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目的:探讨逆转录一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检测汉坦病毒(Hantavirus,HV)感染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用RT—nested—PCR和直接免疫荧光法(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FA)分别检测深圳市200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中捕获的鼠类中HV的感染情况。结果:在76份特异性总抗体阳性的鼠肺标本中,用RT—nested—PCR检出61份抗原阳性,而FA仅检出47份阳性。结论:RT—nested—PCR是一种比较准确的检测汉坦病毒感染的方法,其敏感性高于FA。  相似文献   
142.
深圳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深圳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探索无动物禽流感暴露史情况下的可能感染源,为进一步认识与防治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荧光定量PCR、ELISA、RT-PCR和应急监测等方法进行调查、诊断。结果发现深圳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确诊病例,无明确病死禽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人传播证据。结论深圳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属感染个案,非人传人的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43.
TaqMan PCR检测乙型脑炎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TaqMan PCR技术,建立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探讨其用于临床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JEV全基因组序列资料分析结果,在其3'端非编码区(UTR)设计JEV特异的引物与探针,验证检测体系的特异性、灵敏性和稳定性,并用于临床乙脑病人样本的检测.结果:引物、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用该TaqMan PCR法检测JEV减毒株SA14-14-2灵敏度可达1 TCID50/ml.稳定性分析表明,同一样本重复检测5次,Ct值变异系数均小于5%.在此基础上,实时荧光PCR检测了10份临床上确诊为乙脑患者的标本(特异性IgM阳性),6份阳性,阳性率为60%.在7份特异性IgM阴性、临床上疑似乙脑的患者中,2份TaqMan PCR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28.6%.此方法从RNA提取到检测结果仅需1.5 h.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简便易行的JEV TaqMan PCR检测方法,为乙型脑炎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4.
目的了解泛太平洋西岸各个国家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分子特征,寻求HA基因变异规律。方法从Genebank中下载泛太平洋西岸国家或地区(包括泰国、越南、香港、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蒙古、俄罗斯)50株H5N1亚型高致病性流感病毒(HAPI)毒株血凝素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5.0进行核酸同源性分析,用MEGA3.1进行核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50株高致病性H5N1亚型流感病毒毒株可以分成3个相对独立的进化簇。第1簇为泰国越南簇;第2簇为中国印尼北亚簇(包含中国、印度尼西亚、蒙古以及俄罗斯);第3簇主要为1996~2001年期间分离的毒株,该簇毒株HA基因与Gs/Gdlike毒株核酸同源性更为接近,其基因亚型更多表现为Gs/Gdlike或其他基因亚型。HA基因分子特征分析表明在HA蛋白抗原性上,泰国越南分离株表现基本一致,而其他地域分离株存在表现各异,但也存在地域的一致性。结论泛太平洋西岸地区分离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在分子特征上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异性,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保持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于2002年11月16日最早发现于广东省佛山市,随后广东多个城市均出现SARS病例.广东省共发生SARS病例1 511例,死亡58例.我国共发生SARS病例5 326例,死亡346例.全世界共3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SARS病例8454例,死亡792例.2003年2月下旬,香港、德国和美国的实验室通过病毒分离培养、电镜、RT-PCR检测和免疫荧光抗体检测,发现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又称SARS病毒,SARS-Cov),是导致SARS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6.
目的:了解甲型流感病毒N9N2亚型毒株在深圳地区鸡群和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常规的鸡胚双腔法来分离病毒。抗体测定,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和中和试验测定法。结果:从深圳地区农贸市场鸡群中分离到27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但未能从人群中分离到H9N2病毒。约有26%人血清中检测到H9亚型毒株的抗体,(HI滴度≥20),同时还发现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均数随人群年龄增长而增高,同时与职业有关。然而,在鸡群中H9毒株的抗体阳性率仅为7%。结论:禽H9N2毒株不仅能感染人,而且在深圳地区人群和禽类中较为广泛的分布。人H9N2很大可能来源于鸡的H9N2毒株。  相似文献   
147.
目的介绍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深圳大运会)症状监测系统并分析其运行情况,探讨症状监测系统在大型活动的疾病控制保障中的应用。方法对症状监测病例进行三间分布分析,采用病例发现方式、就诊至录入报告时间和报告一致率指标对症状监测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结果深圳大运会期间,累计报告症状监测病例171例,其中3例诊断为传染病病例,主要为腹泻(64.2%)和发热(21.0%),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赛时阶段(79.6%),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发病较少(7.6%),主要为媒体工作者(15.2%)和志愿者(14.6%)。症状监测系统报告及时,病例就诊到报告时间平均7小时,报告一致率为100%。深圳大运会所有场馆和接待酒店均无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报告。结论深圳大运会期间,症状监测系统运行良好,敏感性高,能有效减少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型活动的疾病控制保障中。  相似文献   
148.
1997和1998年在深圳市分别对1029名暗娼和1570名STD门诊就诊者进行HIV哨点监测。发现STD门诊就诊者主要为男性和未婚的省外流动人员,两个监测年度STD的罹患率分别为71.5%和70.0%,以梅毒、尖锐湿疣和NGU等溃疡性性病为主,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在两个监测年度中,分别有31.8%和30.2%的暗娼有境外性伴,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5.9%和49.8%,暗娼人群呈明显年轻化趋势,平均性伴数显著增多(户<0.001),且在1998年第二轮250名暗娼中检出1例HW抗体阳性者,感染率为0.4%。监测结果表明HIV已开始在深圳市卖淫嫖娼等性乱人群中流行,HIV传播的多种危险性因素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