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87篇
  免费   9338篇
  国内免费   5639篇
耳鼻咽喉   741篇
儿科学   1725篇
妇产科学   649篇
基础医学   5641篇
口腔科学   1803篇
临床医学   11809篇
内科学   8322篇
皮肤病学   1349篇
神经病学   1731篇
特种医学   3659篇
外科学   8945篇
综合类   26147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预防医学   11097篇
眼科学   979篇
药学   11314篇
  132篇
中国医学   9564篇
肿瘤学   4232篇
  2024年   322篇
  2023年   1178篇
  2022年   2896篇
  2021年   3607篇
  2020年   3160篇
  2019年   1657篇
  2018年   1777篇
  2017年   2548篇
  2016年   1847篇
  2015年   3581篇
  2014年   4731篇
  2013年   5918篇
  2012年   8885篇
  2011年   9183篇
  2010年   8459篇
  2009年   7522篇
  2008年   7848篇
  2007年   7831篇
  2006年   6753篇
  2005年   5311篇
  2004年   3783篇
  2003年   3165篇
  2002年   2406篇
  2001年   2344篇
  2000年   1768篇
  1999年   581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观察共刺激分子阻断剂CD80单克隆抗体(CD80mAb)在协同未成熟树突细胞(imDC)诱导同种异体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动物模型;4E5杂交瘤细胞株BABIMC小鼠腹腔注射,抽取腹水,分离纯化后获得CD80mAb;分离供体大鼠骨髓来源DC细胞前体,经GM—CSF、IL-4体外刺激后。再加入IL-10共培养,鉴定为imDC;移植前7d,将2×10^6imDC经静脉途径注射至受体体内,同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ml、CD80mAb5mg连续14d。结果 四组受体大鼠移植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7d、32.4d、50.2d、92.0d,实验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组织学观察发现移植后7dCD80mAb+imDC组移植物形态尚完整,淋巴细胞浸润减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证实移植后7dCD80mAb+imDC组供受体间呈低反应性。结论 共刺激分子阻断剂CD80mAb能够协同imDC诱导受体T细胞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降低宿主对移植物的急、慢性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30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CAM-1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可见ICAM-1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水平(P<0.01)。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同表达ICAM-1,且神经元表达较明显。结论ICAM-1在人类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白细胞浸润,最终引发炎性反应和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33.
朱国献  徐梁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1511-1512
目的:探求上唇外侧组织瓣在修复较大面积下唇缺损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患者下唇缺损情况,设计上唇外侧组织瓣,旋转后插入缺损组织,同时在缺损吻合处,将上层外侧旋转瓣内侧粘膜肌肉向外牵拉形成部分新的红唇,然后逐层相对缝合,修复缺损。结果:自2003年1月应用此方法修复患者6例,术后随访1~2年,唇部外形好,无流涎,无口闭合不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4.
应用卵圆孔定位仪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卵圆孔定位仪在选择性经皮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方法对三叉神经第Ⅱ、Ⅲ支疼痛者或第Ⅰ、Ⅱ、Ⅲ支同时疼痛者应用Hartel前入路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其中260例患者应用三叉神经卵圆孔定位仪辅助定位,对39例患者术中应用X线或三维CT进行卵圆孔靶点验证。结果所有病例穿刺成功。术后即刻疗效:优良206例,良好42例,无疗效12例,总有效率95.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卵圆孔定位仪可用于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辅助定位,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建立一种肱骨近端骨密度(BMD)的测量方法,研究肱骨近端BMD与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探讨肱骨近端BMD在预报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方法 选择绝经后健康女性志愿者,使用Hologie DELPHI-A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及本研究设计的肩部定位器和前臂定位器测虽肱骨近端BMD.研究第一部分包括30名忐愿者,每人连续测量右侧肱骨近端BMD 2次,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短期精密度RMS SD和RMS CV;第二部分包括92名志愿者,记录其年龄、身高、体重,测量右侧肱骨近端BMD,分析肱骨近端BMD与年龄和BMl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肱骨近端BMD测量方法的短期精密度:RMS SD=0.011 g/cm2,RMS CV=2.4%.本研究92名志愿者平均(60.2±6.4)岁,平均身高(159.5±5.4)cm,平均体质晕(59.4±7.5)kg,平均BMI 23.3±2.7,平均肱骨近端BMD(0.543±0.083)g/cm2,肱骨近端BMD 同年龄呈负相关,同BMI无显著相关.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测苗肱骨近端BMD的方法;年龄越人肱骨近端BMD越低;由于BMI对BMD的影响会掩盖骨质的丢失,而非负重区域即肱骨近端会最大程度地减少BMI对BMD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探讨BMP7腺病毒基因转染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影响.方法 抽取羊的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用重组骨形成蛋白7腺病毒(adenoviru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Adeno-BMP7)转染(M.O.I=100)70%~80%融合时的第二代细胞,三天后分别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Western-blot、钙结节染色以及珊瑚和细胞复合物皮下回植.结果 在体外: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显示Adeno-BMP7基因转染后的BMSCs的物质合成代谢功能活跃;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Adeno-BMP7基因转染对BMSCs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Western-blot检测证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有BMP7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染色表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可形成较大的钙结节.在体内:转染Adeno-BMP7的BMSCs可明显促进新骨的形成,与没转染Adeno-BMP7的BMSCs有差异.结论 Adeno-BMP7转染可促进BMSCs的体外成骨定向分化,Adeno-BMP7转染后的BMSCs具有更强的体内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索脱细胞尿道及其海绵体基质的制备方法.方法取健康壮年兔完整尿道及其海绵体组织,以Triton-X 100与NH3H2O联合提取法进行脱细胞处理.标本做HE染色,组织学观察分析脱细胞效果.结果脱细胞处理11天后,成功获得脱细胞及其海绵体基质,所得基质外观良好.HE染色观察无细胞存在,弹力纤维排列规整,间隙较大,结构无破坏.结论利用Triton-X 100与NH3H2O联合提取法可成功制备完整无细胞尿道及其海绵体基质,为尿道再造修复提供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8.
朱丹华  徐铅辉 《社区卫生保健》2006,5(6):401-402,404
目的观察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对糖耐量降低人群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门诊病例中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的60例糖耐量降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饮食控制(饮食组)、运动疗法(运动组)及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饮食+运动组)进行干预,8周后检测,对干预前后自身及各组间对照分析效果。结果3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值分别〈0.05和0.01)。饮食+运动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饮食组和运动组(P值分别〈0.05和0.01),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有助于控制糖耐量降低人群的空腹及餐后血糖,有可能延缓其向糖尿病发展。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1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做常规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完全复位14例,一次复位率为87.5%,另2例患者经二次手术后完全复位,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对该类患者术前应仔细检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早施行手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0.
紫癜、感染、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摘要患儿,女,2岁,因头面部、手部等全身暴露部位广泛瘀斑伴肢端肿胀1 d急诊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天上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面部、双手部等全身暴露部位肿胀,很快形成瘀斑,融合成片,呈青紫色,类似于面部和肢端严重烧伤,面部水肿,躯干等其他部位无出血点及瘀斑,无血尿及便血,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