎、42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进行分枝杆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校正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以临床诊断为标准,4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分别应用离心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GeneXpert技术检测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分别为4.44%(2/45)、88.89%(40/45)、35.56%(16/45);依次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64.46、13.16、27.23,P值均=0.000)。42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用离心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GeneXpert技术检测分枝杆菌均为阴性。3种检测技术检测分枝杆菌的特异度均为100.00%。结论 改良抗酸染色法较离心涂片法及GeneXpert技术检测分枝杆菌阳性率高,具有较好的确诊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掌握辖区内学生现时营养状况,搞好学生营养不良及肥胖的防治工作。方法按卫生部门《学校卫生监测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的统一要求进行身高、体质量测量及营养状况评定。结果近5年来检测36919名中小学生,其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2.52%,肥胖检出率12.21%;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而肥胖检出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结论近5年来中小学生的肥胖率上升幅度增加,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大防治力度,降低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和肥胖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的长期变化,为进一步做好儿少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该区内1983、1993、2003年监测点校7~18岁学生体质监测资料,并将其1993年前10年和后10年学生形态指标发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983--2003年大连市沙河口区7~18岁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胸围持续增长。前10年男生平均身高和体重增长大于后10年,而平均胸围增长则为后10年大于前10年;女生平均身高增长为前10年大于后10年,而体重和胸围则为后10年增长大于前10年。7~18岁男女生1983、1993、2003年3个不同年度的年增长率高峰有逐渐提前的趋势,男生年增长率高峰在12~13岁,女生较男生早二三年。结论大连市沙河口区7~18岁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发育呈持续增长趋势,男女生胸围发育后10年大于前10年,其身高、体重、胸围形态3项指标发育正在逐渐摆脱“豆芽”形,而朝着健康的形体方向发展。青春期突增表现逐渐提前,提示我们在学生10岁左右即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生的青春期卫生知识和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骨髓巨细胞病毒(HCMV)-pp65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病例组,健康对照组为42例临床和血管超声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骨髓和静脉血pp65巨细胞病毒晚期抗原pp65检测。其中病例组9例pp65阳性病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结果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静脉血巨细胞病毒抗原pp65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骨髓与静脉血巨细胞病毒抗原pp65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骨髓pp65阳性率(57.14%)高于血pp65阳性率(40.48%)。抗病毒药物治疗9例,2例症状明显减轻,2例症状明显好转,4例症状减轻,1例症状无改善。结论HCMV晚期抗原pp65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监测及治疗中有一定应用价值,该方法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检测开辟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 随着睡眠医学的飞速发展,检测睡眠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各具优势。本研究以“金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的结果为标准,探索在中国人群中使用小巧轻便的腕表式睡眠监测仪(Actiwatch)获得相关指标的可靠性,以期为Actiwatch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的121例受试者,受试者进行PSG的同时佩戴Actiwatch,并于第2天清晨填写睡眠日志。收集监测获得的指标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并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Actiwatch在低灵敏度条件下,PSG和Actiwatch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的相关系数为0.53(P<0.05), 配对t检验表明PSG和Actiwatch的T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0,P=0.36)。按年龄分层发现,年龄越小,两者的TST相关性越强,系数最高可达0.92(P<0.05), 配对t检验表明两者TS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7,P=0.35)。按诊断分层发现,PSG正常组中两者的TST相关系数可高达0.79(P<0.05), 配对t检验表明PSG正常组中两者TS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4,P=0.44)。结论: 作为一种可穿戴的居家体动记录仪,腕表式睡眠监测仪Actiwatch的分析参数设定为低灵敏度时,PSG和Actiwatch的TST相关性最高;年龄越小,PSG与Actiwatch的TST相关性越强;PSG正常的受试者PSG和Actiwatch的TST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