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46篇
  免费   8875篇
  国内免费   5149篇
耳鼻咽喉   879篇
儿科学   891篇
妇产科学   658篇
基础医学   7966篇
口腔科学   1859篇
临床医学   10245篇
内科学   9015篇
皮肤病学   1071篇
神经病学   3326篇
特种医学   30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7422篇
综合类   17475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6979篇
眼科学   1953篇
药学   9264篇
  149篇
中国医学   5997篇
肿瘤学   5491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1186篇
  2022年   2775篇
  2021年   4711篇
  2020年   3921篇
  2019年   2761篇
  2018年   2827篇
  2017年   3128篇
  2016年   2693篇
  2015年   4308篇
  2014年   5332篇
  2013年   5344篇
  2012年   7955篇
  2011年   8251篇
  2010年   5960篇
  2009年   4921篇
  2008年   5447篇
  2007年   4730篇
  2006年   4099篇
  2005年   3362篇
  2004年   2170篇
  2003年   1744篇
  2002年   1251篇
  2001年   976篇
  2000年   897篇
  1999年   672篇
  1998年   351篇
  1997年   319篇
  1996年   249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6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 毫秒
71.
目的研究煮炸鹿茸加工过程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规律及动力学参数。方法通过构建葡萄糖与赖氨酸模拟煮炸鹿茸加工过程美拉德(Maillard)反应体系,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UPLC-MS/MS法测定体系褐变指数和典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羧甲基赖氨酸和羧乙基赖氨酸)含量变化,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规律和动力学参数。结果鹿茸加工过程中煮炸时发生褐变反应,生成羧甲基赖氨酸和羧乙基赖氨酸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5.07、40.44、78.47 kJ/mol,且均为零级反应;烘烤时相应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6.72、89.34、164.77 kJ/mol,也均为零级反应。相对于生成羧甲基赖氨酸而言,生成羧乙基赖氨酸所需能量更高,反应更难发生。结论烘烤过程温度变化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动力学参数影响显著高于煮炸过程,长时间较高温度的烘烤使鹿茸中产生了较多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这些结果为鹿茸加工过程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阻断、抑制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生产绿色安全的鹿茸及加强中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近段时间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卫事件,我国是肺癌大国,为了加强肺癌患者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在疫情期间,使广大肺癌患者做好自身疾病的管理,做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本文结合肺癌患者自身特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性、鉴别诊断、防护、治疗,以及肺癌患者的随访、抗肿瘤用药、营养、手术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两者的关系综合归纳,可以为广大肺癌患者更好地应对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陈娜 《新中医》2020,52(13):153-156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丹七软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联合丹七软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2组上述血脂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丹七软胶囊对调节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4.
75.
76.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AXL蛋白的表达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Wanfang Data)、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中,搜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AXL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9年10月。2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933例乳腺癌患者。AXL高表达组的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明显低于低表达组(HR=2.36,95%CI 1.60~3.46,P<0.000 1),但其表达在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 free survival,RFS)和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与乳腺癌的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XL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是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培养正常成纤维细胞)、瘢痕组(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组(10 ng/ml TGF-β1处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5 min^12 h)、Smurf2 RNA干扰组[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ad ubiquitin regulatory factor2,Smurf2)siRNA转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72 h]、补骨脂素组(10μmol/L补骨脂素处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继续培养72 h)、补骨脂素+TGF-β1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加入补骨脂素培养72 h后加入TGF-β1培养6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murf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 SMA,α-SMA)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ELISA法检测TGF-β1蛋白分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瘢痕组Smurf2蛋白[(0.83±0.08)比(0.38±0.07)]表达增加(P<0.05);与瘢痕组比较,Smurf2 RNA干扰组TGF-β1[(2.2±0.18)比(4.2±0.47)]表达降低(P<0.05);TGF-β1组Smurf2[(0.71±0.06)比(0.42±0.04)]、α-SMA[(1.42±0.12)比(0.91±0.09)]蛋白表达增加(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0.72±0.09)比(0.41±0.07)]表达增加(P<0.05);补骨脂素组Smurf2[(0.05±0.01)比(0.42±0.04)]、α-SMA[(0.71±0.07)比(0.91±0.09)]蛋白表达降低(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0.12±0.04)比(0.41±0.07)]降低(P<0.05)。结论补骨脂素可能通过TGF-β1/Smurf2信号通路抑制α-SMA蛋白表达,从而降低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起到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探讨家庭逆境致精神病理症状结局的累积性与关键期效应,为预防与干预逆境伤害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地区2所农村学校的710名青少年。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评估家庭逆境,《MacArthur健康与行为问卷》评价内化症状和外化症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家庭逆境发生时间与数量和精神病理症状的关联。结果持续家庭逆境组与内化症状、外化症状增加均有相关性[β值(95%CI)分别为0.35(0.15~0.54),0.16(0.01~0.32)]。家庭逆境数量为2和≥3与内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20(0.04~0.36),0.42(0.24~0.60)]、外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14(0.01~0.26),0.23(0.09~0.37)]增加有关。在仅童年期家庭逆境中,家庭逆境数量为2和≥3的内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23(0.06~0.41),0.34(0.11~0.58)]、外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17(0.02~0.31),0.21(0.02~0.39)]的风险增高。在持续家庭逆境组中,逆境数量≥3与内化症状、外化症状相关[(β值(95%CI)分别为0.56(0.31~0.82),0.24(0.02~0.45)]。仅青春期家庭逆境与精神病理症状无关。结论家庭逆境的多次发生可增加精神病理症状风险,童年期可能是家庭逆境致精神病理症状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