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3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对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的实施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建议。方法:从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和合理用药三个方面确定关键指标收集数据,对基本药物实施效果进行前后比较分析。结果: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的配备率、配送率和使用率逐年递增,可获得性良好;但配送企业的利益难以保证,影响基本药物配送率。在可负担性方面,基本药物采购和零售价格明显下降,基本药物可负担性得到提升,但存在少数药品价格偏高的问题;处方用药行为得到改善,但注射剂处方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对基本药物不同品种采取不同配送模式;加强政府监管,确保生产企业以合理价格中标;针对农村居民的用药需求制定特殊用药政策;开展合理用药的培训和宣传,确保药品的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对村卫生室服务效率、质量和费用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市九龙坡区、黔江区和武隆县作为典型地区,调查所有村卫生室2009-2011年的服务数量、质量以及诊疗费用,采用倍差法比较不同类型的效果差异。结果:镇村一体化管理可分为完全型、紧密型和松散型三类。实施一体化管理组各项指标的变化好于未实施组。与2009年相比,完全型和紧密型组2011年日均门诊人次数增加幅度较大,且完全型一体化管理的作用更加明显;完全型组慢性病规范管理率上升幅度和门诊次均费用下降幅度较大,其他两种类型慢性病规范管理率上升幅度较小,且门诊次均费用呈现增加趋势。结论: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对村卫生室服务效率和质量改善以及就医费用的控制产生积极影响,以完全型作用最为明显,建议将实施实体整合、注重非经济激励因素、避免村医补偿机制的不同而带来的问题作为镇村卫生一体化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制定、实施及效果,为完善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提供建议。方法:运用定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在北京、河南、安徽和重庆四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调研,并对所收集的定性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实施绩效工资后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收入整体有所增加,但存在收入平均化、工作量与收入不对等、激励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基层医务人员和管理者对绩效工资认可度不高。工资总额核定标准较低、绩效工资制度设计中缺乏增长机制、工资增长与工作负荷增长不相匹配以及绩效考核不完善等是导致绩效工资激励作用有限的主要原因。结论:绩效工资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需要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额,真正反映基层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建立基层医务人员收入增长机制,增强激励作用;科学设置以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指标,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引导作用;与人力资源改革同步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新机制。  相似文献   
84.
目的:回顾我国新农合大病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分析政策执行现状和运行效果,为完善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政策分析方法,分析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障政策的形成背景、执行与效果,其中定量资料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自2010年政策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障的病种及试点范围稳步扩大,2012年全国大病保障有99.6万名患者受益,受益率为12.45人次/10万参合人口,东部地区受益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全国20种大病实际补偿比达65.39%,儿童两病等4类大病的实际补偿比超过70%,中部地区补偿水平略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结论: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政策推进良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但区域间保障待遇存在差异,保障受益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也面临挑战。建议:多种方式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障水平,处理好新农合大病与一般疾病保障的关系,促进保障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政策实施的监督与评价。  相似文献   
85.
新年寄语     
正2015年在平凡付出中悄然逝去,2016年在传承创新中疾步走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谨代表《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向长期以来关心与支持杂志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表达诚挚的谢意和美好的祝愿!2015年,《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杂志牢记办刊方针,围绕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的理论前沿与难点,组织深化医改综合评价、以人为本的卫生服务体系、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科医疗制度、大病医疗  相似文献   
86.
分级诊疗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涉及到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管理方和筹资方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政策影响力和执行意愿各异,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推动或阻碍作用。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深入分析分级诊疗,认为卫生部门和医保部门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主要推动力量,但二者在实施路径上存在差异;财政、发改(物价)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是分级诊疗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是分级诊疗的重要推动因素,但前提是要对相关体制机制进行深层次改革;医院的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在分级诊疗中利益受损的可能性较大,是政策推行的主要阻碍因素,但二者的阻碍程度不同;居民/患者本应是分级诊疗的重要受益者,但若政策运行不畅、引导措施不当,也有可能成为阻碍因素;医药器械商选择性地参与部分环节,有望成为推动分级诊疗的支持力量。  相似文献   
87.
目的:构建以人口健康信息化主管部门为评价主体,对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分别应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数理统计等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内容、各项指标的权重及组合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以及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结果:建立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筹资,信息化人才和信息化政策、规划与标准等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的三阶层次结构模型及指标权重;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信度、效度及区分度检验。结论:指标体系可以用于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对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德尔菲法建立医院科技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专家经验和知识对60家医院的科技影响力进行排名。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将50个医院作为训练样本,10个医院作为测试样本,构建出一套基于径向基函数的医院科技影响力的评价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较好地拟合了专家的思维,可以使医院科技影响力评价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89.
背景:组织块培养睾丸生殖细胞对污染不容易控制,胰蛋白酶消化接种培养睾丸生殖细胞可能损伤细胞。 目的: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 方法: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分离采用胶原酶消化法,纯化采用Percoll等密度梯度离心法,活率鉴定采用锥虫蓝拒染法,纯度鉴定采用3β-羟基固醇脱氢酶染色方法。 结果与结论: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纯度达可达90%以上;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完整、增殖速度快、贴壁生长状态良好。说明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自体骨髓成体干细胞在骨折延迟愈合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2月~2011年2月采用植骨+钻孔自体骨髓成体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患者15例,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唯有骨质愈合X线诊断,术前向患者告知,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术后3个月,放射线检查骨质不愈合区域显示骨折线模糊,骨痂形成,骨髓腔内新骨大量生长,骨质密度接近正常,髂骨采取骨髓部位无感染及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证实采用自体骨髓成体干细胞技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能够促进骨折加速愈合.骨折区域的血运良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