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174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以肝癌(HCC)患者树突状细胞(DC)与肝癌细胞HepG2之融合细胞为来源制备exosome,检测其体外诱导同源T细胞产生特异性抗HepG2的免疫效应。方法:以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来源,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细胞介素-4(rhlL-4)体外诱导培养DC;聚乙二醇融合DC与肝癌细胞HepG2,免疫磁珠分选DC-HepG2融合细胞,以纯化的融合细胞上清为来源,超滤及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exosome;透射电镜观察exosome形态,流式细胞术、ELISA等方法检测exo-some蛋白分子表达;以融合细胞来源的exosome直接刺激效应淋巴细胞,MTT法检测效应淋巴细胞对靶细胞HepG2的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该效应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结果:DC-HepG2融合细胞可分泌ex-osome,该exosome同时含有DC的特征分子CD86(94.6%)和肝癌细胞HepG2的AFP抗原(40.7%),ELISA法亦证实exosome提取物中含有AFP蛋白;DC-HepG2来源的exosome活化的淋巴细胞(Exo-L)对靶细胞HepG2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单纯淋巴细胞组(L)(P<0.05),Exo-L组对HepG2的杀伤率亦显著高于对其他两种靶细胞(肝癌细胞SMMC7721、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率(P<0.05)。靶细胞为HepG2时,Exo-L组IFN-γ分泌量明显高于L组(P<0.05)。结论:以肝癌患者DC与肝癌细胞HepG2之融合细胞为来源可制备获得exosome瘤苗,该瘤苗无须DC存在,可直接激活自体淋巴细胞,产生HepG2抗原特异CTL,显示了比传统制备的exosome更强的功能,有望成为HCC免疫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2.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放射治疗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放射治疗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积极的防治和护理是保证放疗顺利进行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我院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直肠癌放疗患者 5 9例 ,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8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直肠癌 5 9例 ,男 3 8例 ,女 2 1例 ;年龄 41~ 69岁。常规放射治疗 ,对穿野DT45Gy ,5个周后缩野补量 3 0~ 40Gy ,有 2 2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放射性肠炎 11例 ,放射性膀胱炎 9例 ,外阴炎 2例。1.2 并发症的预防直肠癌…  相似文献   
43.
疾病控制机构的实验室检验内容广泛,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多,管理上涉及的科室多、管理内容复杂,有一定的难度。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措施,不断提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对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应用自体免疫法治疗顽固性扁平疣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以便利快捷的治疗手段激活患者自身特定的免疫系统。方法:采用手术切取患者自身1~2粒新鲜疣体埋植于上臂内侧皮下。结果:临床应用46例,少则1~2周,多则2~3个月,扁平疣全部消失,不留痕迹。疗效明显而持久,术后6个月至3年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特定的抗原激活自体免疫系统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此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疗效肯定,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实用型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5.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控制浅析任军,杨健(川北医学院,西南石油学院)体育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体能和智能的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运动过程,因此,应把体育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教学系统来看待。体育教学过程具有层次结构的复杂性,它包含教师...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提高胃癌患者胃液中肿瘤相关抗原的检出率及早期胃癌检测的敏感性,应用以胃癌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的高度敏感性相结合建立的免疫-PCR检测胃液中肿瘤相关抗原MG7Ag。结果胃癌3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例及消化性溃疡8例,胃液中MG7Ag阳性分别为30例、2例、0例及1例,胃癌患者胃液中MG7Ag的阳性检出率为81.1%。结果提示该方法对诊断胃癌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免疫—聚合酶链反就在结肠癌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军  周绍娟 《中华内科杂志》1996,35(12):824-825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E-cad(上皮型钙黏素)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胃癌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等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MSP(甲基化特异PCR法),检测38例癌旁组织和72例胃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癌旁组织均表达E-cad,而胃癌组织E-cad阴性表达率为63.89%(46/72),其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在癌旁组织中无E-cad启动子甲基化,而胃癌组织E-cad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56.94%(41/72)。随着肿瘤的去分化,临床分期增高,肿瘤浸润深度增加和淋巴转移E-cad启动子甲基化率逐渐增加(P〈0.05)。结论E-cad表达缺失和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启动子甲基化是E-cad表达缺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因骑车致左小腿摔伤,有一长约3cm左右伤口,急来我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无过敏史,经当日值班医生清创缝合后来急诊科注射TAT。由两名护士共同判断试验结果为阴性。遵医嘱给予1500单位TAT肌肉注射。在急诊科观察半小时后,皮丘无改变,注射部位无红肿及痒感,也无胸闷、憋气等其他不适症状,便离院上学。6小时后,患者再次来诊,其左上臂三角肌部位出现红肿皮丘多个,大如花生米,小如黄豆,左腰部有在约7cm&#215;5cm左右红肿硬结,臀部注射部们有一约2cm&#215;3cm左右的硬结,硬结处有痒感,皮试部位也出现瘁感,即遵医嘱给予氟美松5mg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20分钟后病人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50.
重组葡激酶突变体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胞浆中.通过发酵,扩增工程菌,机械破菌,离心分离粗制包涵体,后者经纯化后用盐酸胍溶解,r-SAKΔN分子复性后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脱盐,纯度达97%,比活性5×104HU/mg,Mr14000,等电点为pH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