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血凝抑制方法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体检测,1984年汤一苇等人已有报导。我们在HFRS灭活疫苗的研究中,为检验疫苗的效果,须寻找一种简便易行可靠的方法,进行对大量人群疫苗接种后的效力观察。检测免疫后人群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水平,血凝抑制(HI)抗体与中和抗体是密切相关的抗体。所以我们应用并简化了此方法,在获得了高效价血凝素的条件下,此方法适合于基层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32.
本文报告应用HRP-SPA组化法检测用4株不同来源的HFRS病毒抗原免疫的家兔血清和10例HFRS病人双份血清的抗体滴度,结果与IFA法基本一致,证明了HRP-SPA组化法的特异性。用HRP-SPA组化法和IFA法检测了不同疫区30例病人的恢复期血清,来源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的Vero-E6细胞HFRS病毒抗原和7只HFRS抗原阳性黑线姬鼠肺洗液中的抗体,两法结果相同,证明了HRP-SPA组化法与IFA法一样,具有较高的灵敏性。此外,HRP-抗人IgG组化法用于HFRS的诊断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
据五十年代的一些医学文献记载,都认为煤矿工人的钩虫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34.
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出血热室研制生产的HFRS病毒鸡胚细胞灭活疫苗,连续2年在贵州省HFRS高发病区的遵义县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人群免疫接种,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观察。疫苗经1992年40966人初次免疫和1993年32556人加强免疫,除注射时先后有5人出现景厥、注射后少数人出现低热、注射部位短时轻微疼痛外,未见其他不适反应,说明疫苗的安全性是可靠的。初次免疫后血清NT抗体阳转率40.54%,加强免疫后血清NT抗体阳性率达75%以上,提示疫苗的免疫原性值得肯定。在疫苗免疫后的第1个观察年度内,疫苗组发病率9.76/10万,较对照组57.77/10万明显偏低(X2=15.5,P<0.01),保护率为83.11%;1年后加强免疫人群发病率9.21/10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病率188.22/10万(X2=53.88,P<0.01),保护率达95.10%,疫苗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是安全的,可以较好地诱导机体产生NT抗体,有良好的流行病学效果,能有效地控制HFRS的流行。  相似文献   
35.
在HFRS病毒血清分型的研究中,我们用血凝抑制试验方法成功地将HFRS病毒分为两个血清型,家鼠型和野鼠型。用此法能准确区分HFRS病人的血清型。共检测260例住院病人血清血凝抑制抗体,其中52例为褐家鼠疫区病人血清,可分率达98.39%。208例黑线姬鼠感染的病人血清,可分率达100%。170份血清编码双盲考核,野鼠型HFRS病人符合率达96.24%。家鼠型达83.78%。  相似文献   
36.
本文总结了HFRS病毒鸡胚组织培养灭活疫苗的研制和效果观察。证明其免疫原性好,安全性可靠。为生产出血热灭活疫苗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在小量人体免疫时,第1针血清阳转率为4/5,第2针阳转率达5/5。几何平均滴度显著高于第1针,为1∶33—1∶160。扩大人群免疫效果更进一步证明HFRS抗体阳转率颇理想,于第2针免疫后21天取血检查抗HFRS抗体阳性检出率为百分之百。GMT IFA为183.8,HI为46.6。10份血清中和抗体指数为467.8~17790。受接种者无任何不良反应,也未发生HFRS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